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教学中的“四维”意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学中的“四维”意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渗透了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严密性,高考其实考的就是学生的知识、思维、心态和技巧这四个方面,姑且称之为“高考四维”。由于很多教师不明白这四个要素,一味地搞“题海战术”,收效甚微,本篇试图破解高考语文的重要密码。

关键词:知识 思维 心态 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137

高考语文考什么,这个问题很多学生搞不明白,家长也不明了,甚至教师也犯糊涂。笔者认为,高考主要考四个方面,姑且称之为“四维高考”。就是知识、心态、思维和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这四个方面给学生予以正确的引导。

一考知识。知识是第一位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知识的积累、融会、运用,高考考场不会出现奇迹。

教师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重视语言积累,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如掌握最基本的文字符号,积累大量的词汇等。积累语言材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二是语言规律的积累。通过听、读理解语言,通过说、写表达思想感受,都有自己的规律。了解语言规律是语言发展的关键。锤炼语感就包括锤炼对语言规律的感觉。三是语言典范的积累,如记诵古今中外精彩的语段、篇章等。语言典范往往包含着丰富的语汇、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思。

第二,除了语言积累,语文学习还必须注意文化积累和生活积累。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语言反映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文化,语文学习就是语言文化的学习,不只是掌握语言文字。文化积累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包括了解一定的文化常识,阅读欣赏一些优秀的人文作品,感悟优秀的文化精神。生活积累也很重要。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一方面,语文源于生活,语文学习需要一定的生活积累。另一方面,语文高于生活,语文又是生活的工具,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认识生活,更好地参与生活。语文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做生活观察、思考的有心人,生活积累的任务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语文知识贵在长期的点滴积累,方能厚积薄发。但是长期积累的知识若不进行适当的梳理就会杂乱无章以至于很多知识不能很好地运用白白浪费了自己的精力。所以,语文老师教给学生树立知识的方法。语文复习更多的是在帮学生梳理知识网络,查漏补缺。因此,要强调学生对于复习的重视程度。让同学们就在老师的讲解外“结”好自己的知识网。比如说字音,基本上考对汉字常用字的认读,而且以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又常错的字词为主,那么我们就要勤于查字典、勤于做笔录啦!而且顺带连字形、意思也看了,一举两得。其实字音、字形、成语的复习本来就可以三位一体的。再比如说,高考时背诵已增加到5分,决不可以小视,有同学说背这么多还不知能考到多少,我不要那5分了,殊不知这5分不要,哪个5分又是我们可以百分百拿到的呢?其实背诵完全可以化整为零,利用你边角小料的时间搞掉它,既能拿分又不费力,只要你做个有心人就是了。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强调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还要教给学生怎样梳理知识,让他们重视梳理知识。

梳理之重要,乃是因为它是使积累真正转化成语文能力的手段,要使知识系统化,那么就不可缺少梳理的过程。 没有教过毕业班的教师很少思考知识梳理的问题,其实学生在不同阶段都需要梳理的帮助。大量的学习,重复的记忆使他们积蓄了许多东西,但光记背下来,并不代表就会应用这些知识了。如果记背的知识不加整理,使之系统化,那么我们的记忆库就会像一个杂乱的大仓库,当我们需要某件东西时,只知道我有这件东西,但却不知道具体放在哪儿,需要的时候还是拿不出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背了很多东西,看了很多书,但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还是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和方式的原因。所以我们要定期给学生以引导。帮助学生总结、梳理,并能及时和所学课本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地进行总结,梳理,那么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梳理之重要,乃是因为它是使积累真正转化成语文能力的手段,要使知识系统化,那么就不可缺少梳理的过程。

二考心态。信心、细心、衡心、慧心、决心是高考良好的心态,否则,知识再多也会影响发挥,甚至全盘皆输。

高考,不仅是对考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也是对其心理素质的检测。有这几种现象需要克服。一是“高原现象”,又称“瓶颈效应”。相当多的高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二是“舌尖现象”。高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或考试中也可能看见一些很容易的题目,答案就在嘴边盘旋,但就是写不出来,心理学家称之为“舌尖现象”。三是:“克拉克现象”。一些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优秀,考前准备充分,对某些考试内容甚至可以倒背如流,然而到了考场,特别是到了高考这样的重要时刻,却发挥失常,往往表现为紧张、慌乱,甚至记忆骤退,脑海里似乎一片空白。此即为“克拉克现象”。四是“心理饱和现象”。进入高三,大多数学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考大学。为了这一目标,不再参与其他活动,只是重复地进行着大量的练习,由于活动单一,结果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疲惫、学习效果不佳的现象。这就是所谓“心理饱和现象”。五是“阴影缠绕现象”对结果成败的过分关注,结果却让人失望。无论是平时的小考还是大考,过度关注成绩,如果考不好了自信心受挫,长期走不出失败的阴影,这种现象暂且称之为“阴影缠绕现象”。

那么,在考场里,如何引导考生通过自我调适达到一种平和、轻松的心态呢?

