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陈氏太极拳首次公开收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陈氏太极拳首次公开收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开先河创太极功盖寰宇 逢盛世收门徒泽被后世

2008年6月20日上午11时,来自海内外的300多名陈氏太极拳弟子统一着装,按顺序走进拜师大厅。大厅内座无虚席,陈正雷大师夫妇端坐于拜师台中央,面带笑容接受弟子拜师行礼。300多名新老弟子中,既有金发碧眼的洋学生,也有鹤发童颜的中国老者,既有风华正茂的年轻后生,也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学员。此次收徒仪式不仅是陈氏太极拳第一次公开收徒,也是陈正雷首次正式确定18位入室弟子。

陈氏太极拳也称陈式太极拳,起源于温县陈家沟,距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随着发展门派逐渐增大,目前已经衍变为陈氏、杨氏、孙氏、和氏、吴氏和武氏等几大流派,而陈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始祖。近年来,陈氏太极拳的领军人物陈正雷,依托文化资源优势,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精髓,在世界各国开设太极拳馆。陈氏太极拳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练习太极拳的人数超过2.5亿。

拜师大厅内,陈正雷大师率300多名弟子向太极拳祖师行礼汇报,大师宣读弟子应遵守的门规戒律,要求弟子们内外兼修,把陈氏太极拳和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以造福人类。300多名弟子在18位入室弟子的带领下,向师傅师母三鞠躬并递上拜师帖,弟子代表恭恭敬敬地奉上拜师茶。亚洲武联名誉主席徐才亲临现场,海内外几十位武术名家,包括杨式(氏)太极拳正宗传人杨振铎、孙式(氏)太极拳掌门人孙永田、吴式(氏)太极拳掌门人马海龙,以及杨式(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陈龙骧、李政,吴式(氏)太极拳名家吴光宇,陈式(氏)太极拳名家蒋家俊,少林拳名家梁以全,八极拳名家吴连枝等,在现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整个拜师仪式在庄重严肃的气氛中进行,既有中国传统礼仪的特色,又彰显了时代的风格。

传统武术中的师徒关系,无法摆脱儒家礼教思想的教条影响,“师徒相互选择几乎是所有文化艺术门类传承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它的关键在于确定一种‘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下各自所承担的义务。同时,师徒关系作为习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存在方式,是与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科学技术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即在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和教育条件之下,师徒关系有不同的存在形态”。传统武术的传承发展关键在于继承人的选择。学者周伟良研究指出:“拜师过程中首先需要介绍人,介绍人在北方的许多拳种中被称之为‘引师’,或曰‘接引师’,又名‘引进师’,顾名思义是起到师徒关系的结识作用,一般需要1~2名。有些特别讲究拜师仪式的拳种如梅花拳,还专门设有一个‘送师’,即负责把由‘引师’介绍来的弟子送到拜师场所。拜师时引师必须到场,有送师的送师也必须到场,这就是所谓的‘三师(引师、送师、师父)在位’。第二是拜师者在正式磕头前必须写有拜师帖子。按照习惯,这种拜师帖又叫‘门生帖’。拜师帖的内容简繁不一,但格式大体相同,一般写有拜师者的姓名、师父的姓名,有的还要写上介绍人――‘引师’的姓名,以及拜师的日期。磕师,意思是向老师行叩头礼表示敬意。磕师是确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徒关系的最集中体现,也是传统社会中尊卑长幼伦理规定的折射。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上磕祖拜师的内容在各地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拜师程序中需要介绍人、递帖和拜师的三个结构,至今或在观念上或在实践中被许多拳种普遍延续着。”

自古以来,武术界都非常重视师承关系,强调“凡吾习武之徒,必须以贤为师,谦虚好学,尊敬师长,崇扬武德”。“尚礼崇德”是古代侠士伦理道德的基础,也成了习武人生活的基本准则,“武以德立”,“武以德先”。武术界历代各门各派的武学大师都十分重视武德教育这一根本问题,结合实际制定了许多今天看来仍有指导意义的武术礼仪规范,以端正武风。

武术界讲究谨慎择徒。儒家主张克己正身,以君子的标准授徒择人,其理想人格是谦恭待人、含蓄不露、严于律己、稳健温和、宽于待人、胸怀坦荡。儒家文化的这种人格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武术的伦理思想,突出表现在中国武术各门派对收徒无一例外地严于择人,这是传承武术第一关口。

(图片摄影/张继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