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西方社区银行经营优势理论综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西方社区银行经营优势理论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社区银行是以关系型信贷技术为核心的金融模式,擅长处理软信息,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银行监管的放松,使社区银行的生存面临严峻的挑战。发展社区银行对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特别是对破解农村金融困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对社区银行进行准确定位并优化其生态环境,探索中国特色的社区银行发展之路。

关键词:社区银行;关系型贷款;软信息;小银行优势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2)03-0093-05

一、社区银行的经营优势

社区银行虽不及大银行资金雄厚,但社区银行有其存在的依据。Berger、Udell和Levonian、Soller(1995)通过考察中小企业贷款占银行总资产的比率和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率,认为小银行在发放关系型贷款方面具有优势,比大银行更擅长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提出了“小银行优势论”(Small Bank Advantage)。

(一)中小企业适合关系型贷款技术

西方实证研究发现,银行和企业的关系是影响企业信贷的重要因素。银行与企业保持密切关系使银行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能够增加企业的信贷可得性(Petersen和Rajah,1994),企业也能够以较低的商业信用依赖(Petersen & Rajan,1994)、较少的担保品要求(Berger和Udell,1995)、较低的贷款利率(Harhoff和Korting,1998)获得银行贷款。Berger和Udell(1995)认为,银行对小企业贷款主要基于信息敏感和关系驱动(Relationship-driven),而对大企业贷款则主要基于交易驱动(Transaction-driven)。Berlin和Mester(1998)把银行信贷概括为一次易的市场交易型贷款(Transactional Lending)和表现为额度贷款或承诺贷款的关系型贷款(Relationship Lending)两种类型。Berger和Udell(2002)把贷款技术与银行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方式联系起来,认为不同的信贷技术所依据的信息获取或处理方式不同,交易型贷款包括财务报表型贷款(Finaneial Statements Lending)、资产保证型贷款(Asset-based Lending)、信用评分技术(Credit Scoring),以上这些都是建立在易得到、可量化的“硬”信息(Hard information)基础上的,需要的技术较为复杂;而关系型贷款(Relationship Lending)是建立在难量化、难传递的“软”信息(Soft information)基础上的。

一般来讲,大企业的财务状况透明,有可抵押的财产,有较清晰的信用记录,能生产大量的硬信息,适合交易型贷款。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完善,缺乏抵押品,难以提供高质量的硬信息,除提供少量数据报表外,更多的是生产大量的具有私有性、不易被量化和传递的意会信息,适合关系型贷款。由于中小企业贷款频率高、额度小,提供的信息不透明,银行对中小企业信息的搜集与处理与大企业相比要花费更多的人力与物力。银行通过与中小企业长期密切接触、与借款企业所在社区的相关主体进行交往等方式获取有关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软信息,运用关系型贷款技术能有效地处理中小企业的信息不透明问题(Berger和Udell,2000)。

(二)社区银行在关系型贷款上的优势

社区银行的小规模适合对中小企业贷款。Nakamura(1993)认为,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结算账户具有优势。相对于大银行,中小银行的客户数量少,有利于中小银行对客户的结算账户信息进行充分识别。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一般集中在一家银行开户,有利于中小银行对客户的信息进行综合把握,这就形成了中小银行的信息优势。Berger和Udell(1995)运用层级控制理论从企业的信贷特征及管理的规模、范围不经济的分析中得出了大银行减少对中小企业贷款以服务于大企业的结论。Berger、Demsem和Strahan(1999)论述了银行组织规模的增大导致层级间的控制损失问题,认为同一家银行同时提供交易型贷款和关系型贷款服务将导致银行放贷成本增加和经营范围不经济(Scope Inefficient),大银行为发放交易型贷款而减少或拒绝对中小企业发放关系型贷款。Stein(2000)提出了GHM理论(即控制权的安排影响激励),认为大银行组织结构和层次复杂,具有传递“硬”信息的优势,但对于软信息的传递,则存在“组织规模不经济”(Organizational Diseconomies)问题。中小银行因其组织结构简单、管理层次少,适合处理“软”信息,在收集和传递“软”信息方面具有优势。DeYong Hunter和Udell(2004)论述了银行规模、信息类型、产品标准化程度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小银行适合运用软信息提供个性化服务,大银行适合运用硬信息提供标准化产品并收到规模效益。

