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养老金给付与退休年龄政策关系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养老金给付与退休年龄政策关系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政策过于陈旧,在经济社会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制度的弊端不断显现,改革逐渐提到政策议程上来。本文主要对养老金给付退休年龄政策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现行退休政策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退休年龄 人口老龄化 替代率 赡养率

中图分类号:F241.3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养老金给付压力增大,对于提高退休年龄的讨论热度不减。目前退休年龄仍然执行20世纪50年代的规定,社会各界普遍认为这一规定存在着诸多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政策与其所根植的社会状态之间逐渐脱钩。人口寿命的延长、结构的改变都将这一“陈旧”的政策推到了改革的风口浪尖。

一、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政策

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的规定源于195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随后又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对退休年龄加以完善和规范,如195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将国家机关中女性工作人员的退休年龄提高到55岁,以及1978年《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等。综合起来,中国目前退休年龄的规定可以概括为:男性60周岁,女性干部55周岁,女性工人50周岁。除了一般性退休年龄规定之外,鉴于特殊工种、身体条件、企业改制、职称级别等还有关于提前退休和延迟退休的规定。

二、养老金给付与退休年龄关系

养老金给付是养老保险制度中的重要环节。明确退休条件是养老保险给付的前提,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则是退休条件中的核心内容,因此养老金的给付与退休年龄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方面,退休年龄的调整影响着养老金的给付。宏观上,退休年龄的调整会影响到劳动者一生为社会创造的财富的多少,影响国家的财政支出与积累,乃至经济的发展。微观上,退休年龄的调整,关系到企业支付的退休金数量及个人领取的退休金。

另一方面,养老金给付对退休年龄也产生着影响。养老金给付水平,可能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既可能诱发提前退休也可能导致推迟退休。 这些都会对实际退休年龄产生影响,从而反映在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的调整上。

三、退休年龄调整产生的具体影响

(一)退休年龄调整对养老保险基金产生的影响。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首先,社会统筹部分采用现收现付模式,养老保险费的缴费率取决于养老金的替代率和制度赡养率,即保费率=工资替代率制度赡养率。其中工资替代率是退休金与社会平均工资的比率,制度赡养率则是退休人口与在职人口的比率,即保费(退休金/社会平均工资)(退休人在职人口)。可以看出,保费率与退休人口正相关而与在职人口负相关,其他因素不变,在职人口数量越多,保费率越低,制度负担越小。即退休年龄提高,减少退休人口,增加在职人口,增加退休金收入的同时减少了制度的给付。

其次,个人账户部分采取的是基金积累模式,个人的供款率由工资替代率和自我负担率决定,即供款率=工资替代率自我替代率。即制度赡养率被自我负担率代替,自我负担率是领取退休金的年数与工作年数之比,所以供款(退休金/社会平均工资)(领取退休金的年工作年数)。分析可知:其他因素不变,提高退休年龄,领取退休金的年数减少,工作年数增加,供款率降低。

综合以上两种模式,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的前提下,提高退休年龄会增加养老基金的积累,减少养老金支出。据劳动保障部和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课题组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长1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收40亿元,减支160亿元。

(二)退休年龄调整对养老保险缴费率的影响 。

在上文的分析中可知,在现收现付模式下,缴费率=工资替代率制度赡养率000年全国的养老金替代率为80%,假设以后每年降低成本1%,至58.05%为止。在现行制度下分别假设退休年龄为60岁和65岁,对养老保险费缴费率进行测算,结果可总结为: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养老保险费的缴费率较之60岁时将大幅降低,到2050年时仅为27.03%。按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个人投保费率为8%,建立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企业缴费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的20%,所缴部分进入社会统筹账户。可见,提高退休年龄对于减轻个人和企业的缴费负担有重要意义。

(三)退休年龄调整对劳动力供求的影响。

资本与劳动力是企业成本的两个最基本的表现形式,退休年龄通过影响劳动力成本,作用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引起失业率的变动。通常情况下,较低的退休年龄意味着较短的工作期和较长的退休金领取期。所以当其他因素不变时,退休年龄越低劳动成本越低,当劳动成本低于资本的成本时,企业倾向于用劳动力替代资本;相反,企业就会倾向于选择资本,将劳动力挤出,引起失业率的上升。

