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当早教=早摔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30年前我初做妈妈时,台湾恰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幸而当时台湾早教机构寥寥,也不见什么替孩子做智商、情商测试的书籍与机构,因此妈妈们虽害怕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但孩子未入幼儿园前,多数还是托给家中老人或文化水平不高的保姆照管。
现在,这群出生于80年代,啥早教班都没上的孩子都已长大成人,有些甚至已为人父母,从他们的身上并没瞧见“没上早教班”的后遗症(至少在我家两个孩子的身上就没见着)。虽然我们这些“长辈”,对于他们仍会发出“想当年我们像你们这么大时,可比你们成熟懂事得多”的感叹,但相较那些早早被送去早教班的孩子,他们至少能让人感觉“虽不满意尚可接受”。因为对于那些“早教宝宝”,套一句我那30岁儿子的话:“待人处事上怎么这么欠学,跟他们简直没法相处共事!”许多幼儿园老师也觉得“早教宝宝”不仅特别难管理难教导,且在学习表现上常常还不及那些3岁前只学会快乐吃喝的孩子。
德国精神医学中心的克理斯多福・穆加特伊德博士,曾以研究所得向父母提出警告:“3岁前父母若给孩子太多阅读、绘画等具体才艺、技能、知识等学习的压力,只会搅乱他们的正常发育。”因为,若提早让孩子去学习许多知识技能,孩子会觉得特别费劲,压力之下反而会败坏了学习的胃口,因而丧失了学习的后劲,产生厌学心态呢。
父母们的疑惑:
父母没有经验,而早教中心有专业的教育方法,所以只要选对早教中心,应该会比自己教来得好吧?
现在父母在教养孩子时,最大的迷失就是太看重“方法”,喜欢用“抓药方”的方式来养育孩子,而忽视了“爱”才是让孩子愿意“受教”的主要核心。
正是基于将“早教中心”视作“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补药”的心理,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很小的孩子送去早教中心。当发现幼小的孩子在陌生环境,或面对陌生人时表现得怕生退缩,就心生焦虑:“是不是孩子胆子太小了?”而忽视了0~3岁宝宝对父母的情感依恋。其实3岁以前,对孩子最重要的并不是教育,而是让孩子得到充分的爱和安全感。国外一些心理专家的调查研究发现,现在很多青少年表现出“情感冷漠”,其实都和早年“爱的缺乏”有关。
0~3岁的孩子需要以和父母“捆绑”在一起的方式,来获得充分的安全感。让幼小孩子去单独面对陌生环境与陌生人,对他们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如果想让3岁以前孩子的大脑健康发育,就需要对其进行“爱的刺激”,父母等亲人的关爱对孩子的发育来说是最迫切的需要。
父母们的疑惑:
孩子3岁前可以什么都不教不学吗?
谁说可以什么都不学的?!必须要学也唯一要学的就是“学做正常人”。
学习能像个“正常人”般地好好走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说话、对人笑眯眯、有礼貌……也就是要集中在生理、心理的健康,性格和人格的塑造培养,如好习惯、好品德与好规矩的养成建立,这些都得靠父母平时的点滴教养而来,想靠一周几次送到早教中心是培养不出的。
因此,与其花大钱送孩子去早教中心,远不如与孩子一起游戏、画画、唱歌、读故事书、聊天……更好。
父母们的疑惑:
不想过早强迫孩子学习,可是看到别的孩子已经会认字会背古诗,心里就会慌慌的,也觉得很没面子。
“很小就能认很多字、会背古诗”太容易打动家长的虚荣心了,因此早教机构专门会在孩子的认知能力上下工夫,尤其是认字。但有幼儿园老师发现,班里认字能力超前的小朋友表现出了“不合群”、“口语交流能力滞后”等现象,专家们认为这是由于对孩子大脑的某些部分过度刺激所致。
有些早教中心或是强调早教的书籍,甚至自行制订了一些孩子智力发展的“参考指标”,指导家长遵循这种指标来培养孩子。这些都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完全是商业营销手段的“指标”,往往会误导家长真以为自家孩子有所不足,从而认为有让孩子进行早教的需要。其实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与脑部结构发育密切相关,过早的训练违反身心发展规律,反会伤害了孩子。
所以,请千万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而让孩子失去了“里子”!
父母们的疑惑:
若不送孩子去早教中心,那么在家应对孩子进行怎样的教育,才不会影响他入学后的表现呢?
3岁前,情感沟通重于智力培养,因此爸妈爱的陪伴最重要,然后在陪伴中以游玩的方式来教孩子一些东西。
我的两个孩子在入小学前,不论在家或幼稚园里,都从未用识字卡、数位卡来学习认字或算术。但女儿在4岁多,儿子在5岁时都爱上“画”字,我想这应该跟每晚的亲子共读有关。给孩子读故事书时,我会一个个地点我念到的字,并会主动提问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字,所以,在没有学习压力只是好玩的情况下他们自然地识字了。
女儿1岁多时突然会倒着从10数到1,原来是看电视学来的本领:节目主持人出场时,现场观众都会齐声倒数;儿子2岁半时,突然会唱数到20,原来是因为搬到没有电梯的新家后,每次牵着他上下楼梯时,我都会对他唱数。有此发现后,我带孩子爬楼梯时,又换成唱音符“1234567”,后来又换成唱“九九乘法表”……
加减算术,也是利用孩子喜欢新鲜、挑战的心理“玩”出来的。我先带他们到小铺买东西,让他们付钱练胆,然后给他们小额的整钞或不同面额的零钱,自己去选购零食,加减知识“玩着玩着就学会了”。
初入小学时,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都只是中等,但后来的学习越来越好,最后选学的专业都是需要数学成绩好的理工科,中文与英文的说写程度也在同龄生中保持中上水平,全然没有因“输在起跑线上”而输人一等的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