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成就人生事业的大学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成就人生事业的大学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名家导读――

先哲云:“人生咬得菜根香,则万事可做。”是书命名之意味可也。

――中国明代学者计恬

菜之为物,日用所不可少,必要厚培植其根,其味及厚。是此书所说世味及出世味皆为培根之论……其间有持身语,有涉世语,有隐逸语,有显达语,有迁善语,有介节语,有仁语,有义语,有祥语,有学道语,有见道语。

――中国清代学者通理

背景搜索

洪应明,明代万历年间人,字自诚,号还初道人。《莱根谭》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是一部论述人生、修养、出世、入世的语录体格言文集。这本书的书名“莱根谭”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说宋代汪革曾有“人咬菜根,百事可做”的句子,表明人如果受得了清苦,方可成就事业;另一种说“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这是洪应明的朋友于孔兼在《莱根谭题词》中讲述的,应是深合洪氏本意。

内容提要

《莱根谭》分为上下两卷,上卷有《修省》、《应酬》、《评议》、《闲话》五个章节,下卷有《概论》一个章节,另有《莱根谭续遗》一百五十三段,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引用及改编了大量的圣贤格言、佛家禅语、民谚名句,十分便于背诵流传。书的主旨有两个,一是出世,一是入世,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儒、释、道三教的结合。出世的内容来自于道、释两教的思想,宣扬人生如梦境,世事似烟云,比如“一场闲富贵,狠狠争来,虽得还是失;百岁好光阴,忙忙过了,纵寿亦为夭”,“扫地白云来,才着工夫便起障;凿池明月入,能空境界自生明”。前者源于道家的无为,后者取自释家的禅宗,都是一种追求闲适的心情和愿望。入世则是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因为儒家认为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所以《莱根谭》将《修省》放在第一位,其他如仁爱之心、德行寡欲、独行、不贪图富贵,都是儒家的精髓思想。

菜根谭

――艺术的人生哲学

龚鹏程

要谈人生哲学,也许,在现代生活中寻找到居住生活的艺术美感,是最实际的。居住生活的艺术美感,不但在家居房屋的构造装潢和设计上,本来就可以实现一些理想,而且,中国人整个造园观念中有几个是顶有趣的。比如“借景”,主要是谈一个人、一栋房屋和外在环境的关联。房子接近山,就要借山的形势和景色;房子的地势比较高旷,就借日光、月光;比较低卑就可以借湖、借水流。一个房子该借四时之景,在春天借春天的特殊景致,便可以产生特殊的感觉,此即为借。另外还有一个观念“因势”,主要是讲利用地势和形势。另外又一个“半”的观念。比如说盖房子的时候,盖三间、五间都可以,四间半也可以,有时候觉得不能舒展的时候,盖三间也可以。之所以强调“半”的观念,是因为“半”深奥曲折,通前达后,“半”之中产生许多幻境。另外,中国有很多人自号半山、半丁、半千……“半”的意思是强调凡事不能做尽,“半”是消极的,事情不要做满,只要用一半的力量去做。但借着“半”也可以展现许多变化,因为只有一半,可以有很多变化,可进可退。

艺术和人的主体有密切的关联,就是因为中国人在生活上的一些基本想法。比如“借景”,在《菜根谭》里有一句话,说一个人应该“借境调心”,就是说,房子要借景,人也该借景。早期的房子住起来很舒服,现在的房子住起来有压迫感,很局促。因为现代主义强调房子的功能,房间有固定的功能,没有功能的地方就完全不要,这样的房子虽然是最适合人住、最能发挥功能的房子,可是人住在里面缺乏宽博、有余裕的地方。日式房子就不同了,住起来宽松舒服,因为它的功能不那么明显,地板可以是客厅也可以是床,又可以是坐下来聊天的地方。这样的房子只提供一个空间,人可以在这个空间得到较大的自由和余裕,自然会觉得这个空间是蛮大的。现代的房子功能太明显,人不会感觉到在一整个空间的整体感,虽然拥有二三十平的房子,却感觉到可以活动的地方最多只有十来平。

