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差异性教学”的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差异性教学”的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工作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性,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差异性教学”,下面我就这一策略谈谈我的看法和体会。

一、培养质疑是“差异性教学”的基础

在教学中经常存在整堂课是学习好的同学的表演场所,而一些学困生就不自觉地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质疑兴趣,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主动求知、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点。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才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1.引导学生敢于质疑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只偏重于学生接受知识形成技能的训练,课堂上多是采用师问生答的局面,严重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为了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应努力创设宽松融洽的教学气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逐渐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变“学答”为“学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不管是正确还是错误,教师都必须认真对待,让质疑的学生感到满足,从而引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敢于大胆提问题。

2.引导学生乐于质疑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因此,教师除精心设疑外,还应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要给予热情的鼓励,使学生产生一个良好的心态。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让学生拿出自备的线绳,折出长度相等的几段,折好后,让同桌的同学比较长短。当学生比出长短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大家折出来的线绳长短不一样呢?”通过比较,发现单位“1”不相等时,其结果也不相同。这样,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二、提供空间是“差异性教学”的保证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创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自由思考这个基础。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探索和发现,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教师不要滔滔不绝地讲,而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创设情境、设计阶梯性问题上。例如讲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课前让学生把硬纸圆等分成16个小扇形。课上,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内容,一边先拼成近似长方形,并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πr2。教师此时留有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拼出其他图形,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拼成了不同的几何图形。有的拼成一个近似梯形,有的拼成三角形,有的拼成平等四边形,同样都能得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促使学生从各个角度思考,充分展示了公式的多种推导过程,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公式推导过程成为积极的智力活动方式。

三、教给方法是“差异性教学”的关键

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享用。从教学生“学会”到教学生“会学”,是教学上质的飞跃。而这“渔之技”“学之法”,是不能靠灌输获得的,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求而得之”。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可操作性的方法。

1.教给学生寻找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会问”

课堂上,学生有时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有时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这就要教师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如:从与旧知识的比较、联系上找问题,从新知识的意义、性质、特征上找问题,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不清楚的地方找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要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样就能发现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实践证明,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会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提高质疑水平。

2.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善解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严密性,尤其是数学概念,不但内涵丰富,而且内在联系密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诸多因素,往往眉毛胡子一起抓,举棋不定,或束手无策。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抓主要矛盾,即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探究的方法。只有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具备了这种能力,才有可能顺着目标展开思维,使问题迎刃而解。我认为可教给学生三种本领:① 应用知识间的转化和联系;② 动手操作也是解答问题的方法;③ 认真观察、比较有序地思考问题可以顺利解决问题。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在数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差异性发展,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而且提供了一种因材施教的课堂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都得到重视和展现,使整个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作者单位:大田县城关第二小学,福建 大田,36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