社区银行的组织结构具有处理软信息的能力。小银行的组织结构适宜生产软信息和发放关系型信贷,大银行的组织结构适宜生产硬信息和发放市场交易型信贷。Berger和 Udell(2002)认为,软信息具有模糊性和人格化特征,难以通过复杂的组织系统传递,必须依赖基层经理收集和处理软信息并进行信贷决策。相对于大银行,中小银行因管理层次少而使委托链条缩短,具有关系型贷款优势。Hauswald和Marquez(2002)认为,银企间的物理距离对信息传递具有影响,信息距离(Informational Distance)的增加或借款人特定信息的生产成本提高,导致了关系型贷款的缩减。一般来说,小银行更为靠近潜在客户,具有实行关系型贷款的优势。J.Stein(2002)认为,大型银行科层结构复杂,信息生产与资金配置权分离,一线信贷经理难以清楚地向上级管理层表述和证明软信息,不利于激励软信息的生产,但对硬信息的生产具有激励作用。小型独立型银行的管理层次较少,信息生产与资金配置权基本上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激励一线经理进行软信息的生产。Brickey、Linck和Smith(2003)论述了所有权激励效应,认为中小银行为了使基层信贷经理有效收集和处理软信息,在授予其较大决策权的同时给予较多的所有权份额,以使基层经理的行为符合股东的目标利益。J.C.Stein认为,扁平的、小型的金融机构具有传递和转换“软信息”的优势。由于农村金融量小分散、种类繁多,农村金融供求具有明显的“软”特征,适合由决策快、审批环节短的小型金融机构提供贷款。

农村社区银行同样具有关系贷款的优势。Banerjee用“长期互动”假说和“共同监督”假说对农村社区银行的竞争优势进行了分析。他认为,银企之间的长期合作和共生关系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道德困境和逆向选择问题,业务圈子内部的各个金融需求者之间的相互监督是基于农村传统和特点的全方位的动态监督,能够确保资金运作目的的实现。W.Keeton运用“关系型金融服务”和“信息型金融服务”两个概念对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优势进行了解释。他认为,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通过获取其客户的行为习惯、人际关系和经营状况等个性化信息提供服务,并在长期的信用合作中与客户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关系型信贷网络。DeYoung和Hunte认为,小银行或者农村社区银行具有技术后发优势。在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小型金融机构能够作为“免费搭车者”不支付“试错成本”和金融产品设计成本;在信息共享方面,小银行能够以获取公共知识的形式,低成本地使用大银行的“硬信息”并与自己掌握的“软信息”相融合;在声誉方面,农村社区银行、当地企业和农户在长期共生关系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客户不必担心隐私外泄和金融诈骗等。Daupla认为,后发优势使新生的社区金融机构在存款增长、贷款增长、存贷比率、流动性和资产组合等方面实现了良好的发展绩效。

二、社区银行面临的挑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社区银行的数量和市场份额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社区银行的下降,已有的相关研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释。

(一)技术进步

Ongerna和Smith(2000)认为,当下的金融交易大多是通过自动化的、匿名的市场方式进行,几乎不需要银企关系的创建,因而对银企关系的价值表示怀疑。Petersen和Rajah(2002)分析了信息技术对美国银行实施小企业贷款的影响,认为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物理距离之所以有了显著改善,主要在于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使专业化的信息中介(infomediaries)能够大量地采集、存储和加工企业的众多信息,并迅速、及时、高效地进行传递,使银行拥有更多的关于小企业的硬信息,有利于为远距离的小企业提供贷款。Deyoung、Hunter和Udell(2002)、Kallberg和Udell(2003)认为,信用评分模型和在线贷款申请方便外地银行搜集小企业信息,并通过企业贷款证券化的方式提高小企业贷款的商品化程度,有利于发挥大型银行规模经济特性和成本优势。

