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银行市场结构和行为对利率改革成效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银行市场结构和行为对利率改革成效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又应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本文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开始,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化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利率风险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1996年我国以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为突破口,正式启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如下:2003年之前,银行定价权浮动范围只限30%以内,2004年贷款上浮范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7倍;2004年10月,贷款上浮取消封顶,下浮的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9倍,与此同时,允许银行的存款利率都可以下浮,下不设底,但不可较基准利率上浮;随着各种票据、公司类债券的发展,特别是OTC市场和二级市场交易不断扩大使价格更为市场化,很多企业,特别是质量比较好的企业,可以选择发行票据和企业债来进行融资,其价格已经完全不受贷款基准利率的限制;扩大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浮动范围。2006年8月,浮动范围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85倍;2008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为支持灾后重建,中国人民银行于当年10月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机构住房抵押贷款的自主定价权,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7倍;2012年6月,进一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1.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科学管理。从国际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加快,使得各家银行需要基于自身经营情况进行定位,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非价格竞争成为银行间竞争的主要方式。不同类型的银行应确立差异化定位、特色化经营的理念,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国家对于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客观上为商业银行拓展小微金融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也为银行实现业务转型带来了机遇。

2.利率市场化推动了银行的产品创新从而增强银行的竞争能力。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当利率竞争基本趋于稳定以后,非价格竞争将成为主要的竞争形式。优质的企业和个人拥有了议价的空间,他们往往会要求商业银行在存贷款利率上给予优惠,这样就会直接导致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上升、资产收益下降,从而减少了银行的利差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需要依靠非利差收入的增长来弥补利差收入的下降,以维持利润的增长。要获取非利差收入的增长,就必须不断地开发新的理财产品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以增强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

3.利率市场化有利于规范商业银行的竞争机制。在存贷款利率管制时期,商业银行间的竞争不是以价格作为对象的,而是通过一些不正常的竞争行为,比如贷款利息以外再减少利息和存款利息以外再附加利息,没有规范的制度来监督,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就易出现混乱的现象。在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手中有了制定利率的主动权,可根据自身的实力以及对市场的合理判断制定利率,从而使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机制走向规范化。

4.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并且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利率市场化为商业银行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在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不必严格遵循中央银行制定的利率及浮动范围,而是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市场的供求影响来判定利率水平。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时因政策性、行政性的影响因素减少,其外部的管理环境自然会比较宽松。

(二)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1.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会增大。利率市场化将会使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骤然增加。在管制利率体制下,各商业银行基本不用考虑利率风险问题,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水平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不存在利率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将是一种常态,并且波动幅度也将加剧,这使商业银行经营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在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不仅要考虑利率波动对自身头寸的影响,还要考虑利率风险对业务经营的影响。这使得利率风险管理不仅是涉及商业银行自身资产价值的活动,也成为一种业务发展的策略,要求商业银行不断提升自身的利率风险管理能力。

利率市场化将加大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利率市场化初期通常会出现利率水平上升,导致企业贷款成本增加,一些优质企业将不会选择银行贷款来融资;而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将会使那些信用质量差、投资于高风险高收益项目的企业更乐于向银行借款,把项目或企业经营失败的风险部分转嫁给银行,从而加大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2.“存贷利差”的缩小可能会冲击商业银行传统盈利模式。一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之间的利差较高且稳定,通常在3%左右,利息收入因此成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在这种资金价格决定机制下,商业银行单靠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就可以获得高额利润。存贷款利率限制放宽后,商业银行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缩小存贷款利差,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存款资源数量有限并且银行存款以外的资金投资渠道越来越丰富,商业银行为招揽存款势必会竞相抬高存款利率水平;另一方面,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筹资渠道也越来越宽泛,优质企业在银行信贷中的议价能力较强,导致贷款利率难以明显提升。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存贷利差也将会与国际接轨,在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欧元区及中国香港等已经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地区,一年期存贷款利差只有2%左右。长期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将受到很大冲击,很难再主要依靠利差收入来盈利。

3.利率市场化导致市场资金的“非中介化”从而危及银行存款的稳定性。在存款利率市场化后,资金供应者为了逐利的目的,会频繁地在银行机构间、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间、货币市场与证券市场间不断调拨,导致了资金“非中介化”的出现,这样对于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的要求就大大提高了,因为银行要防备存款的随时变动而需要增加存款准备金;同时由于存款的不稳定,对于全社会的支付清算体系也会构成威胁。

