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这雨太急了,不接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这雨太急了,不接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村经常见到这样一幕:土地已经干旱得龟裂了,庄稼都蔫了头。一场瓢泼大雨,下了个沟满河平,该高兴了吧?但农民摇头说:“这雨太急了不接湿。”只有下了三天三夜的小雨,乡亲们才绽开一脸快乐和幸福。因为只有蒙蒙细雨,才能湿透土地,让农民获得丰收。

教育恰如蒙蒙细雨,不能着急,需慢慢地来。对待学生的成长,来不得半点儿急躁,正如刘良华教授所说,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平静和平和;需要细致和细腻;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需要潜移默化地熏陶、濡染、影响孩子,需要滴水穿石般的一点点去浸透、滋润孩子的心田,是慢工细活。“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而使卵石臻于完美。”(泰戈尔语)我们不能期望一两次苦口婆心的教育就能让孩子的错误、毛病烟消云散;不能期望老师一两回的知识点讲解就能让学生融会贯通、一次性全部掌握;不能期望一两次的作业订正就能让学生不在此问题上“磕绊”……经常听到老师说:“一道题目,都讲了好几遍了,这些学生怎么还是不会呢?”我在思考:讲了也不会,为什么?您的讲解是否是“瓢泼大雨”式“大吼大叫”般“叫”育的大水漫灌呢?是否是我们没有掌握“蒙蒙细雨”式的教学方法呢?是否是我们的立竿见影、急功近利的教育浮躁之心在作怪呢?教了也不会,是否是因为教者的“教”只是着眼于当前知识的暂时获得(如瓢泼大雨沟满河平却“不接湿”),而不是今后长远乃至终身的能力素养的习得(持续的蒙蒙细雨才能湿透“土地”)。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等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慢慢累积而来的,是无数次的课堂教学、校园生活培育出来的,是一点一滴积淀而来的,这需要我们的教师春风化雨般地渗透、教化,需要蒙蒙细雨无声浸润孩子的身心,需要教育甘霖润泽生命。

经常看到办公室里,老师揪来两个违纪、犯错的学生(有时或邀请家长“共同作战”),一进办公室劈头盖脸就是一番连珠炮式的“狂轰滥炸”,直“轰”得学生哑口无言、俯首贴耳(学生迫于压力佯装而为),并“逼迫”学生当场认错改正方才罢休。这时教师大多以为本次教育大功告成,实则不然!这些“炮弹”最终均落在学生思想城池的,教育没有触及学生心灵,乃无用功,学生多是口服心不服,过了今日依然我行我素。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因这场雨太大太急太“重”了,所以“不接湿”。

有一部电视连续剧叫做《大雪无痕》,教育其实也应是默默无痕的,是蒙蒙细雨式的。只有当孩子感觉不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往往才能起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才是最好的教育。有一句话叫做:教育的最佳途径是非教育,非教育的最佳效果是教育。老子说:“道所道,非所道;明所明,非所明。”道理当你能够把它说来的时候,那往往就不成为道理了。我们做老师的,如果板起面孔以居高临下的方式去批评教育学生,儿童的心灵很容易失去平衡,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样的教育毋庸置疑是失败的。这就需要变换一下方式,应变居高临下的教育为平等的爱心谈话和交流,变暴风骤雨式的批评为和风细雨般的情感温润、教化指引,使教育臻于无痕,让学生虽感觉不到老师在教他们,然而不知不觉已受到老师的引领和影响,使学生在无痕的教育场效应作用下被感化,老师的目的全部化进学生的心灵。泰戈尔说:“鸟儿已经飞过,天空不留痕迹。”所以,师者应似水般柔和温润,犹如和煦的春风沐浴着学子,又如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以文化人,以美丽人,以情感人,以慧育人,以仁立人……

教师更应如雨水一样,具有先天的净化功能。在菁菁校园里,无论面对多么顽劣的孩子,多么淘气的“马小跳”,教师都能用她的童心母爱、智慧耐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影响他、温暖他、感化他、激励他、改变他,慢慢地荡涤掉其顽劣、“恶性”,以化腐朽为神奇,变顽石为美玉。切莫狂风暴雨、疾风骤雨式的强迫教育、强行扭正,这样的教育不仅是做无用功,且更会“扭”伤孩子、揠苗助长。因此,应力戒“短平快”操之过急的功利教育做法,拒绝“速成”,要细雨微澜,要用智慧、爱和艺术去慢慢地、一点点地温润孩子的心。

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二战之后的法国,一位名叫克莱蒙马修的教师用音乐开启了一群被遗弃孩子的童年乐趣和童年的人生价值的故事。影片中一群行为有问题的孩子,被家长送到了“池塘底教养院”,院长哈森,不但没有耐心地教导那些孩子,而且一旦他们犯错,就进行暴风骤雨般严酷的处罚,包括体罚、单独关禁闭、打扫卫生等,甚至关禁闭的学生不允许家长看望,无视这些孩子的惊恐害怕。“行动与反应”成了院长的口头禅,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可马修老师却与这位院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心中充满了对这些孩子们的爱,对于孩子们犯的错,他也不是一味的偏袒,而是给予他们改过的机会。马修老师犹如滋润学生心田的蒙蒙细雨,用他的仁爱、无私、包容、耐心、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影响和帮助这些在别人眼里无药可救的问题少年。他用音乐去引导这些迷途的孩子,激发他们积极和热情的生活态度,使得他们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春天。当一颗美丽的心灵去触碰另一颗心灵时,犹如黑夜中航海的船忽然看到灯,生命随之明亮。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如果儿童还不够优秀,或者在某些方面很恶劣,请您坚持,并且告诉孩子:孩子你慢慢来!

教育学者张文质说过,教育需要“等待”,即使是知识的获得,经常也是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有自己的规律,一点也勉强不得。有时候我们简直就没有办法使一个人学得更多、学得更好。这时候,我们需要静静地等待,需要拥有一颗慢慢来之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新吴窑小学?摇?摇?摇责任编辑:朱蕴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