一些学者用信息鸿沟概念分析了信息化和网络银行对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影响。有学者认为,小型金融机构因业务相对封闭,具有较好的资金保全和资本安全性。也有的学者认为,扁平结构的网络平台,大部分软件信息可通过图片、录像、电子监控等方法“标准化”,使社会评估和信用管理部门能够对无信用、无抵押品的项目进行迅速评估,能够使人们进行直接的网络面对面交流,有利于大银行提供个性化服务。大小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鸿沟可使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发挥后发优势: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作为跟随者可以把更多的业务“搬”到网上,“复制”大银行的制度和工具,投资少、见效快;网络银行突破了资产规模、机构网点的限制,为小金融提供了相同的竞争平台。

DeYoung、Hunter和Udell(2002,2004)(DHU)认为,放松金融管制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能改变全球化的大银行与地方性的小银行共存的现实。他们以银行规模、单位成本及产品差异化程度这三个变量为基础构建了策略图(strategic maps)理论,认为管制的放松和新金融技术的出现使大银行改变零售业务的策略,提供大量的、低成本的和非个性化的金融商品。Carter、McNulty和Verbrugge(2005)(CMV)提出了与DHU的“二元分叉式发展”命题相一致的结论,认为管制的放松和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贷款市场的利率下降,提高了大银行在小企业贷款上的绩效,扩大了大银行的市场份额。

(二)市场竞争

Jayaratne和Wolken(1999)根据1993年美国小企业贷款数据对“小银行优势论”提出了异议,认为某一地区小银行的数量与该地区小企业贷款约束状况在短期内有某种联系,但在长时期内并没有相关性。Evanoff和Ors(2001)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放松了金融行业的地理管制,打破了社区银行在地方市场上的垄断优势,使社区银行不得不与外地市场的银行进行高度的竞争。DeYoung和Duffy(2002)认为,美国放松了金融行业的业务管制,使以利息为主要收入的社区银行面临像“金融超市”一样的大银行竞争,能否继续盈利成为决定社区银行业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于社区银行数量的减少,一些人认为是社区银行业务模式正在失去自生能力(Viability),更多的人认为是金融管制放松把那些低效率的和管理不善的社区银行剔除的结果,最终高效运行的社区银行将获得兴盛。M.Olson(2003)认为,应该把新设资本的流入量而不是银行数量的变化作为反映社区银行生存价值的衡量指标,因为设立社区银行的关键条件是要具备吸收稳定存款与识别有利贷款机会的能力。T.Hoenig(2003)认为,因为社会上经常出现具有价值的投资项目,这必然使毫无信用记录的新生小企业不断出现,社区银行即便在信息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也能提供对这类企业的关系型信贷服务。

Rebecca S. Demsetz和Strahan(1997)认为,合并后的银行通过扩大业务范围和资产多样化,降低该银行的风险水平,提升盈利水平。通过拓展银行的业务地理区域,使银行资产向少数大银行集中。Basset和Brady(2001)认为,来自于“并行的银行体系”(a parallel banking system)的竞争削弱了社区银行的竞争地位。DeYoung、Hunter和Udell(2002)认为,共同基金、在线经纪账户等新型的储蓄与投资工具增加了核心存款(core deposits)的稀缺性。Berger、Bonime、Goldberg和White(2004)认为银行并购与新设银行具有内在联系,小企业难以适应并购后的大银行的信贷程序,存在建立新银行的需求和机会。

