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电荒困局症结何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荒困局症结何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今年夏季,席卷全国的“电荒”现象愈演愈烈,由局部向更大范围蔓延。早在今年3月,各地就开始出现用电紧张的局势,并由最初局限于江苏、浙江等地,逐渐遍布江西、湖南、陕西等省,一时间,缺煤停机、限产限电现象此起彼伏。

据悉,今年是自2004年以来缺电最严重的一年,电力供需形势呈现出“缺口出现更早、范围有所扩大、强度有所增强”的新特点,保守估计全国供电缺口在3000万千瓦左右。

为什么今年“电荒”会如此严重?原因看上去有很多,如一些省市出现罕见干旱,导致水力发电受到影响;又如一段时间以来煤价飙升,增加了火电的成本,上网电价又不能随着市场关系发生变化,导致火电企业亏损严重,许多企业以检修为名消极怠工。

表面上看,这是简单的供求关系问题――只要增加能源供应量、扩大电力装机容量,“电荒”就可迎刃而解。然而,电力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先行军,其增长速度―直远高于经济增速,到2010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高达9.62亿千瓦,已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二位。但让人尴尬的是,无论电力规模如何扩大,增长速度如何赶超,依然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自2004年以来,“电荒”频繁出现,从季节性缺电到常态化缺电,从东部沿海扩散到中西部地区,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电荒”困局症结到底何在?最本质的原因,还是在于有限的电力增长与粗放型发展方式对资源能源无限制索取乏间的矛盾。我国产业结构中一直存在重工业比重过高的问题,每年的用电量回升总离不开重工业,特别是高耗能产业用电量的大幅抬升;火电在我国电力消费结构中处于绝对主力地位,这使得煤炭的供给与价格的细微变动等直接对电力的整体供应产生放大性影响。由此,足见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结构转型任重而道远。

高耗能产业带动电力需求增长旺盛

以高耗能产业为首的电力需求增长旺盛,是本次“电荒”的重要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偏重,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发展。电力是工业经济的血脉,电力需求与工业经济发展呈正相关。一般而言,一个地区用电10亿千瓦时,工业产值可达100亿元,创造财政收入10亿元;东都经济发达地区甚至可以创造120~150亿元的工业产值。很多地方正是为了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了单纯追求GDP的增长,大上快上高投入、高能耗的重化工项目。这些重化工业发展过快、比重过高,直接带动了能源消耗的强劲增长。

特别是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为了赶工期、抢进度,在经济发展的强劲冲动下,地方众多的重化工项目纷纷在年初开工,带动了巨大的电力需求。一些省份为了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曾对高耗能企业进行限电,使得去年的部分市场转移到今年,导致今年一季度产销量大幅增长,也带动了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以“电荒”重灾区之一的浙江省为例,一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3.7%,而化工、有色金属制造等高耗能产业的用电增幅高达20%。

此地,大批电解铝、钢铁等行业正在向西部地区转移。这些项目虽然多数属于“两高一资”项目,但在产业转移中,受到了经济发展意愿迫切的西部地区的青睐,有的地方政府“放到篮里都是菜”,不在乎所引进的项目是否属于“两高一资”项目,更遑论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目录来执行差别电价;有的地区饥不择食,甚至降低准入门槛,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把高耗能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作为基础行业,这些高耗能行业的转移直接导致了当地用电量的增加。

一时间,各地激增的电力需求打破了电力供需的平衡。国家发改委在6月3日的《当前煤电油气供需形势报告》别指出,一些高耗能行业过度发展的势头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是电荒发生的重要原因。

火电处于绝对主力地位带来重大隐患

“电荒”困局的出现,凸显了火电在我国电力消费结构中一直处于绝对主力地位所带来的重大隐患和问题。

我国现有的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调查报告,2010年,在总装机9.62亿千瓦中,火电装机容量达7.07亿千瓦,占整个发电能力的73.44%、发电量的80.30%。事实上,在一次电源结构中,火电装机的比重长期保持在73%以上,其中煤炭发电的占比超过7%。这使得煤炭的供给与价格的细微变动直接对电力整体供应产生放大性影响;此外,还会破坏生态,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火电行业近年来一直深受煤炭价格上涨和电力体制改革停滞之苦。煤炭价格高企,煤电联动政策实施不到位,使部分火电企业近年来亏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电意愿和积极性。今年煤炭价格又出现新一轮涨势,火电行业因此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此外,我国煤炭生产与电力需求在整体布局上严重失衡,70%的燃煤电厂分布于东中部负荷中心,这就形成了“西煤东送,北煤南运”的格局,从而推高了火电成本,给交通运输及环境保护增加了压力。