把人的整个生活放在较大的空间,让人有比较优游、宽博有余裕的地方去生活的观念之所以会在中国园林中出现,就是因为中国人喜欢这样的生活。中国人在个人生活中喜欢这样生活,在大的社会中同样喜欢这样。强调人和外在世界的配合,借景因势,借着时势和身份地位来做事,顺着外在条件互相配合。代表这一类的观点,大体上可称为“艺术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在《莱根谭》和《醉古堂剑扫》这一类书里面,都非常明显。

这一类的书就在强调人进入社会,就不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进入社会里面的人。这样的人一进入,在这个社会里要怎么办?第一,要和这个社会的外在条件配合,不要和外在的景和境冲突,才可以得到和谐。还有,要能借别人的力量,不要冒犯和冲突别人,并且要得到比较大的空间,心情上也要有一个比较松动、比较艺术感的空间。做法就是凡事不要做到尽头,话留三分,饭也不要吃得太饱,做事力气不要用尽。《菜根谭》代表一般中国人在时代、社会中、个人居所和与人相处而发展出来的一种人生哲学。这种人生哲学和孔孟所讲的不是完全一样的,不过,它代表中国社会中一种较常见的思想。

在某次《联合报》的文学午餐会中,我曾用批判性的角度介绍了《菜根谭》,这本书在把人生作艺术化处理上是有问题的,人生并不纯粹是艺术。但是在读《菜根谭》的时候,可以从里面得到艺术。这对这个时代仍有意义,它能够让我们在紧张繁忙的社会中,每个人被安装在一个社会体制里,被迫发挥个人的功能的社会里面,提供一种保存个人的自我并且帮助社会整体的具体想法。

有些书会让人更紧张,因为书中提出了人在社会中不可逃避的责任。虽然人要有这种担当,却也希望在精神上有舒缓的时候。我把人生哲学和中国思想分开,是因为它代表了一般中国人对生活的看法。这些看法的层次不会很高,却是中国人面对时代时的一些行为规则,使人能靠这些规则在社会中活得比较宽博自然。这种态度是艺术审美的,把人生当做一支歌,当做艺术活动。人可以赏花、玩鸟、养金鱼,可以看人,更可以观看自己在人群中活动,这些活动本身就是艺术性的行为,使得人在实践过程中会有跳出自我,以观照的态度得到一种调适。这在道理的担当上虽然显示出人在一个距离之外,以审美的观念来看事情,但并不能解决人生的问题。不过就艺术的人生来说,它可以提供消极的人生哲学,这些人生哲学对现代人也蛮有用的。

《菜根谭》不但在人生哲学上,在文学上也很美,它的文字用了骈文、散文、譬喻等文学上的意象。

例如“风斜云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着得眼高”。其中的“花浓柳艳处,要着得眼高”,就是“譬喻”的用法。在人生道路上走到一个大花圃里,各处繁花茂盛,就是说官做得大,钱赚得多时,要把眼光放高,不要局限在这个地方。这样的句子不但可供玩味,文字也是很优美的。这一整句就是把人生比喻成旅程,在旅程中,遇到风暴打击时要把持得住,遇到好风景也能不迷失。类似这样的讲法我们都耳熟能详,但是《莱根谭》这样写来,很自然的把想法浸润到读者心中。

另外,“桃李虽艳,何如松苍柏翠之坚贞;梨杏虽甘,何如橙黄橘绿之甘冽”,是说人该大器晚成,不该太早挥霍己才。读者从文字中可以得到人生的品味和舒缓的趣味。又如“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堂本宽而卑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劳攘者自冗。”虽说人生苦短,但其实也蛮长的,自以为忙碌的人,被许多事务羁绊,就以为岁月是短促的。天地之间是很宽阔的,可是自卑的人自我画限,就以为天地是很狭隘的。没有时间欣赏风花雪月的人,根本体会不出风花雪月的闲适。

