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际投资者的“中国计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际投资者的“中国计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进入中国投资的跨国公司似乎又在布局新的投资领域。

美资:每个CEO都在关注中国

截至今年6月底,美国累计在华投资设立项目5.9万家,实际对华投资640亿美元,是除香港、台湾之外的中国内地第二大外资来源地。对于三十年多来在中国累积了巨大投资的美资企业而言,真正想要问的问题是:中国在加快脚步向内需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是否会通过坚持改革开放继续建设市场经济?

“正是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沃土,宝洁才在中国不断取得丰硕的成果。”北京宝洁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朱建文如是说。

8月18日,这家投资总额8000万美元,将成为宝洁少数几个支持全球业务尤其是新兴发展市场业务的创新中心在北京举行了新址开幕庆典。宝洁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睿博在庆典上进一步明确表示,未来5年,宝洁将在中国继续投入至少10亿美元。

事实上,作为第一批进入中国大陆的外资企业,美国宝洁在过去的22年中向中国投资已经超过15亿美元。

通用电气(GE)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通用电气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国华透露,今年以来GE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无锡工厂400亩扩建计划已经提上日程,同时其研发队伍开始按照中国国内需求开发便携式超声波检测仪等新产品,预计年内将投放国内市场。

宝洁和GE在中国日益蓬勃的市场中取得的巨大成功是美资企业在华发展的缩影。对于美企在中国的经营现状,中国美国商会主席华金声给出了“好到非常好”的评价,并指出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2009年,很多在华美企的利润增长成为其全球经营链中的亮点。

作为一家代表在华美国企业和个人利益的非营利性机构,中国美国商会目前拥有来自1200多家公司的2600余名会员。该机构今年4月26日的2010《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显示,82%的受访企业对中国未来一年经济展望表示乐观,这一数字几乎是2009年调查结果的两倍,而将中国市场列为企业全球投资计划中排名首位和二三位的比例,分别达到了28%和49%。

“企业投资的逻辑很简单,哪里会带来长期稳定的回报,资本自然就会流向哪里。”4月份,再度当选中国美国商会会长的孟克文说。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美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4亿美元,同比增长15.16%,位列除香港、台湾之外的中国内地外资来源地前三位。“在外部世界投资风险高、经济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中国经济显然比以往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分析说。

在中国美国商会公布的2010商务环境调查中,一个变化格外引人注目――“法律解释相互矛盾”首次取代“管理人才匮乏”这一前三年调查关注度中一直排名首位的选项,成为美企眼中在华经营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对此,华金声和孟克文不约而同地认为解读这个现象的一个角度是,现在很多在华外企采取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中心城市为平台“起跳”,然后不断向全国迅速发展的中小城市市场拓展的成长策略。

“这正如同中国企业有能力走入海外市场后,才会遇到一系列新问题。一个长期仅在北京、上海经营的企业自然不清楚在成都、长沙、哈尔滨等城市很多事情的具体操作是不一样的。”孟克文分析道。

据调查,目前39%的成员企业表示他们正在计划开展可行性分析或者有可能进入至少一个二线城市。

德资:对华投资的“升级”转型

多年来,德国一直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在对华直接投资方面,德国也排名前列,截至2009年8月底,德在华投资项目累计6484个,对华实际投资157.6亿美元。这一增长的趋势即使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仍然表现得相对坚挺。

德国以在华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和资金到位及时著称。德国企业在华超过5000家,约有1700个子公司或代表处,在华投资领域主要为汽车、化工、能源、交通、钢铁、通信等,且大部分为实打实的生产性项目。

据统计,受金融危机影响,自2008年10月起,全球对华投资连续10个月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2009年1至8月,我国新批准的德国在华投资项目为208个,虽然同比下降18.1%,但德方实际投入同比却增长了3.2%,达6.8亿美元。这是由于经济危机虽然令大量德国中小型企业减慢了对华投资步伐,但作为德国工业代表的大型企业仍然看好中国的经济增长势头,甚至将投资中国作为避风港。

