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工里的文艺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工里的文艺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终于熬过大礼堂里昏昏欲睡的开学报告,站过田径场上烈日当空的笔挺军姿。一年轰轰烈烈的开学季刚过,大连理工大学校园里最火爆的,恐怕就是社团招新时“百团大战”的热烈场景。

一年一度的“圈地运动”上,篮球足球网球等运动类霸主摊位前总是围着一圈圈荷尔蒙旺盛的铁血男儿,和一帮来感受荷尔蒙的青春小女生。跟几月前当红的《致青春》的电影桥段一样,总有些社团默默地矗立在一边,闷不做声。不知道的人正同情他们的寥落呢,其实啊,这些社团的BOSS早瞅准了他们的同类,一个对眼:“嘿哥们儿,就是你了。”

在理工高校里,这类高端小众上档次的社团,往往是理工文艺青年的聚集地。诗社、舞蹈团、音乐工作室……总是聚集起一小撮独特的理工文艺青年。他们白天拿着卷尺比着比例画机械图,或者扛着测绘仪哪里有坡往哪去;晚上,三五成群的他们趁着茫茫夜色抱着吉他哼着小曲,或是躺在睡床上翻看诗集享受孤独。

音乐圈趴

适合圈子:哼小曲儿的、弹儿乐器的、搞制作的。

参与度:四星

首席趴胜地:“凌分贝”音乐工作室

这边电视圈里正黄蓝大战着,“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号称收视神兵,说到底就是歌唱比赛,用歌声传递情绪和梦想。每个学校里肯定都有一片儿音乐圣地,在大工,这块地儿在宿舍小广场。九月里总有一个夜晚,白天的小空地突然被架上大灯、支起鼓,里三层外三层,听校园歌手们将原创歌曲一首首演绎,台下观众兴起了,直接上台唱上一两段儿也是平常。

这是凌分贝音乐工作室的户外年度演出“民谣之夜”。别看这工作室成长的土地有多理工科儿,多不文艺范儿。但丝毫不影响这棵小树的开花结果,凌分贝原名大工音乐工作室,拥有自己的录音棚和专业编曲设备。是目前高校原创音乐领域不多能做到百分之百从写曲到录制到后期全部由在校学生完成的原创音乐组织。

他们蝉联四届大连高校原创音乐冠军,已8张原创音乐专辑。2012年的夏天,他们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抱回了高校最佳音乐社团的奖杯,东北唯一。工作室前负责人高连岳,一个传统机械男,抱着颗工程师的心“错”入了工作室的门。四年过后,在这个毕业季里,他接到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与鸟叔和王力宏同校,有点意外,有点惊喜。”他说。

工作室目前“常驻人口”25人,横跨7个年级,10个学部学院。其中一半多的人来自机械,材料,土木等最典型的工科学部。凌分贝的音乐人们不仅要整日与工程图为伍,还要与五线谱为伴。外出演出时,总有人惊异于他们是一支理工院校的音乐队伍。常听坊间有人说,大工乃至大连是文化沙漠。然而凌分贝就是沙漠中的绿洲之一。为了绿洲不死,凌分贝们拉起琴来,敲起鼓。在礼堂里办起两年一度的专场演出,在宿舍楼下设下一年一度的民谣之夜露天演唱会。每一次他们的公开表演,总能在同学们中引发一阵不小的震动。

用不上铺天盖地的宣传,更不用排票、发票之类的手段保证观众的人数。每到专场的那个晚上,整个礼堂都被凌分贝的歌迷塞得满满的。“每每站在台上,听到台下观众们发自内心的呼喊,看到他们手中拼命挥动的荧光棒,知道有人专门从别的高校赶来看我们表演,愿意听我们唱上三个小时的歌,心里就全是感动和满足。”郑毅(歌手)说。

2012年的工作室专场演出后,有大工校友在人人上写:“我能很容易地从他们的歌曲里找到共鸣,情人路上银杏叶黄了他们唱,二馆前的玉兰花开了他们唱。我不懂音乐更不懂编曲,但我很清楚,谁的音乐离我最近。”

