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笔者结合新课标的研读,加以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从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生活经验、应用生活现实等角度出发对如何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探索和经验。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研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047-01

为了使数学教学更有利于学生适应现在和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选择教学内容时就要注意在强调“双基”的同时,适当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如何落实这些要求呢?笔者从回归生活学数学的角度,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实践与反思。

一、让学生学现实的数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数学是一个活的、动态的、开放的活动,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促进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以此为出发点,则要求我们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联系,将数学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有机地融合起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所学的数学是与当代社会、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

例如: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我以本班四个小组男、女生人数为题材组织教学;先让学生统计各小组男、女生人数,教师出示复式统计表,再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讨论怎样区分男、女生人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统计图提问题,并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制图步骤、方法和分析统计图构成了本课所要研究的知识重点,教学中,学生经历了统计、制图、分析的过程,从这一过程中真切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总之,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紧密联系生活的数学问题既能让学生感受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师自身首先要关注社会、关注学生生活,这样才能提出、提供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并引导学生去观察、解释、探究。

二、让学生学有意义的数学要利用好学生的生活经验

儿童构建智慧的重要基础,是他们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为此,建构主义教学论把“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看成是教学论的“灵魂”。还有学者认为,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全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在学校的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构建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鉴于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教学时,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其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促使其主动建构。

例如:教学“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千数的速算”时,我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已有的购物付款时“付整找零”的经验,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题:“六一”节,小芳的妈妈带了146元钱去书店购买98元的一套精装本的《十万个为什么》,作为送给小芳的节日礼物,妈妈可以怎样付钱?还剩多少元?讨论该题时,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而首选的方法便是“先付100元,再用46元加上找回的2元钱”。而这恰恰就是“凑整简算”的思想,凭借生活经验的支撑,学生的数学知识得以主动构建。

学习是经验的组织和重新解释的过程,而利用学生先前生活经验的学习则显得更积极、更主动,也更富有意义。

三、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要关注生活现实以体现数学价值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在他的《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中阐明:“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应为学生及时提供把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机会,让学生在应用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应用中更深刻地感受数学的魅力,并通过应用促使学生主动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在学习和生活中更主动地运用数学。

中小学数学中,数学应用于现实的例子很多,如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后,让学生计算自己所在教室的总面积;学习“圆”、“圆锥”后,引导学生测量、计算大树的直径与横截面的面积和沙堆、稻谷堆的体积、重量;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后,引导学生收集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百分数素材,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了解社会变化和进步;学习“比和比例”后,让学生测量、绘制学校平面图和家庭所在居住地的示意图等,这些活动大多可以在数学实践课上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平时的数学课能否体现,又该怎样体现数学应用价值呢?笔者认为,对课本例(习)题进行“生活化”的处理,不失为既“经济”又“实用”的好办法。。

总之,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回归生活学数学既使数学自身魅力得到充分展现,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到了富有真情实感的知识。但需引起注意的是,回归生活学数学绝非回到生活中放任自流地学数学,而应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并重在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更好地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长松. 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第一版).

[2] 周小山主编.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第一版).

[3] 云南省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网.外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