在金融机构发展战略与环境因素、集团资源能力存量的关系上,Holland和Westwood(2001)提出了“银行规模与经营战略之关系”的理论模式,概括了银行业变化的动力源与变化方向之间的联系。总资产额在400亿美元之内的“专注型”(Focus)银行以专业化和精品化为主要特色,以高度专注于特定的市场为经营战略。总资产额在3 500亿美元之上的“大型”(Juggernaut)银行,以交叉销售为经营战略,够资格的银行随着竞争加剧将减少。总资产额介于400亿美元与3 500亿美元之间的“死亡之谷”(Death Valley)银行要么走向大型银行之路,要么继续走向更加精专银行的方向。图1中横轴A表示银行的资产规模,纵轴B表示银行的数目。

(三)社区银行自身因素

Collender认为,农业生产的脆弱性和季节性使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业务结构相对单一、业务拓展困难、资金组合质量不高,也使农村小型金融不得不留出更高的储备金,影响了其盈利能力。D.Fetting分析了1970年以来美国大平原地区农村人口绝对数量下降和法人数目减少的情况,认为农村地区的人口减少导致金融需求越来越单一,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量和业务手段也受到限制,被迫关停,中小企业也随之迁出农村。R.Collender认为,外部资金流入农村,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村小型金融的业务能力,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改善存贷款结构,弥补农村金融的季节性限制,更新业务知识;另一方面会带来大规模的银行并购,埋下资不抵债的隐患,或引起组织治理和科层结构的增加,疏远与农户之间的亲密关系。另外,由于农村本来的市场容量有限,外来资金只能有限地提高农村的资金利用率。

C.L.Colvin认为,大量农村金融机构倒闭的原因在于高层管理的非竞争性。在管理层缺乏足够的增效动力和外部监管缺位或者失位的情况下,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者不能有效地应对外界刺激。W.Keeton的“关系型金融服务”和Banerjee的“共同监督”机制都表明,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在使用个性化“软信息”和进行内部治理方面,都不像大商业银行那样信息透明和非人格化处理,外部资本不能低成本取得其“人情”背后的数据,也无法通过股东大会和监事会对其制约,易产生缺位和失位现象。Banerjee运用“长期互动”和“共同监督”的假设分析了农村信用合作社,认为信用合作社是有效解决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内部治理问题的有效形式,合作社根据“自助、民主、平等、公平和团结”的原则,使内部成员在长期互动中重复博弈、相互监督,降低了信贷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三、发展我国社区银行的政策建议

上述文献分析表明,社区银行与大银行具有不同的功能,社区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具有独特作用,能够节约交易费用。社区银行的核心功能主要是关系型贷款技术,这种技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为目的,以软信息的生产和运用为内容,以组织结构简单和亲近社区为基础。虽然一些西方学者依据信息技术进步和金融发展水平对社区银行的功能和存在提出了疑虑,但只要软信息还没有被完全硬化,社区银行的关系信贷技术就具有发挥作用的条件。上述研究对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银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力发展社区银行

我国是农业大国,总体上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无论是从信息技术层面上看,还是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看,小银行具有优势的命题在我国现阶段都能成立。在我国当下的银行体系中,还十分缺乏有活力的小银行,甚至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区银行,这是造成中小企业贷款困难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国有银行的战略收缩导致了农村金融供给遭遇极大的困难乃至空白。因此,打破国有大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大规模地发展社区银行,应该成为完善我国银行体系的一个重要思路。

发展社区银行的路径主要是存量改革和增量改革。一般来说,存量改革不需要支付规则制定成本,能够有效优化不良资产,国家倾向于支持存量改革;增量改革能够避免对原有的路径依赖,不用支付处理历史包袱的成本,但需要支付大量的制度创设成本,民间资本倾向于支持增量改革。现在,我国的城市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虽然不是大银行,但也不是与社区共同发展的社区银行,只要国家对中小银行进行因地制宜的改造就可以将其转变为社区银行。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金融的困境持续不能得到根本解决,这至少表明我们对农村信用社的存量改革还没有收到满意的效果。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我国开始了增量改革的新探索,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建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农村新型金融。实践表明,农村金融的增量改革对于根本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国家金融体系、合理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市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社区银行进行准确定位

