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株鸽源C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与鉴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株鸽源C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与鉴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武汉某地拾到一只死亡的信鸽,剖检观察其病变疑似鸽坏死性肠炎,从其肠内容物中分离到1株细菌,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化试验、细菌外膜蛋白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的基因型鉴定及动物试验等,结果鉴定该分离菌株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关键词:鸽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分离鉴定

中图分类号:S852.6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3-5808-03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又称魏氏梭菌(Clostridium welchii),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水源、人及动物肠道中,是导致人和多种动物疾病的共患病原菌,严重威胁动物及人类公共卫生安全。Welchii和Nutall于1892年首先从一具腐败的人类尸体中分离得到该菌,并命名为魏氏梭菌,之后世界各地均有各种动物感染该菌发病的报道[1-3]。产气荚膜梭菌通过产生多种外毒素致病,其中α、β、γ、δ是主要的致死毒素,按其所产生的毒素分为5种基因型,其中A型菌产生α毒素,C型菌产生α、β毒素。禽类感染A型或C型产气荚膜梭菌可导致坏死性肠炎,造成严重损失[1-3],因此对该菌的分离鉴定和基因分型,对禽类坏死性肠炎的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3月从武汉某地拾到一只死亡的信鸽,剖检观察其小肠肠管扩张充气、出血严重,粪便呈暗绿色,疑似鸽坏死性肠炎病变,遂取其小肠后段内容物接种于CW琼脂培养基,从中分离到1株细菌,经鉴定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病料来源:2013年3月于武汉某地拾到的一只死亡的成年信鸽。

培养基:CW琼脂基础(含卡那霉素)、50%卵黄盐水悬液购自青岛日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含卡那霉素+卵黄的CW琼脂培养基按使用说明书自制。厌气肉肝汤、肉肝胃酶消化汤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4]自制。

参考菌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C57-12株)、C 型产气荚膜梭菌(C59-37株)冻干菌株购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大肠杆菌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兽医研究室分离保存。

1.2 方法

1.2.1 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1)细菌的分离培养。无菌取死鸽小肠后段内容物划线接种于CW琼脂培养基,42 ℃厌氧培养48 h。挑取单个疑似菌落纯化培养,取纯培养物接种于厌气肉肝汤,42 ℃厌氧培养24 h,做进一步鉴定。

2)紫牛乳鉴定。取分离菌的厌气肉肝汤培养物接种于紫牛乳微量生化反应管中,42 ℃厌氧培养16 h,观察是否出现爆裂发酵现象。

3)细菌形态观察。挑取分离菌纯培养物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4)细菌生化试验。取分离菌的厌气肉肝汤培养物分别接种于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甘露醇、明胶、H2S、硝酸盐、吲哚微量生化反应管,42 ℃厌氧培养24 h。硝酸盐生化反应管加入硝酸盐还原试剂甲、乙各1滴,吲哚生化反应管加入靛基质试剂1滴,明胶反应管培养48 h,放入4 ℃冰箱30 min,观察结果。

1.2.2 细菌的基因型鉴定 采用PCR扩增分离菌株的α-毒素基因、β-毒素基因方法鉴定其基因型,具体参照文献[5,6]的方法进行。

用煮沸法提取分离菌株及参考菌株的模板DNA。

反应体系: 10×PCR Buffer 5.0 μL,dNTPs 1.0 μL(10 mmoL/L),上、下游引物各1.0 μL(10 μmol/L),Taq DNA聚合酶2.5 U,模板10 μL,用双蒸水补足至50 μL。

反应程序: 94 ℃预变性5 min;94 ℃变性1 min,55 ℃退火1 min,72 ℃延伸l min,30个循环;72 ℃延伸10 min后于4 ℃保温,结束反应。

扩增产物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对扩增的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分析,PCR产物测序由上海生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完成。

1.2.3 动物试验 将纯化分离菌株接种于肉肝胃酶消化汤,42 ℃厌氧培养6 h,将菌液腹腔注射3只小鼠,0.3 mL/只,对照组3只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24 h。解剖死鼠,肠内容物涂片、染色、镜检。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

2.1.1 菌落形态 疑似菌落在含卡那霉素+卵黄的CW琼脂培养基上呈圆形、微隆起、卵黄色、表面褶皱、周围形成白浊环、中等大小的菌落。

2.1.2 紫牛乳鉴定结果 分离菌的紫牛乳鉴定为阳性反应,出现爆裂发酵现象。

2.1.3 细菌形态 在油镜下观察分离菌为革兰氏阳性,菌体两端钝圆,粗杆状,单个、成双或者成短链状存在。

2.1.4 细菌生化试验结果 分离菌对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明胶、H2S、硝酸盐还原呈阳性反应,对甘露醇、吲哚呈阴性反应。

综合上述试验结果,分离菌的菌落形态、紫牛乳鉴定、细菌形态、生化试验结果皆符合产气荚膜梭菌特性,鉴定该分离菌为产气荚膜梭菌。

2.2 细菌的基因型鉴定结果

从分离菌中PCR扩增出α-毒素基因片段(长度402 bp)(图1)及β-毒素基因片段(长度196 bp)(图2),与预期扩增的基因片段大小一致。基因片段序列测定结果与GenBank 中已发表的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β-毒素基因序列同源性均达到99%。该产气荚膜梭菌的基因型鉴定为C型。

2.3 动物试验结果

接种分离菌液后20 h内,试验组小鼠全部死亡,对照组小鼠全部存活。死鼠肠内容物涂片、染色、镜检,可见与原培养物相同的革兰氏阳性短粗杆菌。

3 小结与讨论

剖检死亡的信鸽可观察到其小肠肠管充气扩张,出血严重,粪便呈暗绿色,呈典型的坏死性肠炎病变。从肠道内容物分离的细菌经鉴定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动物试验结果证实该信鸽因感染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坏死性肠炎导致死亡。

信鸽坏死性肠炎是鸽的多发疾病之一,死亡率约为2%。因此,对患坏死性肠炎病情严重的信鸽建议淘汰处理,鸽舍要彻底消毒;病鸽要隔离,可用敏感性抗生素治疗;对健康信鸽减少应激、控制饲料中能量及蛋白质水平、在饲料中加入适量乳酸杆菌及维生素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7]。

参考文献:

[1] SAIF Y M.禽病学[M].第十一版.苏敬良,高 福,索 勋,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891-893.

[2] 倪学勤,宋振银,曾 东,等.四川地区鸡源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与基因分型[J].中国共患病学报,2009,25(8):737-740.

[3] 范世彤.凌源及周边地区动物产气荚膜梭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现代畜牧兽医,2011(4):37-3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2000年版)[S].

[5] 段新华,李建军,杨学云,等.多重PCR检测产气荚膜梭菌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0,18(5):23-26.

[6] YOO H S, LEE S U, PARK K Y,et al.Molecular typing and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prevalence of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types by multiplex PCR[J].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1997,35(1):228-232.

[7] 吴卫国.信鸽坏死性肠炎的诊治[J].环球赛鸽科技,2004(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