以西门子为例,在金融危机全面袭来、多数公司都开始勒紧裤腰带时,西门子却看准了中国的家电市场,逆势注资,通过加快技术升级、拓展产品线、加强渠道建设等策略,在2009年实现了同比18%的增长。截至2009年底,西门子在中国已设立了五个重点研发中心。2010年西门子仍在继续加大投资,以期再度复制两位数增长的业绩。再看化工巨头巴斯夫,在制定了2020年亚太区销售额比2008年翻一番达到200亿欧元的目标后,巴斯夫决定重金投向塑料业务领域,包括2014年前对亚洲地区投资20亿欧元。中国的塑料消费需求占亚洲市场的一半以上,因此这20亿欧元有一大部分会用于巴斯夫在华塑料业务发展,在南京、上海和重庆的三个大规模项目将使其在长江流域形成完整的基地布局,为亚洲提供充足的本土化塑料原材料。

除了以上两例外,2010年起,大众、拜尔、蒂森克虏伯、宝马和戴姆勒克莱斯勒等大型跨国公司纷纷调整并制定了对华投资新战略,加大在华投资力度。

2010年初,德国工商联合会对约9000个德国工业企业做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德国企业对海外投资、尤其是对华投资充满了信心。有37%的公司计划在中国投资,比去年上升了5%,如果不把金融危机对2009年的影响计算入内,这一增长势头可以往前追溯到2003年。

日资:投资趋向多元

作为亚洲的一员、日本的近邻,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中等收入人群增加,正在由“世界工厂”向“消费市场”转换。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和发展战略也自然因此而发生了变化,出现涉足领域多样化、合作方式多元化的趋势。

据了解,日本著名的三越伊势丹控股公司目前正在研究准备在中国天津市生产蔬菜和水果,在其设在天津的伊势丹商场中销售。按计划,该公司将与日本宫崎县的一家农业公司合作,在大棚内试种番茄和草莓,来研究中国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开发适合在中国生产的农产品。该公司认为,日本产的水果因其品质高、安全可靠而得到中国富裕阶层的青睐,但是由于中国海关对植物的检疫严格,使日本的许多产品被拒之门外,因此如果向中国消费者宣传具有日本特色的栽培技术和优质品种,即使在中国国内生产的产品也会受到欢迎。该公司初次涉足农业就将目光投向中国,可以说是日本内需型企业在中国市场多渠道拓展业务的一个代表。

餐饮业同样动作频频。经营外卖便当连锁店“Hottomotto好麦道”的日本Plenus公司近期在北京中关村开设了首家店铺,并计划在今后5年在中国各地开设约200家店铺。日本“一番屋”公司旗下的“CoCo一番屋”咖喱连锁店则计划到2015年前把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店铺数从目前的16家增加到116家。

日本三菱重工社长大宫英明最近在接受共同社采访时,就开拓中国及新兴国家市场问题表示,将与当地的知名企业合作,通过委托当地企业获取订单和三菱重工提供技术等形式来拓展业务。其实,大宫英明的这个想法,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已经在开始实践了。丸红日前宣布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旗下的石油设施基建公司开展合作,以此强化其在全球资源业务。双方将在南美、非洲共同建设油田和储油设施,计划在5年内获得1000亿日元的订单,丸红负责物资采购和提供法律支持。几乎在同一时间,丸红又与中国企业永晖焦煤签署战略性合作协定,意在共同获取更多的资源。

另外,日本企业还出现一个新的动向,就是日企之间相互合作将相同的业务整合,以共同开拓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7月5日,日立、三菱电机、三菱重工宣布将共同出资将水力发电业务进行整合,于2011年成立新公司,从事发电机和水轮机的技术研发、发电系统销售及售后服务等,获取中国、印度和中南美等地区的水资源订单。

同时,一向以保守谨慎著称的日本企业接受中国企业注资的事例也越来越多。据日本帝国数据库统计,截至今年6月,已有611家企业接受中国企业的投资,这个数字是5年前的约2.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