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经久不衰的完美境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经久不衰的完美境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多年以前,我偶然得到一本小书――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的《啊,拓荒者》,一下子被它那特有的魅力吸引住了,不忍释手,一口气读完,感到一种不寻常的美。后来又因偶然的机缘,我应外国文学出版社之约,把这本小书译出来,以飨中国读者。现在听说这本小书又要再版作为供青年阅读的佳作选,我想是十分值得的。本书的扉页题词――

“纪念萨拉・奥恩・朱厄特。在她的精致劳作之中,蕴涵着经久不衰完美境界”――

可以概括作者在书中的追求以及这件精致的作品所达到的那种美的精神境界。如果把朱厄特的名字换作作者本人,或是书中的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柏格森,那也十分恰当。

这是一个人类发展史上不断重复的故事,古老而常新,平凡而惊心动魄:一群赤手空拳的男女老少,背井离乡来到一片原始的荒野,筚路蓝缕,创业维艰。有的人壮志未酬,中途倒下;有的人知难而退。胜利终属于那些坚忍不拔,信心、毅力和智慧都超群的人。于是那野性的大自然的烈马般的反抗被驯服了,昔日荒山野岭变成千里沃野。人终于用双手建立起美好的家园,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人也从这求生存的搏斗中得到自我完成。

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谈《啊,拓荒者》:例如,从中了解美国边疆开拓史;研究美国在本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中田园诗般的人际关系的解体;邻里、家庭、两性关系的嬗变;还有宗教在那一代人的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等等。但是作为传世的文学作品,这本小书的独特魅力,在于它处处洋溢着一种淳朴、含蓄而动人心弦的美。这种美来自作者对土地的深沉的爱。可以说从扉页题词到最后一行字,都融进了作者心灵深处与土地相关联的那种炽热的感情、执著的追求、刻骨铭心的依恋、希望与失望、痛苦与欢乐、美好的向往、无私的奉献……这一切写成了一部交响诗。的确,这是一本可以当做诗来读的小说。

对土地的特殊感情来自征服土地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初,“这土地不愿有人来干扰它,它要保持它固有的凶猛的力量、野性的美和连绵不断的哀愁”。

头几年的辛勤劳动似乎白费了:

“犁耙几乎没有在土地上留下什么痕迹,像是史前期的动物在石头上留下几道浅浅的爪印,太模糊不清,使人觉得很可能是冰川的遗迹,而不是人类奋斗的记录。”

土地最后一次向敢于进犯的犁耙发起反抗,来一个连续三年大旱,颗粒不收,逼得多少人再一次举家迁徙,流落他乡。但是对于像亚历山德拉・柏格森那样坚持下来又懂得怎样对待它的人,它终于“忽然一下子自己工作起来了。它从沉睡中觉醒,舒展开来,真大,真富”。

且看那令人心旷神怡的春耕景象:“那散发着这样茁壮、洁净的芳香,孕育着这样强大的生机和繁殖力的褐色土地,俯首听命于犁耙。犁头到处,泥土发出轻柔的、幸福的叹息,乖乖滚到一旁,连犁刀的光泽都丝毫无损。”

那土地“毫无怨色、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那变化多端的四季”,以至于自己曾经毫无保留地为它奉献了全部青春年华的亚历山德拉竟感到是在坐享其成!而自幼酷爱作画的卡尔,十几年后归来看到的是一幅他无论如何也画不出来的最美的图画,画布是那广阔无垠的土地,画家就是亚历山德拉!

书中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正是这种与土地息息相关的、坚实、内在的美和智慧的化身。她几乎没有无忧无虑的童年,也没有尽情欢乐、谈情说爱的青春。她没有时间在衣着上下工夫,同她朝夕相处的人也很少有人注意她美不美,但是书中处处都使人感到她是美的。对她的外表,书中着墨不多,只知道她身材健壮,皮肤晶莹如雪,眼睛是湛蓝的,有一头火一般的浓密的头发,却经常梳两条粗辫子盘在头上。有几段对她最精彩的描写都是把土地、劳动、景色和她心中美好的感情融为一体,情景交融,美不胜收。

(选自《美国研究》1988年第4期,有删改)

点读

本文抓住了《啊,拓荒者》这本书独具魅力的地方,巧妙地从书的扉页题词切入,把题词表明的思想内涵作为评论的总纲。然后,作者紧紧围绕书“经久不衰的完美境界”,从书的作者、内容、主人公等方面层层展开,通过介绍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评述艺术特色,突出强调了这本书的独特魅力在于它处处洋溢着一种淳朴、含蓄而动人心弦的美。作者在文中,围绕中心,紧扣原书内容,既不是单纯地复述故事情节,又不是空泛地大谈抽象的理论,而是夹叙夹议,评述结合。本文以清新隽永的笔墨引人入胜,给读者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