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希腊债务危机中高盛魅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希腊债务危机中高盛魅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日,由于希腊债务危机向整个欧洲蔓延,国际金融市场再度陷入动荡。首先是欧元大幅下跌,投资者对欧洲经济和部分欧洲国家债务风险的担忧导致欧元被大肆抛售,欧元区解体的言论不绝于耳;其次是避险需求推动美元和美国国债上涨,黄金价格更创下了历史新高;最后是投资者对金融危机再度爆发和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预期大幅上升,连累了全球股市表现,从欧美到亚洲,各国股市跌声一片。

欧盟救助过程

面对希腊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大有“火烧连营”的险恶态势,欧盟共他国家坐不住了。

5月10日,随着事态的更加恶化,欧盟紧急行动。经过10多个小时的漫长谈判,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达成一项总额7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以帮助可能陷入债务危机的欧元区成员国,防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

这套史上最庞大的救助机制由三部分资金组成,其中4400亿欧元将由欧元区国家根据相互间协议提供,为期三年,600亿欧元将以欧盟《里斯本条约》相关条款为基础,由欧盟委员会从金融市场上筹集,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提供2500亿欧元。

根据这套机制,如再有欧元区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将可以申请获得资金支持,所附加的条件将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与希腊类似。

在会后发表的一份声明中,与会财长们承诺,将尽可能地加快步伐,削减赤字和推行结构性改革,以实现财政稳固和经济增长。作为最有可能步希腊后尘的欧元区成员国,葡萄牙和西班牙同时承诺,将在今明两年加大力度削减赤字,并随后向欧盟财长们提交具体措施,以避免形势恶化。

幕后金融推手3

要理解当前发生的希腊债务危机,需从2001年谈起。根据欧盟部分国家于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元区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即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及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然而刚加入欧元区的希腊未达到这两项标准,便求助于美国投资银行高盛。高盛为希腊设计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为希腊政府掩饰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从而使希腊在账面上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

在这一事件中,金融机构的造假行为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已经由粉饰上市公司报表以维持上市地位和市值发展到协助国家虚报财政状况。

这一被称为“金融创新”的具体做法是,希腊发行一笔100亿美元(或相当于100亿美元的日元和瑞士法郎)的十至十五年期国债,分批上市。之后由高盛负责将希腊政府提供的美元兑换成欧元。到这笔债务到期时,仍然由高盛将其换回美元。

如果兑换时按市场汇率计算,就没有文章可做了。事实上,高盛的“创意”在于人为拟定了一个汇率,使高盛得以向希腊贷出一大笔现金,而不会在希腊的资产负债表中表现出来。假如1欧元以市场汇率计算等于1.35美元的话,希腊发行100亿美元可获74亿欧元。然而高盛则用了一个更为“便宜”的汇率,使希腊获得84亿欧元。也就是说,高盛实际上借贷给希腊10亿欧元。但这笔钱却不会出现在希腊当时的资产负债表里,因为它要十至十五年以后才归还。

希腊有了这笔现金收入,使国家预算赤字从账面上看仅为GDP的1.5%。而事实上2004年欧盟统计局重新计算后发现,希腊赤字实际上高达3.7%,超出了标准。最近透露出来的消息表明,当时希腊真正的预算赤字占到其GDP的5.2%。远远超过规定的3%以下。

除了这笔借贷,高盛还为希腊设计了多种借贷却不会使负债率上升的方法。如将国家彩票业和航空税等未来的收入作为抵押,来换取现金。这种抵押换现方式在统计中不是负债,而是收入,即资产证券化。这些服务和借贷当然不是白白提供的:高盛共拿到了高达3亿欧元的佣金。

高盛深知希腊通过这种手段加入欧元区,其经济远景堪忧,最终会出现支付能力不足。高盛为防止投资打水漂,便向德国一家银行购买了20年期的10亿欧元CDS“信用违约互换”保险,以便在债务出现支付问题时由承保方补足亏空。

希腊的这一做法在欧盟国家中并非独创。据透露,有一些国家借助类似方法,使得国家负债率得以维持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水平以下。这些国家不仅有意大利、西班牙,甚至包括德国。

高盛翻云覆雨

2010年1月底2月初,上述债务10年期限将满,货币掉期交易即将到期,希腊的债务问题便暴露出来。高盛又一次出手,联合美国对冲基金大肆做空希腊债券,再赚暴利;美国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和穆迪推波助澜,下调希腊的信用评级,积极策应。

这次攻击利用希腊多笔债务到期在即,炒作的是希腊出现支付能力问题,从而导致市场出现大幅动荡。其结果是欧元下跌、希腊融资能力下降、成本剧增。由于希腊金融状况恶化,对希腊支付能力承保的CDS价值翻番上涨。

