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核心力量训练在脑瘫治疗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核心力量训练在脑瘫治疗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核心力量训练脑瘫患儿临床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试验组20例,给予核心力量训练进行治疗。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 结果 给予3个月的训练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MFM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脑瘫;核心力量训练;康复;粗大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4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0-0128-02

脑性瘫痪即脑瘫(CP)指的是从受孕到婴儿期脑发育阶段以非进行性脑损伤或发育缺陷引发的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1]。核心力量是神经支配下附着在核心部位的肌肉和韧带的核心力产生的力量[2]。对核心肌群和深层肌肉进行的力量训练称为核心力量训练,其广泛应用于体育运动训练中以提高运动成绩、预防运动损伤等,并逐渐在康复医学领域发挥作用。竞技体育运动都是力量通过四肢末端传递到外界物体,以往康复训练过多注重纠正肢体姿势异常而忽略核心肌群控制训练,主要原因是脑瘫患儿的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最直观并充分地表现在四肢。研究发现,脑瘫患儿的躯干和骨盆控制能力降低制约了运动和平衡协调能力,现在将这种训练方法引入脑瘫康复治疗。本次研究选取我院40例脑瘫患儿,在康复治疗中进行核心力量训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2月收治的40例脑瘫患儿,诊断符合小儿脑瘫座谈会治疗的分型标准。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19.8±5.3)月,病变类型为徐动型、痉挛型、混合型,分别有5例、11例、4例;试验组20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19.2±6.1)个月,病变类型为徐动型、痉挛型、混合型,分别有6例、12例、2例。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变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康复训练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神经发育疗法,主要是功能训练,有抬头、翻身、坐位平衡、四位爬行、站立和行走训练等。试验组采用核心力量训练,训练内容包括:俯卧位下抬头抗阻训练和屈膝伸髋的臀大肌训练;仰卧位屈髋仰卧起坐的腹直肌训练和骨盆前后倾训练;诱导下腹内外斜肌训练;单桥双桥转换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尤为注意开链和闭链的转化,如诱导肌肉收缩时先实施开链运动,增加肌肉力量后在活动末端增加阻力来提高肌肉力量,最终转化为闭链训练。每组患儿动作按照(100~200)次/d强度循序渐进开展。两组患儿每周训练5 d,按照40 min/d训练3个月。

1.3 疗效评估

1988年发表的GMFM量表有88个评估项目[3],每项都采取4级评分法,包括5个功能区:卧位及翻身、坐位、爬与跪、站立位、行走及跑跳。评估结果包括原始分、百分比和总百分比。GMFM量表的5个功能区评估可以独自或者联合进行。GMFM-88评定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疗效[4]。指标评价:显效: 患儿站立平衡和下肢肌力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级,蹲站的认知时间提高至少1个月;有效:患儿站立平衡和下肢肌力在原有基础上均有所提高,蹲站的认知时间需要2个月;无效:站立平衡和下肢肌力没有变化,蹲站认知能力没有建立。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给予3个月的训练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MFM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评分比较(x±s,分)

注:*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t=1.523,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t=2.342,P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最早是在对核心稳定性的研究中提出核心力量这一概念的。国外的许多学者提出“核心稳定性”的概念:人们在运动过程中通过控制躯干和骨盆的稳定来产生和传递力量的一种能力,是核心力量训练的结果。人体的核心部位是膈肌以下到骨盆之间的区域,是一个由相关肌群构成的整体。人体主要以中心肌群的运动链产生动作,因此核心肌群在运动中的作用是稳定和支持身体姿势、专项运动技巧的灵活性和竞技运动技能。

脑瘫是儿科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姿势异常、语言或智力低下、癫痫等脑损伤综合征[5]。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新生儿死亡率下降,但是高危儿的存活使脑瘫的患病率增高[6]。脑瘫康复训练对降低残疾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非常重要。大脑是支配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如果大脑受损就会导致指导运动的指令不能通过反射弧,因此由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的脑瘫患儿呈现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长期发展下去患儿的全身骨骼和肌肉不能正常发育,从而影响运动功能[7]。

根据调查显示,多数脑瘫患儿的躯干和骨盆控制能力降低制约了运动和平衡协调能力,而康复训练往往过多地采取纠正肢体异常姿势而忽略核心肌群的训练。临床上大部分脑瘫患儿能够行走但是步行能力差且走路不稳,出现明显的异常姿势,其骨盆控制能力很差,如果按照目前的康复训练继续进行行走训练,不但不能提高步行能力,还会加重异常姿势。核心力量训练主要是在加强骨盆稳定和强化骨盆肌群肌力的基础上进行步行训练,这样临床效果较好。本次研究中的核心力量训练是通过把腰-骨盆-髋关节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强化,比以往的训练更能增加躯干肌群的力量,强化作为肢体活动和调节中心的躯干。评估方法能够为患儿的康复提供可靠的客观指标,患儿的粗大运动发育缓慢,所以要求评估方法非常敏感[8],GMFM-88是目前应用广泛的评估方法之一。本次研究显示,给予3个月的核心力量训练治疗后,试验组的疗效要优于实施常规康复治疗的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治疗后GMF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脑瘫是由多种原因引发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疗效的保证[9,10]。核心力量训练对临床上脑瘫患儿的康复有重要意义,但在康复训练中的疗效还需要大样本的临床实验验证。

[参考文献]

[1] 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 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5):309.

[2] 冯建军,袁建国.核心稳定性与核心力量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09, 16(11):58-62.

[3] Russeu D,Rosenbaum PL,Gowland C,et al.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manual.2nd ed.(Available from canchild centre for childhood disability research.Romm 408,Institute for Applied Health Sciences McMaster University[J].1400 Main St W,Hamilton.Ontario,Canada L8S IC7).1993:13-35.

[4] Russeu DJ,Rosenbaum PC,Cadmom DT,et al. 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a mean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hysical therapy[J]. Dermed Child Neurol, 1989,31:341.

[5] 陈颖. 脑瘫患儿的康复与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4):81-82.

[6] 徐辉,邱洪斌,张亚军. 小儿脑性瘫痪与GAD1基因相关性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 (20):3-5.

[7] 邹颖. 渐进抗阻训练在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 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21(1):24-26.

[8] 张姝妤. PDMS与GDS粗大运动发育量表在脑瘫患儿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47-48.

[9] 杨威,刘欣. 电针联合传统针灸治疗小儿脑瘫 40 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5):70-71.

[10] 谭红英. 58例脑瘫患儿康复综合训练与护理体会[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4):57.

(收稿日期:201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