一是平静心态法。一般来说,细心、耐心、自信心是考场中的最好心态。一是呼吸松弛法。二是提肛法。即考生可以持续做紧缩的运动,这对于缓和心理紧张,松弛肌肉也是非常有效的。三是中断思维法。考试中,人紧张就会胡思乱想,而使做题思路中断,产生慌张。这时,考生可以自己对自己说“停”,中断原来的思路,迅速转入正常考试。二是自我暗示法。暗示法是一种很重要的心理调适法。它是指通过语言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三是思维转移法 。思维转移法指通过转移对象来调节身心变化。四是集中注意法。集中思维,抑制慌乱,让心神安定下来。

三是考思维。整个卷子的处理顺序、答题的步骤、语言的严密、考点的定位、程式和创新全在于思维,思维混乱知识再多、心态再好也不会出佳绩。以现代文阅读为例。

比如考查方式:解释重要句子在文中的含意或如何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思维误区:牵强附会;掺杂技巧;概括片面。出错原因:第一,不能结合语境从整体上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第二,不知从哪个角度去回答问题,以致从内容和技巧两个方面作答导致错误。第三,材料没有看明白就盲目地答题。纠正方法:所谓“含意”是指言语含有的“意思”,应该是指内容方面,而且一般多指言语的隐含信息,而非明示信息(字面意思)。命题者常常选取的重要语句包括:语句短小但含义丰富的语句,多与文章中心、作者思想感情有极大关系的语句,在文章结构上有着重要作用的语句。做题时要主要采取语境分析法和比喻点染法。语境分析法是指根据语境来理解的方法,因为某一重要句子的意思可能在它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找到充分的解释,如对这些句子进行重点分析,就很方便地得到答案。有的重要语句仅靠上下文难以理解句子的含义,还需要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比喻点染法就是通过理解比喻修辞格的对应关系来理解句子的意思,既可以用本体来解释喻体,也可以是用喻体来解释本体。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要找准其对应关系。

四是考技巧。如何审题,如何利用试卷上所给的条件,如何根据分数确定要点和字数,如何迎合阅卷心理,如何把握时间,如何排除干扰等等都牵涉到技巧问题。比如选择题做完就填答题卡;考前看资料转换思维;遇事都往好处想,有积极的心理暗示;别看他人做题的速度考;高考作文从试卷中找灵感;答题遇困难要镇静;保持平常心;考试时间要合理分配;看着眼熟的题更要留心;不求每题都做但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一定把所有题做完,把能拿的分数全部拿到就是成功;薄弱环节放最后;打草稿也排序;弱项考题不放弃;检查时别轻易改答案;要让自己睡好觉;做题先易后难是真理;答题不要老看表;少注意监考老师;吃穿用尽量不出新;懂得放弃。高考试题分为基础题、中档题和难题。属于自己的,一分也不能丢;跳一跳能够着的,多得分;不是自己的题,放在最后,不留空白,对错由他。

只有教师平时注意引导学生加强知识、心态、思维、技巧方面的积累和训练,使他们养之有素,高考方能出奇制胜。

参考文献:

[1]陈桂生.中国教育学问题[M].福建教育出版社.

[2]干国祥.破译教育的密码[M].教育科学出版社.

[3]吴礼明.建筑生命的课堂[M].武汉大学出版社.

[4]王晓春.今天怎样做教师(中学卷)[M].上海教育出版社.

[5]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罗会松,中学高级教师,和文学作品千余篇,编纂语文资料和个人文集十余部,在全国个人获奖和指导学生获奖作品共二十多篇,很多作品被县级、省级电视台改编演出,现为颍上县作家协会主席、颍上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安徽省管子研究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安徽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颍上县第一中学,安徽颍上 23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