这些说法对现代人来说特别有意思。这本书虽然在明朝写成,但也许,这是明朝人为现代人所写的也不一定。据现在祖国大陆学者的说法,明朝是资本扩张、都市形成的时代,像《菜根谭》、《园冶》这些书之所以会出现,有一种说法以为是因为社会动乱、民生疾苦,这种说法是错的。但光是经济扩张、都市形成,也并不足以出现这样的作品。另一种说法是从文人传统来解释。例如读东坡诗,和读李白诗、杜甫诗,在题材上是不一样的。东坡诗里有很多题画诗、写字的诗、欣赏古玩的诗,或是游玩的诗。写题画诗、赏鸟、煮茶是从宋人开始,唐人没有这样的艺术生活,宋朝开始有,在明朝才达到巅峰。苏州一般人家,读过书或者感染了这种风气的人,他们本身就是过着这种生活,很自然的就表现出这样艺术性的生活,所以这一类的书会出现不是特别矫情。假如我们对这样的生活不能理解,只要去看老北京的人描写旧京生活就可以了解。

早晨起来遛鸟,可以感觉到当时整个北京洋溢一团非常舒缓的空气,每个人都彬彬有礼。做生意的人见顾客上门,不会急着要人买东西,一年半载付一次账也没关系;有好的东西他会送到客人家里,客人满意了就留下来,不满意再拿回去。这样舒缓的日子并不局限于有钱人,而是一种在古都中浸润,自然滋生出来的气质。当都市化生活兴起、商业繁盛的时代,这样的气质刚好可以和那个时代生活紧张的风气对峙。现在的时代,比明朝更紧张,资本主义更加扩充,可是我们丧失了那样的文化传统,所讲求的是效率,要求每个人发挥大机器中螺丝钉的功能。在这样讲求效率、讲求管理的生活中,人们感觉格外苦闷,除非能在心境上学习到艺术生活,才能弥补现代社会所遭遇到的紧张和压迫。所以我说《莱根谭》这本书或许是专为现代人写的也说不定。

作品影响

《莱根谭》的巨大价值首先在于它广泛融汇了中国传统的名家名派的思想,特别是传统哲学的主流――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最高境界。

这本书排比对仗的形式独有特点,在明清二代常被列为蒙学类读物,民国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日本,很早就有它的各种刻本和注释本,流传很广。日本的企业界曾掀起过“《莱根谭》热”,认为这部书是企业用人的“准绳”,经营管理的“指南”,业务推销中的“参谋”,自我修养的“好教材”。受日本的影响,中国书市也大量畅销这本思想深、境界高、形式美、文字妙的书,并很快成为经典的文化读本。

精彩篇章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菜根谭・修省》

一勺水便具四海水味,世法不必尽尝;千江月总是一轮月光,心珠宜当独朗。

――《菜根谭・修省》

大聪明的人,小事必朦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察。盖伺察乃懵懂之根,而朦胧正聪明之窟也。

――《菜根谭・译议》

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

――《菜根谭・闲适》

世事如棋局,不着得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见真空。

――《菜根谭・闲适》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菜根谭・概论》

延伸阅读

《智囊》是明代冯梦龙编的一部二十八卷本的大书。冯梦龙在自叙中道:“人有智,犹地有水。地无水为焦土,人无智为行尸。智于人,犹水于地,地势坳则水满之,人事拗则智满之。”冯氏大量摘抄、编写古代的智慧和谋略故事,分为上智部、察智部、胆智部、术智部、捷智部、语智部、兵智部、闺智部、杂智部。部前有序,卷有引语,篇后有评。这本书大量介绍古代能人奇士的成功经验,自成书以来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喜爱,直到今天仍有为数众多的读者。

《幽梦影》是清朝著名学者、文学家张潮(1650~1709)编写的一部清言小品集。这部书极富才情,妙语连珠,在清代经常为士大夫所津津乐道。

名言警句

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著脚。

学问自苦中得来者,似披沙获金。

人人道好,须防一人著恼;事事有功,须防一事不终。

遇忙处会偷闲,处闹中能取静,便是安身之命的工夫。

千载奇逢,无如好书良友。

会心不在远,得趣不在多。

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