所以说,凌分贝的圈地运动总是如火如荼,生生羡煞他人。去年两个歌手的名额,三百人PK争夺,150:1的录取率,也算是大连理工校园社团之最了。

30%的趴参与几率,代表这不是个大众化的派对圈儿。小众而高端。

但又不能否认,没了诗歌的校园,没有灵气,也不可能太生机勃勃。最现实的理工学校里,还是得来点儿理想之风。

太阳帆诗社成立于1986年,恰赶上诗歌热潮的尾巴。第一任社长赵也是大工社会科学系87届毕业生。27年过去了,赵也还清晰地记得诗社成立大会的场景:1986年10月11日,参会人不多,会员只有8人,但代表面很广:有大连市当时很有名气的诗人、校团委的老师、校报的编辑、兄弟院校文学社团的代表等等。《当代诗歌》主编阿红先生是诗社的顾问。大连诗坛前辈于汪惟老先生、著名诗人阿拜先生和任慧敏女士,都前来参加成立大会。

“那时不像现在,都是坐公交车来的,既没有纪念品,也不管饭,还占了人家休息的时间,当时一周可是只休息一天啊,现在想起来还是心存感激的。”赵也说。

1980年代,学生宿舍晚上定时拉电闸。大工诗社根据地八舍是研究生宿舍,当时校团委、学生会也在八舍办公,所以有长明灯的待遇。到了周六晚上,几个诗友聚在一起,几包廉价的香烟,偶尔也买点面包和榨菜,再偶尔还能有点啤酒,谈文学、谈人生、编诗报,一侃一个通宵。

今天的太阳帆,依旧坚持着这份诗歌的冲动。十年里社团先后出版了十本作品集,毕业时带走一本太阳帆的诗集,成为众多大连理工学子的习惯。

陆陆续续地,校园诗人不断从这里走出。化学工程专业的谭帅今年大三,是豆瓣认证作家,作品《马匪》收于漓江出版社所出的“全国高校文学排行榜”一书。今年夏天拿下由上海作协和《零》杂志举办的90后创意小说冠军,现师从《收获》杂志执行主编程永新。个人文集正由图书工作室策划,预计明年出版。

谭帅拿过最大的一笔奖金是2012年12月的 “全国高校文学征文”小说类二等奖,“7000块,稿子在截稿前一天递送出去的,16000字。从来没想过自己的文章能值那么多钱。后来全被我拿去享受生活了。”

“荒谬”是谭帅曾经听到过最多的评价,他说:“我一点也不意外,当你获得一些建树之前,周围的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认为我这是必然走不通的一条路,比如我写小说写诗歌,我在这个理工学校,学着离文学极为遥远的一个专业,别人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南京大学中文系的,我这实在太荒谬了。但我觉得很多事情不是看到希望才走下去,而是你走下去才能看到希望。”

在2012年的海子读诗会上,学校里小众的诗人们,吟诵,怀想,甚至嘶吼,动情落泪。就像死亡诗社里那句经典台词:诗歌、美丽、浪漫、爱情,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理工院校的文艺类社团总是很低调,像是一块璞玉等着被发现。

唱歌,写诗,跳舞,这不仅是文科生的专利,也是理工院校的我们宣泄、挥洒青春的方式。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三万人的大连理工校园,礼堂总是少不了热闹。每年的四五月里,平均三天一场大型演出在山上礼堂上演,其中舞蹈团专场演出的票总是抢手货。一到发票日,从早上八点起就有人搬着小板凳,边打着扑克边等放票。

舞蹈团成立于1999年,现在近200名团员,没有一名是专业舞者。然而,在2012年的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上,男子大舞《勇往直前》突出重围,摘得全国一等奖的桂冠。想知道这些舞者们都是学什么的吗?他们的专业有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机械与自动化、化工机械与材料物理……这就是大工的理工文艺青年。

今年大工校园里舞蹈队的专场结束后,随着人人网一张照片的广为流传,大工舞蹈团让大工人狠狠地感动了一把。舞者叫高瑜辰。照片上的她在舞伴的搀扶下站起来向台下谢幕,灯光下她面容像纸片一样苍白,但她还是嘴角上扬着笑得一脸温暖。大幕合上后,她被紧急送往医院,那时,她连用吸管喝水的气力都没有。

三天三夜,连续七十二个小时的通宵练舞。非舞蹈专业的高瑜辰,是三支大舞的主角,彩排时曾三次晕倒在舞台上。

“我就是爱舞蹈,别叫我停下来。”这个圈子里有太多人有相似的经历。他们大多从小接触跳舞,不怎么专业,却喜欢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对于繁重的工科学业,舞蹈是他们最主要的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