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夏玉米不同植株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夏玉米不同植株性状对产量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实施豫南区域夏玉米单产11 250~12 750 kg/hm2高产创建,结果表明:玉米植株不同生长发育性状的差异已成为影响产量目标的关键因素。分析弱株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经济性状、产量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降低弱株、提高整齐度等措施,为玉米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夏玉米;株间差异;产量影响;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092-01

2012―2013年,对夏玉米产量11 250~12 750 kg/hm2高产攻关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探讨,其配套应用的多项关键集成增产技术易于落实,并且发挥出很好的增产效应;但由于豫南区生态气候条件复杂多变,加之夏玉米苗期生育期短,田间管理回旋余地小,实现“苗全、苗匀、苗齐、苗壮”难度较大,往往造成中后期弱株率较高,部分田块达20%以上,对产量影响较大。要实现高产的攻关产量指标,必须抓住关键技术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弱株率。

1 弱株对夏玉米生育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1.1 生育经济性状分析

从16点次高产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产攻关田选用不同品种,弱株和健壮株的生育和经济性状差异很大。吐丝期弱株单株叶面积平均为4 712.37~6 011.87 cm2,健壮株为6 349.93~8 003.71 cm2。株高降低19~20 cm,茎粗减少0.58~0.92 cm,吐丝期相差3~4 d,穗行数减少2.6~3.1行,行粒数减少10.2~13.9粒,平均每穗减少232.5~271.6粒,千粒重降低10.3~11.6 g(表1)。

1.2 弱株对产量的影响

夏玉米高产田中存在的弱株,由于生长发育不良,生育期滞后,授粉不良,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对产量影响较大。各年际间随机取样多点次调查结果表明,在气象因素利于创高产的年份,弱株率在6%以内,单产可以突破12 750 kg/hm2的几率为75%;弱株率在11%以内,单产可以超过12 000 kg/hm2,但几率降低至40%左右。不同弱株率下的单产见表2。

2 弱株形成的主要原因

2.1 播种量小,播种质量差

播种量小造成单位面积苗数少;播种质量差,播种不均匀,覆土不严实,造成出苗不一致,生长不整齐,甚至出现缺苗断垄现象。为保证单位面积株数,而使留苗不均匀,且留有一定量的弱苗。弱小苗生长发育缓慢,长势弱。特别是拔节后,玉米植株生长发育快,弱苗在生长发育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发育成弱株。

2.2 种子纯度低

玉米杂交种纯度低,存有一定数量的自交苗,在间苗定苗过程中,没有严格地把自交苗去掉,使弱株率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高。

2.3 缺苗断垄处补种或移栽苗发育成弱株

因缺苗断垄采取点种的,因其出苗时期滞后6~8 d,生长的空间和环境较周边邻近苗始终处于不利的生长条件,最终发育成弱株;采取疏苗移栽的,移栽苗有一段时间的缓苗过程,在其缓苗过程的2~4 d内,其在植株间生长中处于不利地位,即使对移栽苗采取施偏肥、浇偏水等偏管措施,促进生长拉平整齐度,但其蹲苗较差,素质弱,往往生长发育成弱株[1-2]。

2.4 病虫害苗

玉米苗期有地下害虫、粘虫、蓟马、灰飞虱等,若防治不够及时,会出现部分虫害苗。虫害苗生长势受到一定抑制,恢复生长需几天,相比正常植株,其生长发育处于不利的空间和环境,也会转化发育成弱苗,中后期成为弱株。

3 降低弱株率的对策

3.1 应用包衣种子或药剂拌种

采用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能有效预防地下害虫和苗期根腐病、青枯病等的危害,实现一播全苗。

3.2 加大播种量,提高播种质量

播种时要足墒下种,深浅一致,播后及时覆土、踏实保墒。采取人工点种的,每穴点播3粒;采取机械播种的要加大播量,播量不低于52.5 kg/hm2,防止出现缺苗断垄现象。

3.3 防治苗期虫害

玉米苗期害虫有粘虫、蓟马、斜纹夜蛾幼虫、灰飞虱等。粘虫、蓟马、斜纹夜蛾咬食叶片,危害心叶,吸食汁液,对幼苗生长影响很大;灰飞虱传播病毒病,易造成粗缩病苗大量发生,感病植株往往绝收。防治虫害,要做好预防工作,在玉米出苗后,于二至三叶期用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等杀虫剂及时喷雾预防害虫发生,四至六叶期再用药剂防治1次[3-4]。

3.4 科学间苗定苗,控制合理群体结构

实践证明,多次间苗、适时定苗是保证合理密植、实现“四苗”的关键技术。一般自3叶时,间苗2~3次,6叶时定苗。间苗要按照需苗量,去弱留壮,力求苗壮、苗匀、苗齐。第1次间苗时,留苗要超过需苗量的10%~40%,定苗后需苗超过需苗量的5%~8%,个别缺苗处,就近留长势整齐的双株壮苗。为预防缺苗断垄,可在玉米播种前3~5 d,选用同一品种按照需苗量的5%~10%进行营养钵育苗。大田出苗后,在缺苗处及弱苗处及早进行移栽。通过追肥、浇水、中耕、蹲苗等偏管措施,达到苗全、苗匀、苗齐、苗壮,减少弱苗。

3.5 中后期去除弱株

拔节后到抽穗前,及时去除弱株,达到合理密度和群体结构,改善田间通透条件,促进健壮株更好生长[5]。对部分长势较好的弱株要加强管理,尤其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防止因吐丝较晚而授粉不良,可使弱株穗粒数提高到400粒以上。

4 参考文献

[1] 常程.密度对玉米植株性状产量影响[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2] 王再鹏,林秀清,王善发.辽南地区玉米品种植株性状对产量的影响[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21-23.

[3] 黄绪甲,姜雪飞,朱琳,等.玉米弱苗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6):89,93.

[4] 牛永锋,郑丽敏,王海莉,等.玉米苗期主要病虫害的危害与防治[J].种业导刊,2010(6):26-27.

[5] 于江涛,宋玉保.玉米苗期病虫害的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06(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