这次投机的主要工具即是CDS。CDS本来是针对国家债务的支付风险而创设的一种保险,即当一个国家被怀疑出现支付风险时,持有该国国债者便可购买“信用违约互换”保险,由承保方负责支付亏空部分。本来CDS应该与国债联系在一起,但现在却被剥离开来,单独成为一种金融产品。

当希腊的支付能力被怀疑时,有关希腊债务的CDS便会上涨。这次对希腊的攻击,就是使用各种手法令人对希腊的支付能力产生怀疑。那么谁持有大量的CDS呢?不是别人,恰恰是发行和持有希腊债务的高盛和两家对冲基金。高盛在希腊未被怀疑有支付能力问题时大量购进希腊债务的CDS,然后再对希腊支付能力信誉发动攻击,在CDS大幅上涨后抛出。

为了打击希腊的金融信誉,高盛与两大对冲基金一方面大肆“唱衰”希腊支付能力评级公司亦跟进降低希腊信誉等级,并传出希腊破产谣言,另一方面则轮番抛售欧元,从而导致国际市场恐慌。欧元在10天内跌了10%。从近两个月看跌幅达15%。欧元一跌,立即使人联想到欧元区出现不稳,于是不仅仅希腊,其他欧元区国家葡萄牙、西班牙等也出现融资困难。于是希腊和欧元区的cDS开始疯涨,从2009年7月至今,希腊债务保险利率上涨整整三倍。最近希腊国债的CDS居然涨到428点,超过处于半战争状态的黎巴嫩(255点)。

欧洲危机四伏

希腊是欧洲小国,GDP占比不到2%,并不占主导地位。只是因为债务多为外债,影响才如此之大。现在欧洲各国债务危机四伏,尤以“PIIGS”危险系数最大。PIIGS是指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这5个国家依照首字母组合而被称为“PIIGS”,又称“欧猪五国”。

当前欧洲主要国家债务水平普遍较高,根据《欧元区稳定和增长协议》,各成员国必须将国债占GDP比重保持在60%以下,而欧洲主要国家国债占GDP比重普遍超过60%。

偿债成本收入比体现了借款人当期还本付息

能力,是衡量借款人财务压力及违约风险的关键指标。从偿债能力方面看,欧洲主要国家之间的差异较大。

对于偿债能力弱的欧猪五国,中长期财务压力仍面临上行风险。

首先,五国政府利息支出压力大。虽然低利率环境,加上近期欧洲央行决定开始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从而使定量宽松政策延续,对缓解政府融资成本压力有帮助,但由于政府债务总额规模庞大并还有可能继续上升。

其次,政府收入前景欠乐观。在前期政策刺激和补库存作用下,欧盟经济逐步弱势恢复中,但随着财政政策的逐步退出和库存效应的减退,在内需仍疫弱的背景下,区内经济增速减缓的风险正在上升。

最后,未来个人债务负担较大。本轮经济衰退使长期失业人口显著增加,就业对个人收入的负面影响可能持续较长时间;救助计划可能覆盖到其他需要救援的欧盟国家,这些国家需遵循的类似附加条件可能加剧通缩风险,影响欧洲经济复苏进程;IMF对希腊的援助计划要求将增值税由21%提高至23%,进一步对奢侈品征税,增值税将进一步加重企业负担,挤压企业利润,影响就业市场;救助计划还要求政府紧缩财政开支,削减占公共支出70%的公共薪资部分,未来两年冻结这部分支出,进一步影响个人收入。

另外与美国类似,欧盟国家也面临个人领域去杠杆化的压力,个人储蓄的增加将进一步减少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大个人债务负担;而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将加重个人债务负担,国际清算银行最新报告也提出人口老龄化对公共债务的负面影响。因此从中长期看欧猪五国政府目前较弱的偿债能力改善的空间不大。

不过至少从目前来看,除信用评级遭降的希腊之外,葡萄牙、爱尔兰及意大利的状况尚可。

对于欧元区而言,西班牙才是真正“大得不能倒”的国家。欧元的命脉握在西班牙手里,西班牙的偿债能力是决定欧元生死的关键。但西班牙的经济基本面,特别是其自我筹资能力,比希腊要强得多。相较于90%的公共债务都由外国人持有的希腊,西班牙的公共债务大多由自己国内的公民持有,因而共不会从违约中获益太多,国内民众也更有动力去推进经济改革,增强偿债能力。

利益错综复杂

现阶段欧盟的一个特征,就是内部成员发展不平衡,但又利益错综复杂。希腊债务危机的背后,其实隐藏的正是欧元区的经济失衡,这种失衡的典型性是德国这样的强势国家与希腊等弱势国家之间的矛盾。德国作为欧元区最大的出口国,和希腊、葡萄牙、意大利等贸易伙伴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贸易盈余。德国就如同一个“制造国”与“出口国”,希腊等国则处于“消费国”与“进口国”的地位。事实上,德国通过了购买国债等方式,也助长了这些进口国的无度消费与借贷。据《商业周刊》的数据,德国的银行持有欧元区陷入债务困境国家大约2500亿的国债。对比全球经济中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希腊等国与德国的关系,恰似美中两国贸易关系的“欧洲版本”。

