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他们走向公益,我们走向他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他们走向公益,我们走向他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中国民间公益组织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这其中,是无数“公益人”的努力。他们不是富人,却乐意慷慨解囊,贡献自己的金钱和时间;他们和你我一样,面临着工作、养家的生活压力,却又心甘情愿地背负上更多的社会责任;他们不希冀获得鲜花和掌声,却又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让我们走近公益支持者张景和专职公益人陈南,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公益故事。

TIPS:

公益和慈善有什么区别?

观点一 “公益事业涵盖了慈善事业”。公益的范围比慈善要广,公益包括慈善。

观点二 “慈善是施与,公益是对等”。慈善往往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施与,通常被理解为富人的一种救助行为;而公益强调平等,施与人在帮助受益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观点三 “两者要解决问题的紧急程度不同”。慈善解决紧急且重要的问题,相当于雪中送炭;而公益解决的是不那么紧急但很重要的事情,更侧重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利他的心,帮我找到快乐

张景

身份:律师、9岁孩子的妈妈、公益组织NPI(恩派)义工

年龄:37岁

张景本科念的是管理,本科毕业后她又攻读了法律硕士学位,然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名律师。她对中医感兴趣,一有时间就拿一本中医的书籍在啃。她甚至还拿到了食品营养师的资格证书,得意地向丈夫和儿子宣称:“我现在可是执证上岗的,以后不许再抱怨我饭菜做得不好吃了!”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却常常会因为工作陷入沮丧,甚至绝望的境地――律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她必须竭尽全力为自己的人辩护,但有时有的人表现出的贪欲往往会挑战她善良的本性――两者的角力,让她疲惫不堪。

2008年汶川地震,将她从这份绝望中“打捞”了出来,在经历了震惊、伤痛、悲悯之后,她为地震中涌现的“善”和“爱”所感动。原来,这个世界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冷漠,还是有很多人,愿意毫不保留不求回报地向陌生人付出的。

她学会了珍惜,还学会了关心身边的人和陌生人。在经常上的网络论坛里,她成了版友们公认的“热心人”:把朋友父母家采摘制作的龙井茶介绍给版友,让大家能以优惠的价格直接从茶农那里买到优质的好茶;她组织版友们开车去南汇“团购”梨子和桃子,然后带回来分给大家。“都是品质很好的东西,我就只是发发帖子,实现买卖双方的共惠。”

2009年年底,一个朋友问她,愿不愿到一个公益组织来帮忙?对方需要一个精通法律的义工,你能出多少力就出多少力。她一听,立即来劲了,赶紧说,我去!就这样,张景成了公益组织发展中心(NPI)的一名义工。她的本职工作不需要坐班,只要有空,她就会来NPI报到,帮助起草各种文件、合同,解决公益组织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

做义工的过程中,张景有机会认识了更多的民间公益组织。比如“黑暗中的对话”,她由盲人带领着在漆黑的房间里谈话、喝茶,体验之后她明白了,对于残障人士不仅仅是同情,更多的应当是尊重;她还了解到“谭木匠”这家企业,874名员工中有307位残障人士,他们卖的是产品,而不是同情……其中,最触动她的是“手牵手临终关怀”,志愿者们来到病房,让临终的人脱离恐惧安心离去,同时也给家属以精神安慰――那些可能告别了家乡父母在外地生活的志愿者们,这样的活动对于自己,何尝不是一种心理安慰?

张景所服务的公益组织的负责人,好几次都提出要付给她一些交通补贴――她经常来回奔波,贡献了时间和专业知识不说,遇到好的公益项目,还会经常从自己的钱包里拿钱出来捐款。但是,张景不肯收,她说,自己享受这种没有任何物质回报的付出,参加工作这么多年以来,她在这里找到了心的平衡。

对话张景――

《现代家庭・生活》:您觉得怎样的人会去做公益?

