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课堂教学民主的实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课堂教学民主的实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从“平等、尊重、仁爱”三个方面,阐述了关于实践课堂教学民主的一些做法,以利于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深化课程改革。

关键词:教学民主 平等 尊重 仁爱

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学数学课堂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的生动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传统教师的角色已经被课堂教学中的合作者、引导者角色所代替;传统课堂教学中僵硬的、灌输式的组织形式,也被生动活泼的自主研究、合作探究、小组交流所颠覆。

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冷静地看到,在这动人的一幕幕背后,还存在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依然眷恋教师自身的传统地位,站在高高的讲台上,垄断着整个课堂,导致课堂缺乏教学民主,抑制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形成。这一现状是课程改革进入到“深水区”的表现,是涉及教师不良教学习惯根本矫正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实现课堂向教学民主方向的转变。

《辞海》中,民主是指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根据这一理解,笔者认为教学民主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有充分行使权利的空间。结合《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我们也可以看到对教学民主的明确阐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程标准是一种理念上的解释。除教学理念外,我们还能寻找到教学心理学对于课堂民主的有关理解。心理学研究表明:发扬教学民主,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实施教学民主的一些做法。

一、看待学生,要用平等的眼光

教育的本质是平等,重视生命意义上的平等是发扬教学民主的前提条件。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首先应当是平等的关系,其次才是教师教知识、学生学知识的关系。表面上看,这是两种关系的并列阐述,事实上两者之间却存在着基础和深化的关系。平等是作为师与生的人际关系来阐述的,这是其他一切关系的基础。有了良好的基础才能有深化的可能,即教学关系的改善。

然而,两千多年来,尊崇圣贤、弘扬儒学、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早已在教师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使得学生一直处在“你教我学”“你讲我听”的被动地位,言行完全被教师掌控,一切知识均由教师灌输,教师完全将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也就是说教师其实一直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这种师生之间的关系显然是不平等的,在这种不平等的情境下自然也就谈不上教学民主的发扬。

其实,古代先哲早就对教学居主有了精辟的见解。“三人行必有我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等道理,无不在向我们昭示着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论语》记载,颜渊、季路坐侍,孔子坐在中间,弟子围坐四周,彼此发表着自己的见解,师生平等相待。而这,不也正是两千年前有关教学民主的有力注脚吗?由此可以发现一个道理,即教学民主本质上不在于一种概念或口号,关键在于一种教学理念与行为。我们说孔夫子可能不知道教学民主这一概念,但他的教学行为却是民主的;而对于今天习惯于在生活中要求别人对自己民主的教育工作者们,在自己的课堂上却对学生缺少必要的民主。这正是对教育现实的一种强烈对比。

教学民主要关注师生之间的平等,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平等。长期以来,许多教师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后进生”,甚至歧视“后进生”的现象屡见不鲜。

请听听这些学生的心声吧:“数学课上,老师又把几个好的同学挨个问了一遍,剩下的却不正眼瞧一瞧,更不用说我们几个被老师视为坏学生的人了”。这是一个调皮的“坏学生”的抱怨。“老师又把几个好同学找出去谈话了,他们多幸福呀!我多么希望老师也能把我叫出去谈话,哪怕是骂我两句。”这是一位遭到教师长期冷落的女生的渴望与诉求。众多事实表明,这些孩子未必在后来的事业中就一事无成。

有这样一位小学生,加法、减法、乘法还会运算,可到了除法就不明白了,成绩一落千丈。他就是不明白29除以7的商到底是多少,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他也在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终于有一天他彻底明白了。原来29除以7可以试商,1太小,还有2,还有3、4、5……通过试商就知道答案是4了。这个小学生后来成了中国科学院的工程院士。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当年是以倒数第一的成绩毕业于东京大学的。但是若干年后,这位倒数第一的“后进生”却荣获了200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一位在美国成功创造信息品牌的华人朱家良先生曾高考落榜,即使在大学期间也曾有过数学零分的考试记录。

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一般理智健全的儿童,能够完全学会教师所教的内容。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因此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挥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尊重学生,要从细微处入手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告诫学生: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事实上,有多少教师能真正做到在平等的视觉下尊重学生呢?每个学生都有鲜明的个性,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水平不同,他们有着各自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文化感受,有着各自的生活积累、思维方式、智力结构和思考问题的策略有不同的需要。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其实,在课堂教学时尊重学生体现的地方很多。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有可能遇到学生都不举手的现象。这个时候不要去责备学生,甚至挖苦学生,而应该要多启发他们,多点拨他们,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尤其值得警醒的一种现象是,在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总是希望听到自己预设的那个满意的答案,当第一个学生答不出来或回答的不是你的满意答案时,就武断地否定他,再去寻找第二个、第三个学生……一直找到教师心中理想的满意答案。这样的事情更容易发生在一些年轻教师身上,其实际上是对学生个体思维方式的不尊重,无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悖教学民主的发扬。笔者认为此处应当发扬民主,在实际操作时,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可以进行适当的“延迟判断”,善于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对问题作出合理的诠释。

再如,笔者曾听过一节初三数学课。教师讲完新课后,布置了课本上的一道练习题。当时教师心中预设的答案是连接OA,凭借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从而证得点D是AB的中点。师生交流时,一个学生答:“连接CD……”,该生还没说完,教师就打断了他的话,又另外请了一个学生回答,另一个学生的回答正中老师的预设,于是连忙予以肯定,可刚刚说到一半,又背离了教师的预设,教师在匆匆结束对话后,又去“另请高明”了。

我们可以看出,这位教师放弃了两位同学的发言,就等于放弃了两个解题思路,放弃了对学生思考问题的尊重。长此以往,必然会抑制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等待中期许。如果这位教师能读读小学数学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的“融错”教育理念,那就会对教学民主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三、关心学生,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教育根植于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学民主只有在爱这片肥沃的土壤里才能茁壮成长。这份爱无需惊天动地的气魄,只需润物无声的永恒。曾经,有一位特级教师要来上课,许多教师和学生闻讯都来听她的课,想看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位教师走上讲台时,不经意间发现黑板擦上的粉笔灰比较多,于是她走下讲台,背对着学生,轻轻地吹了吹,这时候台下响起了热烈而经久的掌声。是啊,真爱无语!她不愧是一名特级教师,她在课堂的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满腔的爱。有了爱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有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教学民主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并不是指教师要对学生无原则地爱。爱也不完全表现为那种和风细雨式的呵护,爱也有深沉的爱。但无论是怎样的爱,其必然是基于教学民主却又指向教学民主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向纵深挺进。要想在这场历史性的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该高歌教学民主的主题曲,高举教学民主的大旗,努力营造公平平等的教育教学环境,将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