但也有学者认为提高退休年龄并不必然引起失业率的增长。较低的退休年龄也并不一定有利于年轻人顺利就业,退休人口所腾出的就业岗位与年轻人所需求的岗位并不是完全对应的。20世纪70年代德国、奥地利等国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曾采取鼓励退休的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美国是法定退休年龄最高的国家,但失业率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发达国家已普遍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青壮年劳动力的比重明显降低,人口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劳动力的短缺成为必然,这种背景下,提高退休年龄,使一部分老年人继续留在劳动力市场也可以说是缓解劳动力短缺的一项措施,提高退休年龄对青年人就业的冲击可能会很小,所以较高的退休年龄和较低的失业率才能并存。

此外,若退休年龄偏低,部分退休人员在退休后由于健康状况良好或家庭生活需要等因素很可能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但企业却不必为这部分人缴纳养老金,这部分人群既可依法领取养老金又可领取“工资”,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退休年龄的调整对年轻人就业率的影响并不是那么简单确定的。

四、我国现行退休年龄存在的问题

(一)退休年龄偏低。

目前退休年龄的法定规定明显与社会的发展相脱节。首先源于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据资料显示,1950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男性为40岁,女性为42.3岁,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男性为69.6岁,女性为73.3岁,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我国男女预期寿命分别为71岁和74岁。可见50年来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增长了30多岁,而退休年龄却没有丝毫变化。我国劳动力开始就业的平均年龄为20岁,在2007年的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下,男性与女性的工作时间、退休时间和自我负担率分别如下:

从数据比较中可以看出,女性的自我负担率很高,尤其是女工人已达到了0.8,即其没工作1年要为未来准备0.8年的养老金,明显是不公平的。养老金包括基本养老金、基础性养老金和缴费性养老金,其中缴费性养老金以10年作为生命余命,即意味着上述三类人群中分别有1年、9年和14年个人账户中是空账的,需要由社会统筹账户来弥补,这必然会造成养老基金的缺口越来越大,甚至影响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除此,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也是值得关注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趋势仍在不断加剧,并可能于2030年左右进入高峰期。在较低的退休年龄的背景下,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导致劳动人口比重的下降,增加在职人员的压力,从而会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压力。

(二)退休年龄差异较大。

首先,性别差异。我国男女退休年龄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男女干部之间的差距为5岁,而男女工人之间的差距高达10岁。我国实行男女差别的退休年龄是有政策目的的,对于保护女性健康等权利是有积极意义的,但随着男女地位的逐渐平等,及女性平均预期寿命明显高于男性,政策的不合理性更为突出。目前世界各国虽仍有部分国家实行男女差别的退休年龄,但缩小二者差距的趋势日益明显,有些国家已经实现了男女相同的退休年龄,如希腊、日本、葡萄牙等。

其次,身份差别。最明显的表现在女干部与女工人之间,政策制定之初是为了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更好的保护脑力和体力劳动者,但目前技术性工人的比重加大,将他们同单纯的体力工人同等对待则不尽合理。延长退休年龄的对象也仅限于高级职称专家和处级以上女性干部,技术性工人被排除在外。

(三)提前退休现象严重。

我国的提前退休现象十分严峻,目前我国的实际退休年龄要低于法定的退休年龄。按照我国退休年龄的规定,特殊工种、工伤残疾等情况可以提前退休,但导致我国实际退休年龄低于法定退休年龄的是大量不符合政策要求的非正常提前退休现象。一些企业利用国家政策安排职工“内部退养”,以缓解企业压力,有些是职工本人由于个人原因通过假的伤残证明办理“内部退养”,或者企业和职工进行合谋,这些都是与政策目的相背离的,会严重扰乱劳动力市场秩序。

五、总结

目前很多国家都采取了提高退休年龄的方法来缓解养老金给付的压力,具体做法如下 :

鉴于对我国目前的人口结构状况和现行退休年龄政策所引发的问题的分析以及国外退休年龄改革经验的借鉴,政策的改革是必然的。但是在改革之前要进行精确的测算和预期,坚持弹性、渐进和差别的原则,力求在引起最小震荡的前提下,逐步完善我国的退休年龄政策。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注释:

殷俊,赵伟.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P321-P322.

殷俊,赵伟.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P323.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二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8, P168-P169

李娟.我国调整退休年龄研究综述.甘肃社会科学, 2005.5.

李珍.关于中国退休年龄的实证分析.中国社会保险,1998.4.

钟仁耀.养老保险改革国际比较.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社会保险研究所.世纪抉择――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构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

参考文献:

[1]丛春霞.延长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影响分析.发展,2010.2

[2]金刚.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社会保障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