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网络语言中的方言因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网络语言中的方言因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通过现代语言学理论对现代网络语言进行语音和语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主要弄清其方言成分和来源,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丰富现代语言学理论。

关键词:方言 网络 语音 现代语言学理论

网络语言的产生有其特殊的背景,有些与地域有关,有些与时间有关,有些与创造者的教育程度有关,但都容易打上方言的烙印,值得我们从普通语音学理论的各个方面去认真研究,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借词、符号、方言等诸因素进行研究,从中可以发现语言演变规律,可以看出社会对语言的巨大影响,极大地丰富现代语言学理论。

一、从方言词汇到网络词汇

网络上的词汇或多或少与其方言有关,这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音,都会在平时的生活中不经意流露出来。如网络词语“冷松”就是西北方言,意为“竭尽”的意思;网络上把“我”说成“偶”,也是与西北方言有关,今陕北人就是这样说的,是典型的方音词汇。但一经创制,因其具有新奇、趣味的特点,而迅速风行于网络之中。那么网络上为什么把“喜欢”叫成“稀饭”?这也与方言因素有关。在四川、重庆等地区的方音中,f、h不分是很常见的,如把“菜花”说成cai fua;把“开会”说成kai fei,那么把“欢”说成“饭”(fan)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在始创者看来,这样说还有点创新和戏谑的味道,别有情趣。

网络语言“木油”表示“没有”,来自于南方方言,南方方言中“木”与“没”都是入声字,甚至两个字是同音字,在很多入声方言中两个字完全同音,所以不可能产生于北方方言之中;网络语言“色友”的结构相当于“驴友”,其谐音是“摄友”,既然用“色”谐“摄”,应是无卷舌声母地区之人所为,决非华北或东北人所为;网络语言“好康”一词的意思是“好处”,源自闽南话,在台湾的综艺节目中经常出现这个词语。

据普通语言学理论,方言中的词汇由于使用频率很高而可能进入通语词汇系统,就像北方话的“忒”;西南官话的“搞”、“啥子”;粤方言的“垃圾”等词语一样进入了汉语普通话词汇体系。网络语言有部分来自于方言,但它更多的是猎奇,追求的是刺激与幽默,这与网络主体是年轻人有关。

二、方言语音的简略形式

网络语言当中有很多简略形式,即用拼音字母来表达一定的内容,虽然很简略,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看出一些方言成分。如在网络上用bs/BS来表示“鄙视”,从方言上来看,应该是北京及东北方言区的人所为,因为在南方很多方言中甚至在西南官话中“鄙”字读送气音声母p,而不是不送气声母b;但是如果是说成“B4”,那就不是北方方言区的人的所为了,因为把“视”(shi4)讲成4(si)肯定没有区分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

三、数字网络语言的方音成分

关于数字网络语言,我们一般是很难看出其方言语音成分的,但是也有很多阿拉伯数字只是用来表音的,如438(死三八)、56(无聊)等等;当然也有只用来表意的,如:286表示反应慢,现在很少说了。很多数字网络语言一般是谐音,例如9494表示应和的“就是、就是”。这种情况除了重庆等少数地区以外都有可能,因为重庆把“就是”发成dou si,而非jiu si;数字网络语言7456谐音“气死我了”,不管是南方没有卷舌声母还是北方有卷舌声母的地方人都可以这样说,因为数字“四”与动词“死”都不卷舌;847表示“别生气”应该就是来自于南方没有卷舌声母的方言区域,因为它用4(s)来表示生(sh);而987表示“就不去”之类用7谐音“去”的应该产生于南方方言或西南官话,他们把“去”读为qie,与7的读音qi接近。再如748(去死吧)、874(不去死)、1314520(一生一世我爱你),也是产生于南方方言,因为南方方言包括西南官话一般都没有卷舌声母,所以才用3表示“生”,用4表示“世”。

四、外文网络语言的方音成分

网络语言中有很多来自于西方语言文字,我们可以从其翻译的语音看出译者的方言成分,也可以从使用的场合看出其方言成分,如英语Gay指的是“男同性恋”,也有人写为“基”。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用“基”来表示男同性恋的首创者一定是个粤方言区的人,至今广东方言还把“基”读为gei。其实这在语言学上很常见,很多来自于西方语言的词汇进入汉语都是根据原文的发音,找合适的汉字代替,例如“伊妹儿”(e-mail),又如上世纪早期广东人把英语词语handsome译为“咸水妹”,就说明其方言中“咸”不读xian而读han,没有卷舌声母(用“水”译s)等。

五、活用汉字的网络语言

网络上有一些对汉字的拆借或者借用而形成的流行词语,我们也可以从中分析其方言成分,追溯其来源。网络上从本世纪开始出现对汉字进行拆解而形成的网络语言,其作用应该与表达婉转有关,如把“好”叫作“女子”;把“强”叫作“弓虽”,这应该与汉语的双音节化有关,如果只说一个字,既不美观,也不响亮,达不到较好的视觉效果。当然,这样拆开有时还可以表达反讽,显得比较含蓄。

网络上比较流行的是“宅女”、“宅男”之类的词语,大都是上世纪80年代后在关爱的目光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由于刚步入社会难以一下子展示自我,于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找舞台,比较封闭,一个人在网络世界里自娱自乐,因此才产生这样的词汇,成了这部分人群的代言词。最初产生的是“宅女”,随后,由于国人的二元对立观念而产生“宅男”一词,并迅速传播开来。这两个词语也是来自于北方方言区,西南官话等区域一般都不说“宅”了。

“山寨”一词老是让我们想到假冒、仿真,出现的形象是深山和村寨,它来自于广东方言,是一种由民间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由于是源自于偏远的山区小寨,其主要特点是: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其主要形式是: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广泛涉及通信产品、数码产品、游戏机等不同领域。“山寨”一词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而且十分受群众们的喜爱,传播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网络词语“雷人”这几年风靡大江南北,到处都有“被雷到”的现象出现,其最初源自2008年08月26日的一则新闻:“男子发誓欠钱被雷劈,话音刚落被雷电击伤”,讲的是福清东瀚一男子为赖账,手持铁棍时不惜对天发誓,称如确实欠钱就遭天打雷劈,结果一分钟后就遭雷击,所幸最终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从此以后,“被雷到了”成为让人感到很无语、很无奈的代名词。

有些网络语言还与事件有关,当社会上发生某个事件时,其中的人、事、语就有可能成为网络语言的一部分,如“打酱油”一词源自广东电视台的某次采访。当被问及对艳照门的看法时,受访人的回答是:“我只是出来打酱油的”,现在在网上一般用它来代替“路过”的意思。

网络语言追求的是新奇、形象,因此有些网络词汇淘汰得很快,比如前几年使用频率很大的“菜鸟”等词现在很少使用了。而在网络语言中,因为符号具有比较简单、便于操作、可迅速回复的特点而使用频率校大,受很多网民的喜爱。

根据普通语言学理论,语言的发展有语言内部的原因和社会原因两个方面,从社会方面来说,语言的变化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社会的进步推动着语言的发展;第二,社会的分化和统一也能推动语言的变化;第三,民族、社会之间的接触推动了语言的发展。对网络语言而言,上面几点都可以在其中反映出来。首先,正是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为网络语言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其次,因特网的使用把地球变成一个村子,人们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频繁、更加便捷,民族之间、国家之间和文化之间的接触和影响更大了,容易产生和流行新的网络语言;最后,社会的统一与繁荣也是网络语言兴盛的一个条件,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允许多种文化现象并存,相互学习、交流,相互影响,从而构建了多元的文化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