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岩心分析技术及应用前景展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岩心分析技术及应用前景展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在分析常用岩土分析技术基础上,对我国的岩土分析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着重讲解了几种新的岩土分析技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CT扫描技术,核磁共振成象技术,扫描电镜技术,非晶态矿物和纳米矿物学研究,环境扫描电镜的应用。

【关键词】岩土分析;核磁共振;扫描电镜;非晶态

一、常用岩土分析技术

1、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

全岩矿物组分和粘土矿物可用X射线衍射(XRD)迅速而准确地测定。XRD分析借助于X射线衍射仪来实现,它主要由光源、测角仪、X射线检测和记录仪构成。

粘土矿物的XRD分析使用定向片。粒径大于2μm或5μm的部分则研磨至粒径

2、扫描电镜分析技术

扫描电镜分析具有制样简单、分析快速的特点。分析前要将岩样抽提清洗干净,然后加工出新鲜面作为观察面,用导电胶固定在样品于桩上,自然晾干,最后在真空镀膜机上镀金(或碳),样品直径一般不超过1cm。

3、薄片分析技术

薄片技术是保护油气层的岩相学分析三大常规技术之一,也是最基础的一项分析。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薄片,由铸体薄片获得的资料比较可靠。制作铸体薄片的样品最好是成形岩心,不推荐使用钻屑。薄片厚度为0.03mm,面积不小于15mm×15mm。未取心的情况除外,建议少用或不用钻屑薄片。

二、岩心分析技术及其应用前景展望

尽管用于分析岩心的许多技术早已存在,但石油地质家及石油工程师从未向今天这样共同关心并应和岩心分析技术来深入揭示油气层的微观特性。一些传统技术因使用目的转变,而被赋与新的含义。扫描电镜等一些先进的分析技术,目前的应用与其所能揭示的大量信息相比,技术潜力还有待充分开发。同时,一些新技术正在不断涌现,及时地引入到石油工程领域,解决工程问题已成为地质家及石油工程师的共同使用。新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矿物的基团、官能矿物的基团、官能团来识别和量化常见矿物,分析迅速,精度与XRD相似,能定量分析的矿物有石英、斜长石、钾长石、方解石、白云石、菱铁矿、黄铁矿、硬石膏、重晶石、绿泥石、高岭石、伊利石和蒙皂石总和,以及粘土总量,对非晶质物、间层粘土矿物的构造特性分析有独到之处。

2、CT扫描技术

将医学上应用的CT扫描技术引人到岩心分析中,主要原理是用X射线照射岩心,得到岩心断面上岩石颗粒密度的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转换成岩心剖面图,它可以在不改变岩石形态及内部结构的条件下观察岩石的裂缝和孔隙分布。目前这项技术主要用于高渗透疏松砂岩和裂缝性储层的损害研究中,如出砂机理、稠油蚯蚓孔道的形成、侵入裂缝的固相分布、岩心内泥饼的分布形态等。

3、核磁共振成象技术

简称NMRI,它能够观测孔隙或裂缝中流体分布与流动情况,因此对于流体与流体之间,流体与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润湿性和润湿反转问题的研究有特殊意义,是研究油气损害的最新手段之一。NMRI测井技术发展很快,主要用于剩余油的分布探测,已成为提高采收率的重要评价技术。

4、扫描电镜技术

扫描电镜技术在制样和配件方面发展较快,在SEM上配置能谱仪(EDS)可以对矿物提供半定量元素分析,对敏感性矿物的识别及损害机理研究有很大的帮助。此外,临界点冷冻干燥法,能够揭示粘土矿物在油气层条件下的真实形态。

5、非晶态矿物和纳米矿物学研究

油气层中非晶态矿物有蛋白石、水铝英石、伊毛缟石、硅铁石等,还有比粘土矿物微粒更小的纳米级矿物。它们或单独产出,或存在于粘土矿物晶体之间,起到连接微结构的作用,比表面更大,性质更活跃。油井完井技术中心对吐哈盆地丘陵三间房组砂岩高岭石进行电子探针分析,指出高岭石化学组成很少符合理论组成,SiO2、Al2O3经常过量,这种硅、铝部分以非晶态存在,它们易于溶解并促使高岭石微结构失稳。

6、环境扫描电镜的应用

一般扫描电镜要求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实验,而环境扫描电镜则可以在气体、液体介质环境下分析样品。国外已开始利用此项技术研究膨胀性粘土矿物与工作液作用的机理,分析粘土矿物间层比和遇水膨胀的关系、水化膨胀和脱水过程的差异等。因此,环境扫描电镜是损害机理研究和工作液评价的有力手段。目前,我国已引进了这种仪器。

三、总结

综上所述,岩心分析技术在认识油气层特征、研究油气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油气层工程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每种技术都有其优点及局限性,实际工作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各项技术本身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还有更大的潜力尚待开发,同时工程实践中也不断提高许多新问题,需要创造性地应用先进技术来解决。

参考文献

[1] 张晟, 陈德友, 黎华继, 冉旭, 叶泰然. 新场气田须二段储层的分类与评价[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1, (04)

[2] 文得进, 张占松. 利用Fisher判别分析技术识别火山岩油水层[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0, (03)

[3] 王剑峰, 毕研斌, 李景发, 姜艳春. 基于瞬时进汞饱和度的毛细管压力曲线储层评价方法[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10, (03)

[4] 张松扬. 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测井技术, 2009, (01)

[5] 杨大超, 赵永刚, 李刚. 全波列声波测井资料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J]. 海洋地质动态, 2007, (07)

[6] 杨欣超, 桑树勋, 方良才, 黄华州, 吴国代, 武杰. 灰色关联分析在煤层气储层评价中的应用[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0,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