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捕食螨在防治玉米红蜘蛛上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捕食螨在防治玉米红蜘蛛上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近些年制种玉米虫害发生日趋严重,其中红蜘蛛的为害是造成玉米制种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推广应用捕食螨,是一条增产增效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捕食螨 防治 红蜘蛛 效果

为了了解捕食螨对玉米红蜘蛛的防治效果及其使用技术,加快此项技术在军户农场的推广应用,2009年军户农场植保站与师植保站联手在军户农场制种玉米地投放捕食螨,进行效果试验,现将试验和调查结果综述如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 试验地设在农场十三连1斗8号,地势平坦,土质为壤土,土壤肥力中等,栽培条件一致,并与当地农业技术栽培措施相同。

1.2 试验作物 供试作物为制种玉米,品种为0915。

2. 试验设计

2.1 试验材料 捕食螨。

2.2 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区:生防区(捕食螨)和化防区。生防区全生育期除按要求对蚜虫、玉米螟、白星花金龟甲的防治进行使用部分农药外,禁止采用其它化学和物理防治措施防治玉米红蜘蛛。化防区按照常规防治措施进行化防。

2.3 捕食螨的投放方式

2.3.1 投放时间与天气状况 2009年6月26日投放捕食螨。投放当天晴,平均温度27℃,无刮大风、下大雨、冰雹等自然灾害。

2.3.2 投放方法 在制种玉米田投放捕食螨450袋,共计面积15亩。每间隔3行投放,投放行地边5m一袋,地中间30m一袋,上风口多投,下风口少投,地边及四周多投,地中少投。捕食螨的悬挂位置放在植株离地面0.5m左右位置。悬挂时紧靠植株叶片或茎秆,用钉书针钉在叶片背面;将捕食螨的包装袋两个上角同时剪开,利于捕食螨的释放。投放时间在早上或下午。

2.4 调查方法 调查选点按"Z"字型,选长势一致的5处定点调查,每处选点10株用红布做标记,进行定点定株调查。

3. 调查结果

3.1 捕食螨对玉米红蜘蛛的影响 在投放前6月25日对3斗6号全田进行一次调查,生防区和化防区没有发现红蜘蛛。

从表1可以看出,投放第三天即6月29日捕食螨数量每50株为64头,并逐步呈递增趋势,7月13日达到高峰期,7月18日调查捕食螨数量为16头,以后呈逐渐递减, 8月3日数量为0。在8月13日调查又发现捕食螨数量为10头,8月17日数量增至12头。生防区内未发现红蜘蛛,说明捕食螨对红蜘蛛防治效果明显。

由表2可以看出,在7月10日发现玉米红蜘蛛,7月20日红蜘蛛数量较高,以后又呈逐渐递减的趋势,说明化防区使用的农药对红蜘蛛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从表3可以看出靠近玉米地边的黄豆地在6月25日即发现红蜘蛛,并呈成倍递增的态势,到后期整株感染红蜘蛛。

3.2 捕食螨对田间天敌的影响 生防区由于没有使用农药进行防治玉米红蜘蛛,对天敌有了很好的保护。但在化防区使用杀螨剂,对天敌的杀伤力较大。

3.3 经济效益分析

3.3.1 生防区和化防区的成本计算整个生长期只需要投放捕食螨1次,投放量30袋/亩,每袋1.5元,共需45元/亩。整个生长期需防红蜘蛛3次,每次农药成本4.5元/亩/次,人工10元/亩/次,合计成本元14.5/亩,以打药3次计共需总成本43.5元/亩。

3.3.2 生防区和化防区经济效益 从表4可以看出,生防区的平均单产达到了490kg,而化防区的平均单产为458kg,生防区比化防区增产32元/亩,增收112元/亩,扣除生防提高的1.5元/亩成本,亩增收110.5元,生防区投入产出比明显低于化防区,经济效益较化防区高。

4. 结论与分析

试验初步证明,捕食螨可有效防治红蜘蛛对玉米造成的为害,具有无公害、无农药残留、对人畜安全,使用方便,持效期长,可取代化学农药对红蜘蛛的防治,保护环境,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制种玉米属于高秆作物,化防区喷施农药操作困难,且存在安全隐患,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注意打药的质量,如果喷药时水量不够,防治红蜘蛛的效果差,从而增加防治次数和农药用量,并且有可能导致红蜘蛛大发生,使红蜘蛛难以防治。

从经济效益的分析结果来看,生防区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化防区,所以从长远来看,推广应用捕食螨,是一条增产增效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