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656,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09)13-0075-01
胃大部切除术是外科常见腹部手术之一,术后早期出现胃肠功能紊乱,一般3―5 d即可恢复胃肠道功能。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胃手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引起的胃排空延迟。我院2003年6月~2008年10月诊治本病16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外科2003年6月~2008年1O月接受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共164例,其中发生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36―68岁,平均52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穿孔4例,胃溃疡3例,胃窦部癌9例。手术方式:胃大部切除lO例行毕罗Ⅱ式胃空肠吻合,3例行ROM―Y式吻合,3例行毕罗I式吻合。
1.2 临床表现 16例患者手术后在48~96 h内出现排气,胃肠道功能恢复。开始进食或由流质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胀满不适、膨隆、恶心、呕吐等,呕吐物为大量胃内容物(含或不含胆汁),呕吐后症状暂时缓解,再进食后症状再次出现。查体无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肌紧张和明显压痛,胃区叩鼓,振水音阳性,肠鸣音正常或减弱。
1.3 辅助检查 全部病例均行30%泛影葡胺造影,均见残胃扩张无力,胃蠕动减弱或消失,造影剂潴留胃腔,排空延迟。
1.4 治疗及结果 治疗包括:(1)禁食,持续胃肠减压,高渗温盐水洗胃,以减轻残胃和吻合口水肿。(2)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3)均行静脉内高能营养支持全肠外营养(TPN)。(4)应用胃动力药治疗,胃管内注入吗丁啉等药物。(5)中医药治疗。持续时间13~30 d,大部分在2周左右恢复正常功能。
2讨论
2.1发病机制 本病发生的可能机制为:(1)胃动力障碍。(2)胃肠运动的不协调性,胃肠的逆向运动使胃窦和近端小肠过多不协调的成束收缩,延缓胃排空,导致症状出现。(3)胃壁顺应性降低,部分患者对进餐产生的容受性扩张缺乏收缩反应。(4)胃电活动异常,使胃产生逆向移动性慢波,导致胃收缩运动减弱或缺乏,干扰胃及小肠对内容物的清扫作用。(5)异常的胃肠激素和肽类的作用。(6)迷走神经紧张性降低。(7)与饮食结构的变化、精神因素、长期应用抑制胃肠运动的药物、低蛋白血症、输出襻痉挛、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吻合口炎症、水肿有关,以及其他如高血糖、应激、感染、代谢及药物等因素有关。本组16例患者中,胃窦部癌9例,术前营养较差且存在贫血、低蛋白血症,说明营养不良患者的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率较高。
2.2 诊断 胃切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断标准是:(1)每日胃肠减压引流量超过600―800 ml,且持续时间>10 d。(2)1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量机械性梗阻。(3)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4)未应用影响胃肠平滑肌收缩药物。(5)无明显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本组16例患者均行消化道x线检查并确诊。
2.3 治疗 胃排空功能障碍诊断一旦明确,即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以取得患者在治疗上的配合。禁食,胃肠减压,高渗温盐水洗胃,对促进胃张力恢复有利。适量应用激素,以减轻食物、胃液对胃粘膜的刺激。在禁食期间,应加强营养的支持,以保证能量的供给,如TPN等。消除或减轻吻合口水肿。给予适当的促胃动力药物治疗,一般用吗丁啉、胃复安、西利等。有一定的疗效。新斯的明为拟副交感神经药物有明显促进胃蠕动的作用;红霉素能促进胃肠道运动,尤其对胃产生强烈的闭腔性收缩而加速胃内容物的排空;中医针灸等同样可以增强胃肠道功能,加速排空。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目前不提倡手术处理。本组患者胃排空障碍发生后经保守治疗均治愈。文献报道再手术病例恢复时间长于保守治疗的病例,增加了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我们认为,积极非手术治疗,多数患者在2―4周内恢复,一般不宜再次手术。正确认识胃肠道术后的功能障碍,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处理可以使病人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