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咏物以写人 借物以抒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咏物以写人 借物以抒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咏物诗是古代诗词的一大类别,在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原远流长。特指那些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的诗歌。咏物诗的特点是“不粘不脱”,即既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到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情志。

刘熙载《艺概》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也就是说,咏物诗词往往是诗人将自己的形象、情感倾注在客观物象中,借助物象来表现自己的心态、情志、爱憎,把物人化,咏物以写人、借物以抒情。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唐代三首著名的咏蝉诗:

其一虞世南《蝉》

垂矮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笔下的蝉:矮儿长垂,居高位,饮清露,声清远播。

其二骆宾王

《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笔下的蝉:身处深秋,露重风多,虽然竭力鸣唱,其声音也只能是低沉并易沉寂的。

其三李商隐

《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笔下的蝉:栖居高树,吸风饮露,故而饥饿难饱,苦吟至五更声竭仍无人同情,只是徒劳。

为什么同样是蝉,同居高树、吸风饮露、高声鸣唱,却或清高声远、或低沉压抑、或苦楚哀怨而截然不同呢?作者的气质、地位、遭遇不同也。虞世南乃初庸宰相,时人称赞他的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诗人笔下的“蝉”,就是他自我意识的表露。而骆宾王当时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政见不合,触怒了武则天,遭到诬陷,以莫须有的贪赃罪名下狱。其诗是他在狱中听蝉鸣有感而作。全诗虽写蝉声,却处处浸透着一种低沉、压抑的情绪。至于李商隐一生困扰在牛、李党争之中,虽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可惜“运与愿违”,为人清高,仕途困顿,生活清贫。其诗借与蝉对话的形式咏物起兴,兴之所至充溢着作者的情思,那忧郁感伤的调子、感叹个人的沦落、世道衰败的情绪正是位卑寄人篱下的苦楚。难怪有人评价说:“虞世南是清明人谈论真理,骆宾王是患难之人诉说隐痛,而李商隐则是不满现实的牢骚话。”三位诗人同是写蝉,我们看到的却是三位诗人各自的影子,寄托了各人不同的思想情感、理想志趣,构成了不同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既然咏物诗词是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描摹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的,那么鉴赏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体物,欣赏作者对于所咪之物特点的描摹和刘画,即意象分析

咏物诗首先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等等,追求贴切逼真;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诗词时首先从文本出发准确把握诗词中所塑造的客观物象。如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住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人在下阕塑造了“孤鸿”的形象,欣赏时要注意词作对“孤鸿”意象的描摹:其所处环境即上阕的“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显然是夜深人静时极微小的一点光亮变化;其动作为“惊起”“回头”“拣”“不肯栖”,只得归宿于寂冷的沙洲;其心境(当然是词人的揣度)“有恨无人省”。据此进一步对“孤鸿”这一意象概括为:惊恐不安,异常警惕,心怀幽怨,孤独寂寞之艺术形象。

2、移情,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咏物以写人,借物以抒情,鉴赏的第二步就是由物到人,由实到虚,体悟其精神品格,求其“神”,即“不滞于物”。咏物诗既是托物言志,就要表达自己寄托的感情。苏轼笔下“惊恐不安,异常警惕,心怀幽怨,孤独寂寞”的孤鸿不正是苏轼被贬黄州“幽约怨悱不能自言”的自我写照吗?同样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而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用心体味。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作者明确的寄托,但不管有没有寄托,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鉴赏诗词一定要了解一些诗人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适当了解诗人所处时代的风貌,这有助于准确把握诗歌内容及思想感情。孟子曰:“颂其诗,读起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也就是知人论世。

3、分析咪物诗的表达技巧

咏物诗词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象征、比兴等表达技巧。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具体描写上,又通常运用白描、渲染或侧面烘托等手法。如陆龟蒙《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就是用“月晓风清”的背景,写出白莲独特的气质、神韵来。

高考链接:

(一)2010全国Ⅰ卷12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命题分析](1)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与表达技巧的能力,即体物。(2)题考查考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与表达技巧的能力,即移情。

[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索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或“以物衬物”)、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或“白描”)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借物抒情”“借物寓意”)的手法。

(二)2010山东卷14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恨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恨(lia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命题分析](1)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即体物。(2)题考查考生评价诗人思想情感与表达技巧的能力,即移情。

[参考答案](1)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

(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