张景:每个人都有他“善”的一面,但“善”往往需要一些事件去激发的,比如说,可能是因为天灾人祸让他发现了人生的无常,也可能是因为路人甲的一个无意的好心的举动触动了他,让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去帮助别人。至于我自己,我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性,我做公益,是因为它令我觉得精神愉悦,让我觉得原来我的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好员工,我还可以做一个好公民。

《现代家庭・生活》:做义工的一年多来,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张景:我有一种找到“家”的感觉,这里不需要计较报酬,不需要勾心斗角,就是发挥自己的专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的另一项收获是认识了众多的公益创业者们,他们总是能想出各种表达“善”的新创意,新项目,让人振奋,虽然最后可能不成功,但这过程中的努力令人感动。

《现代家庭・生活》:您的家人对您做公益持什么样的态度?

张景:我先生是一个非常和善的人,每次我绘声绘色地将所见所感告诉他,他总是微笑地听着,然后鼓励我调动其他社会资源去给一些公益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至于儿子,我不会把我当作一个标杆向他展示,而是经常带他来看看,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让他知道,有这么多人在为帮助别人而努力工作。

将草根公益进行到底

陈南

身份:全职公益人,上海公益事业发展(联劝)基金会运营总监

年龄:39岁

陈南曾在商场鏖战多年,就职过利乐包装、依玛士、国民淀粉等欧美企业,做到所在企业的大中华区市场总监。他要辞职做公益,让很多人无法理解,包括他的顶头上司,对方甚至许诺:公司可以把他借给联劝基金会,工资照发,一年后再回来上班。

但陈南婉言谢绝了。职位、薪水这些外在的东西对他而言诱惑不大,如今他就希望能够做点自己愿意做的事。投身公益,陈南并非只想做一个“好人”,几年前,他曾经在JAChina当过志愿者,工作闲暇的时间里他给大学生们上课,为他们提供免费的人生规划咨询和职场建议――这段经历让他感到快乐。“当你是真心为对方着想,为他们提出建议与帮助,而他们也欣然的时候,那份发自内心的愉悦是在商言商无法体会到的。”

就这样,他来到了联劝基金会。

可到底是做什么呢?“叫别人捐款?”“搞慈善?”“去一个官方的什么机构当官吧?”朋友们把问题抛给了陈南。这些猜测都不对!陈南服务的联劝是一家民间公募基金会,主要是为民间的非营利组织筹款。

联劝规模很小,包括陈南在内一共只有4位全职人员,办公地点就在一个创意园区里改造过的老厂房内。并不宽敞的办公室内,摆放着形状各异的“懒人沙发”,开会的时候,大家就横七竖八地或躺着或坐着,在这样的氛围下交流,更容易碰撞出思想火花来。

2011年,陈南和他的团队,将尝试在线上线下向公众发起更多的筹款活动。他们寻找企业捐款,也同样重视来自公众的募捐,因为“公募的核心理念是草根精神――普通人一元钱、一角钱的参与。普通人的一块钱,和企业捐赠的上百万同样重要。”即使是和朋友们一起吃饭,陈南也会发起一个小型的募捐:“大家一起凑1000元,就可以帮助5个贫困山区的孩子在一学年里每天吃到一个鸡蛋。”

陈南推介的这个“一个鸡蛋”的项目,是他们在2011年发起的公募项目之一。为了确保合作学校的学生能够每天确实吃到一个鸡蛋,陈南和他的同事们想出了很多“招”儿,比如在联劝的乐捐乐助网公布相关的文字描述、照片,公布合作学校校长的联系方式,招募学校附近的志愿者或驴友们适时去学校了解一下情况、捐助者本人也可以趁着旅游或出差的机会去学校看看――这不是要纠结于人性的善恶,而是,健全的监督机制能解决很多问题。

这样的公益,紧张,琐碎,但有创意,更有活力。陈南说,他愿意将草根公益进行到底。

对话陈南――

《现代家庭・生活》:

方便透露您现在的收入吗?

陈南:

我现在的收入是从前在企业里收入的1/7,全职做公益,不仅需要个人的勇气,还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我在组建这只队伍时,曾半带玩笑地问应聘者:你背负房贷吗?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做公益就一定要过清贫的、困顿的日子,随着基金会的发展壮大,相应地提高员工们的收入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公益组织的一举一动都在众人的监督下,无数挑剔的目光在盯着,要多发工资?得问大家同意不同意先。

《现代家庭・生活》:

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您现在收入降低了很多,会对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吗?