4.利率市场化会对中小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带来较大冲击。一般而言,由于在资金实力、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大型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处于有利位置,而广大中小商业银行由于自有资金不多、吸储能力不强、议价能力不足,将会在市场竞争中失去市场份额和市场影响力。近年来,受益于我国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支持,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较快,在满足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中小商业银行总体而言业务模式较为单一,综合竞争力较弱,其主要收入来源严重依赖于存贷利差收入。利率市场化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冲击要远远大于大型商业银行,出现经营成本上升、不良资产增加甚至破产倒闭等问题。

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

(一)建立和完善以利率风险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1.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来进行风险管理。利率市场化加剧了银行的所面临的风险,利率风险成为银行生存和发展所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对利率风险的各种管理技术的应用意味着需要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门的技术人员。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来进行风险管理,其任务包括进行全面的利率敏感性管理;确定外部及内部利率;确定总行对分行机构的利率授权。我国目前有一部分银行已经成立了资产负债管理部门,可以对利率风险进行适当的管理,但其职能分散、专业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与资金计划职能重叠,缺少对利率风险管理的专业化职能。对此国内商业银行应该采取措施成立专门的职能机构,一部分是利率预测组织,其作用主要是根据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产业改革及国际国内时事来准确预测利率变动趋势;另一部分是利率风险控制组织,其作用主要是用来评价商业银行所承受的利率风险暴露,确定利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程度,并通过缺口管理方法等对银行资产负债的调换或购买相关金融衍生产品来减少利率风险。

2.积极推行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的开发和运用。从国外经验看,金融衍生工具对冲利率风险有其便利性。利率期货和利率期权一般在交易所进行,由于交易所期货和期权合同的标准化格式,账户保证金按照“盯市”规则交易,不考虑违约风险。而且市场规模巨大,所以流动性好,便于商业银行随时买卖操作。高杠杆性使金融机构只需付出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以将自身的风险有效对冲。利率期权的出现,使得银行只需付出一小部分期权费,就可提前把未来风险锁定。场外交易的远期利率协议(FRA)和利率互换协议,特别适合商业银行这种大机构数额巨大的利率风险控制。因为大商业银行每次参与套期保值的资产金额巨大,本身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定价能力。通过场外交易市场,这些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殊需要,签订一份利率协议。

目前国内以利率为标的的衍生品还比较少,规模不大,暂时不能全面满足国内各商业银行对冲利率风险的需要。但《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从法律上合法化了银行利率衍生工具的创新。各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开发和运用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为利率风险管理提供更多对冲工具。

3.建立利率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各商业银行应建立利率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利率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识别、计量、处理和评价四个阶段。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借鉴国际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上的先进经验,通过识别系统、计量系统、处理系统、评价系统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模型的建立,使银行达到将可能的利率风险控制在事先设定范围之内的利率风险管理目标。

(二)积极拓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来大力推进金融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发达国家银行相比相差甚远。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达到了50%左右,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2010年)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平均为15%左右,最高为32%,有的甚至不到2%,因此中间业务还有很大的潜力。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利润与存贷款利差依赖过强,因此开展中间业务银行可以依靠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来吸引顾客,扩大银行营业收入,从而弥补利差的损失,摆脱利差利润的限制降低利率风险。

(三)借鉴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的先进经验

从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特点和经验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必须在稳定的宏观经济形势下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必须正确选择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式,必须选择好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和步骤,必须有完善的金融市场和健全的金融监管。实践证明,国外利率市场化确实使许多国家从中受益,金融效率得到了提高,资金分配得到了优化,整个经济、金融系统得到了改善,但也有一些国家在利率市场化后出现了银行倒闭数量增加,甚至出现了金融危机的情况。发达国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有许多经验可供借鉴,但是它们改革的具体方式、方法、时机选择并不一定都适合我国。我国除了经济基础、历史、文化传统等国情与发达国家有明显差异外,金融市场发育缓慢,所以,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必须结合本国实际来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并积极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乔敏.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J].财政金融,2011(9)

2.王春蕾.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3.张书玮.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1(3)

4.王锟,嵩.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与风险防范[J].商品与质量,2011(10)

5.石磊.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思考[J].湘潮,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