大银行拥有交易型贷款技术,具有服务大企业的优势;中小银行擅长关系型贷款技术,具有服务中小企业和农村客户的优势,两者存在业务互补关系。如果两者开展同质竞争,大银行在服务大企业的同时开展中小企业业务,将会使交易成本增加;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银行实行地域多元化战略和盲目扩大规模,既不利于满足社区金融需求,也不符合银行组织结构优化原理,将会导致经营风险扩大。相反,如果中小银行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于与其能力相适应的地区,也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规模经济的效应。

社区银行应坚持求异型战略。一是社区银行要立足社区,以本地中小企业和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努力发展中间业务,根据细分市场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社区银行不应盲目求大,正像舒马赫(1973)所说的那样,小才是好,小才是美,小才具有活力和竞争力。二是社区银行要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在业务上,以关系型信贷为基础开展“个人对个人”服务,发展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发展以个人客户为主的零售业务;在服务渠道上,把有形网点服务渠道与虚拟化的服务渠道结合起来提供社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产品上,充分利用网上银行业务技术开展个性化服务,把技术创新与传统产品结合起来。

(三)优化社区银行的生态环境

一是加快社区银行相关立法。我国目前农村信用社、农村新型金融等金融机构都适用银监会规章,没有权威性的法律规定,更没有专门的社区银行法,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因此,加强对社区银行的市场准入、市场监管、信息披露、退出机制等方面的立法工作是社区银行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二是加强社区银行的监管体系建设。对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监管是保障社区银行健康发展的前提,要加强银行内部治理结构、行业自律、市场约束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等方面的建设。社区银行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具备良好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应该把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作为审查社区银行准入的重要标准。对于社区银行,既要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又要强化市场约束机制,实施动态的、实时的、持续的、全过程的监管。

参考文献:

[1]Keeton,W illiam,James Harvey,and Paul Willis. The Role of Community Banks in the U.S. Economy[EB/OL].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y Economic Review,www. kc. frb. org,2003-07-06.

[2]Michael E Porter.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M]. The Dryden Press,1990.

[3]Petersen,M. A.,and Rajan,R. G. The benefits of lending relationships: Evidence from smallbusiness data[J]. Journal of Finance,1994,(49).

[4]Whalen,Gary. The Impact of the Growth ofLarge,Multistate Banking Organizations on Community Bank Profitability[R]. Economic and Policy Analysis Working Paper,2001-5.

[5]Finance,Insurance,and Real Estate.“Encyclopedia of Global Industries”,2003.

[6]Kaparakis,E. I.,S. M. Miller,and A. G. Noulas. Short-Run Cost Inefficiency of Commercial Banks: A Flexible Frontier Approach[J]. 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1994,(4).

[7]程惠霞.中小银行生存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8]【美】彼得・S・罗斯.商业银行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9]郑先炳.西方商业银行最新发展趋势[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10]叶旺春.中小银行的市场定位战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11]谭诺.新世纪中小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12]丁志杰.欧美中小银行的发展经验及其借鉴意义[J].金融论坛,2002,(4).

[13]黄隽.对美国商业银行规模的反思[J].经济纵横,2010,(4).

[14]姜瑶英.美国银行业金融产品的差别化竞争战略[J].城市金融论坛,2000,(7).

[15]林毅夫,姜烨.经济结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发展[J].金融研究,2006,(1).

[16]【美】曼塞・G・布莱克福德.美国小企业成长与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Theories Summarization of Banks' Business Advantage Theory in Western Community

Wei Xianfa1,2

(1.Party School of Hebei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the C.P.C.,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2.School of Marxism,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

Abstract: Community bank is the financial model that put the credit technology of relationship as the core, it is good at processing soft information and meeting the financial needs of SME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relax of bank supervision make the survival of community banks facing serious challenges. Developing community banks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especially to break the plight of the rural financial. So we should locate the community banks exactly, optimize the entironment and explore community bank's development mod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community bank; relational loans; soft information; advantage of small b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