同时,欧盟内部国家之间资本往来密切,如果希腊出现支付危机的话,将拖累一大批欧元区银行。希腊在本世纪初发售的国债,要么是欧元区各大银行所购买,要么得到了欧元区银行或保险公司的担保,更不用提为希腊做出多种担保的欧洲中央银行了。也就是说,在希腊债务问题上,折射了欧元区的未来危机。当然最令希腊没有想到的是,这场针对希腊支付能力的攻击的背后,居然就是高盛和另外两家美国对冲基金。也就是说,高盛一方面以所谓的“创造性会计”方式为希腊政府出谋划策,做虚假账目以使希腊符合欧元国家标准;另一方面却同时在背后攻击希腊和欧元,从中牟利。

欧盟走向何方

希腊债务危机之所以难以消解,是与欧盟的体制分不开的。国家的债务解决主要有三种方式:直接违约;大量发行货币,利用通货膨胀或货币贬值降低债务的实际价值;获得其它国家的援助。但在现行的欧盟体制下,前两种方法均难以实现。

第一种方式,直接违约会重创欧元区经济,带来的危害不可估量,可能会把整个欧洲拖入深渊,欧盟当然坚决反对。

第二种方式,身处欧元区的希腊无法发行货币,希腊没有自己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由欧洲央行统一实施。否则,希腊央行可以绕开信贷市场,通过印刷钞票来购买本国国债。或者,使本国货币贬值,刺激希腊出口,进而刺激经济增长。这将使得当前为获得IMF和欧盟救援而被迫采取的减赤措施和痛苦的“内部贬值”过程不再有必要。

第一、二种方式排除之后,希腊政府剩下的就是向其他国家和组织请求援助。而这时大家都是一个阵营中的兄弟,长期以来希腊政府寅吃卯粮,公民好吃懒做,留下一屁股债,却又要节俭勤奋之邦来帮忙,拖累了财务状况较好的德国。德国人感情上不接受。

所以,当前欧盟体制是存在缺陷的,也正是这些缺陷使危机有了生长的土壤。欧元区统一了货币,但并没有统一财政。当一国债台高筑、经挤陷入衰退时,统一的货币使其无法靠货币贬值来减轻债务负担,于是一国的问题就成了欧元区的问题。要解决债务危机,财政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当前分散的财政决策机制则大大降低了应变速度,将小病养成大病。

所以,要想以后彻底避免债务危机,那么就需要对欧盟进行改革。

思路之一是创立退出机制。目前生效的欧盟条约要求除丹麦和英国之外的每一个欧盟成员国具有在未来某一个时候成为欧元区成员国的契约责任。强制的驱逐或自愿的退出从技术上来讲都是不合法的,至少需要全部27个成员国的批准

(一个陷入困境的成员国批准自己被驱逐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为了稳定欧元,欧洲除了救助希腊别无选择。欧洲央行、IMF也认为,当前很难接受欧元区成员国违约状况,任何要求进行债务重组或类似举措的行为,对至关重要的欧元稳定来说,均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这等于欧元区一国的财政问题“绑架”了整个欧元区的经济。

近日,德国财政部长沃尔夫冈・朔伊布勒表示,必须考虑如何让欧盟成员国在极端情况下有序破产,而不使整个欧元区陷入困境,欧盟稳定公约未来工作小组必须制定出一套“类似国家破产程序”的规则。即使欧盟这次救助希腊成功,在如何处理类似问题上,唯一的选择恐怕还是退出欧元区(朔伊布勒的“有序破产”是退出机制的一种委婉表示),用这种壮士断腕的办法来保护欧元区的存在和稳定。

思路之二是实行更严格的财政赤字标准。德国政府将向欧元区其他国家施压,要求他们出台类似于德国的平衡预算法,这是一项雄心勃勃的财政纪律强化方案的一部分。德国去年在宪法中补充了一部法律,到2016年,禁止联邦政府的赤字超过GDP的0.35%。2020年之后,德国各州将不能有任何赤字。若此规定在整个欧元区实施,那将意味着比欧盟现行规则更严格的财政纪律。法国总统萨科齐5月20日表示,法国也准备将实现公共财政平衡列入宪法条款。

思路之三是加快政治和财政决策的一体化,推动欧洲经济、政治、军事全面一体化。从目前情况看,欧元区国家也正朝这一方向努力。全球化或一体化是人类发展的方向,欧洲一体化已经走在了前面,但在全球发展极不平衡的今天,欧洲作为一个局部地区,也不可能走得太快、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