陈南:

我和妻子是坚定的“丁克”一族,资源越来越少,而人口却越来越多,地球已经不堪重负;将一个孩子带到这个世界来,这只是父母的一厢情愿,谁也没能问那个小生命,他愿不愿意面对这一切,愿不愿意做你们的孩子。现在我年届不惑,不准备要孩子几乎是成定局了。因为没有孩子,生活也变得愈发简单起来,吃可以很简单,穿的也可以很简单;以前以车代步,现在也就是周末去超市购物开开车子,平时都是坐地铁上班,环保。所以综合下来,也花不了多少钱。

《现代家庭・生活》:

那作为基金会的运营总监,您是靠什么去激励您的员工?

陈南:

如果是企业里,惯用的激励就是加薪、升职,还有一个惩罚。胡萝卜加大棒,很好用。但在公益组织,加薪和升职都无法兑现。我们所提倡的也就是两点:一个是机构的使命,大家投身公益的理念和组织的使命是相符的;另一个就是组织的文化氛围,大家能平等地沟通、自由地发表意见,和基金会一起成长。

《现代家庭・生活》:

你觉得投身于公益的人身上有哪些共性?

陈南:

首先,投身于公益的人对社会某些不良风气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不满,属于“愤青”行列,但同时又不至于对这个社会绝望,而是认为很多地方都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去改善的。其次,投身公益的人有爱心,否则他就无法对别人的不幸处境感同身受,也不会想方设法去帮助别人;最后一点也很重要,就是他不把“付出”当作负担,别人看来,他做很多事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甚至没有任何报酬,但他自己觉得值得,因为他从中得到的快乐远远超过了付出的。这是一群可爱的人,也是一群积极主动的人,世界因为他们而更加美好。

《现代家庭・生活》:

很多投身于公益事业的人,将公益事业同自己曾经从事过的行业进行了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公益纯净。但公益事业真的纯净到不会令人失望?

陈南:

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NPI)的创始人吕朝写过一篇《净土与江湖》给那些准备加入公益事业的年轻人――“如果你把 NPO (民间非营利组织)当成‘职业理想破灭者的疗养院’就别来了,因为你会从一次幻灭走向另一次幻灭……”这里并不是一块净土,但我相信,公益圈内,绝大多数人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们在以不同的方式诠释公益两个字。

Tips:

上海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又称联劝,成立于2009年12月,是一家以支持民间公益组织为己任的民间公募基金会。

编后记:

“回落的潮水在海滩遗留下许多鱼儿,一个小女孩忙碌着把一条条搁浅的鱼送回大海。有人劝她别白费力气了,那么多的鱼她怎么救得完。可是女孩头也不抬地继续:‘可是这条小鱼,小鱼在乎啊。’希望你能够成为这样的一个人,用你的爱心架起一道亮丽彩虹。而我们会成为这样的一群人,用我们的爱心建起一道道彩虹大桥。”

――这是上海某一公益组织的一段“写给志愿者的话”。而美国人类学家马格丽特・米得的一番话读来更能鼓舞人心,“永远不要怀疑一小撮有理想的、有奉献精神的公民可以改变这个世界。实际上,古往今来若不如是!

普通的你我,今天如何做公益?像律师张景那样在工作之余做义工,还是像陈南一样完全投身于公益事业中?或许,我们还是过原本的平静生活,用最简单也最普遍的捐钱捐物来完成帮助别人的心愿?这并非难题,选那种你觉得自己最适合的方式就好!公益,它是发自内心的自愿给与,是一种愉悦,而不应该成为不得不去应付的任务。

如果对公益活动感兴趣,您还可以关注以下民间的公益组织――

善淘网 www.省略

网上慈善商店。卖出物品,产生的收入在扣除掉运作成本以后,承诺将全部作为捐款返回到合作的公益机构。

我们的自由天空www.省略

公益助学项目组。内容包括接力助教,爱心助学,爱心书库和心理健康等公益项目。

无障碍艺途www.省略

“他们里面有下一个梵高”。从零开始培养有智力和精神障碍的学员,充分挖掘他们的艺术潜能,并进行艺术训练,具体内容包括绘画、泥塑、手撕、摄影等活动。

“小笼包”www.省略

“小笼包”聋人协力事务所。中国第一家专为聋人设计师建立的实习、就业的实战平台,让聋人成为一个年轻的、独具活力、充满自信,富有创造力的社会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