火电处于绝对主力地位,将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大量排放。据了解,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占全国总排放量的比例较高,曾经是造成酸雨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煤炭的污染不仅存在于终端消费,而且在煤的前期开发过程中。据估计,每开采1吨煤就会破坏2.5吨地下水;煤炭开采后还会造成地表塌陷,排放废水、废气和废渣以及引发矽肺病等。此外,火力发电的能效水平较低,甚至会造成高达78%的能量损耗。

尽管火电装机容量增速近年来在逐年下降,但是火电依然是我国能源供应体系的主力电源。根据测算,“十二五”期间,新开工建设的火电规模将达2,6亿至2,7亿千瓦。这样,“十二五”末火电占比仍将保持在60%以上。

能源供应过度依赖煤炭,将会面对国际国内双重压力:我国已经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将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发达国家的煤在整个能源消费中只占30%,而我国煤炭占了将近70%。到“十二五”末,煤炭消费将达到40亿吨,约占全球煤炭产量的50%。如果不大力开发清洁能源,电力供应将面临无以为继的局面。

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当前,降低火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势在必行。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才能治本

为应对“电荒”,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开出药方。如有的省份制定了严格有序的用电方案。再如,一些地方通过拉闸限电,保障重点单位和居民生活用电,限制淘汰类、高耗能、高排放等企业用电,以缓解目前电力紧张的局面。

但这些举措治标不治本。要解决“电荒”困局,除了增加电力供给、合理控制电力消费总量,减少不合理的

能源需求外,还要站在全局高度,着眼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把经济增长速度控制在能源、资源能够承载的范围之内。

我国资源相对短缺、环境较为脆弱,但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对原本十分紧张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在重化工业化、城市化和消费升级的拉动下,未来10~15年全国能源需求仍将保持较高增速。根据规划,我国在2020年将实现GDP总量较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届时将面对更加沉重的能源供应压力。因此,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已成当务之急。

要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定期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生产能力。对新上项目实行严格的环评和能源消耗评价准入制度,建立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新上项目与地方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及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挂钩的机制,确保新上项目的水平。严禁投资新建或改扩建违反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和缺乏能源、资源支撑条件及环境容量不允许的高耗能项目。坚决取缔违规出台的鼓励高耗能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

此外,要在完善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扶大压小、等量替代、控制总量等手段,鼓励规模产能项目建设,不断扩大先进产能的市场份额,倒逼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尽快退出市场。要全面落实差别电价政策,重点限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淘汰类、限制类企业和高耗能、高排放等企业用电。

面对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紧张形势,各地的电力短缺相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还将客观存在。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国家发改委日前印发的《有序用电管理办法》已经明确,原则上将重点限制单位产品能耗高于国家或地方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的企业以及景观照明、亮化工程和其他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等5类企业用电。通过有序用电,将倒逼高耗能企业转型,推动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

只有调整产业结构,促进高耗能行业合理布局,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集中度提升,才能使我国经济由粗放式、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道路向集约化的节能环保型经济转变。

努力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能源结构调整是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保证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要大力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具体而言,要减少火电等传统能源的比重,提高其清洁化利用水平;加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利用规模;加快推进核电建设;积极有序地做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转化利用。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取得了长足发展,如风电装机连续4年翻倍增长,超过2200万千瓦,跃居世界第三。核电在建23台、2540万千瓦,占世界在建57台机组的40%,在建规模居世界第一。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1.45亿平方米,沼气年产量约130亿立方米,均居于世界前列。但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急需加快发展。

从世界能源发展趋势来看,以核电、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研究最为迅速。我国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经验,大力推进风、核能等多种发电形式,逐步降低对化石能源――石油、煤的过度依赖。

风电有很多优势,一旦成气候则可以减轻煤炭供应压力,也不用受煤价上涨、恶劣天气、运力不足这些问题的影响。我国风电产业要实现大发展,目前成本已不是大障碍,其价格下降仍有很大空间,剩下来的就是解决上网问题了。

发展核电是我国电力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实现清洁、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核电相对火电来说污染小得多,可以说基本上无污染,而且经济效益要好得多。虽然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再一次将核电的安全问题推到台前,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要看到:在全世界已经拥有核电站的31个国家和地区当中,我国核电占整个电力装机比重的1%,比例目前最低;在我国二十多年的核电发展史中,并未出现过大规模异常事故。作为一种技术成熟、可大规模生产的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核电在我国的远景规划中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可以预计,未来二三十年之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新型产业之一。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路线图,尽快整合产业资源,把现有资源、扶持政策体系及未来十多年的能源投资格局理顺,打造高效率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宽松环境,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来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电荒”来势汹汹,这固然给各地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也为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消费结构转型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难得的机遇。当前,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重点解决高耗能、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破解“电荒”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