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现代诗歌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现代诗歌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教授中国现代诗歌是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宏扬后继有人,让诗歌文化、诗歌精神发扬光大是年轻一代的光荣使命,所以现代诗歌的教学高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关键词】高中语文 现代诗歌 教授 必要性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千百年来,在中国诗歌的海洋中,不但活跃着无数才华横溢的诗人,而且无数光华夺目的佳作如春潮涌动,精彩纷呈,内容丰富,旨趣各异,让读者目不暇接,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中国诗歌以其短小精悍、内蕴丰富、见微知著、曲径通幽的特点而深受读者青睐。掌握诗歌文体特征,了解中国诗歌历史,学习诗歌写作技巧,发扬和继承中国诗歌精神是当代青少年必须承载的使命。所以,现代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高中阶段学习诗歌知识,了解中国诗歌源远流长的历史,感悟中国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掌握一定的现代诗歌写作知识是青年一代传承中国悠久灿烂的诗歌文化、诗歌精神,让诗歌发扬光大所必备的文学素质。

一、高考考查与课本选文的缺失

在以高考为指挥棒的高中教学中,一直存在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高考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至于其他的,老师能顾及当然好,若顾及不上也是没太大问题的。这个现状使得现代新诗在中学课本中的地位极其尴尬。

在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要求中都会有一条“请不要写成诗歌”的规定,我们不能恶意地揣测出题者的意图,但是作文要求中从未出现过“不要写成小说、不要写成剧本”这类句子,这本身就给学生和老师一个误区:诗歌写作本身是不被高考承认,日常的写写画画无伤大雅,但到考场上就要掂量其中轻重了。有了这样一个指导,教师也会在潜意识里对新诗采取回避态度,进而压抑学生写作诗歌的热情。除了作文,其他题型的考察也见不到新诗的出现,早些年,阅读理解中还会出现郑敏先生的《金黄的稻束》,其后就被命题者以新诗意蕴太深,考生不容易把握,而将新诗逐出了高考。

除了高考对新诗的“排斥”态度,新诗在中学课本中占据的位置和选文范围也极为有限。在被广泛使用的人教版高中教材中,新诗仅占一个单元,并被安排在必修一的第一单元,其单元构成包括的《沁园春·长沙》、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以及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其中,的《沁园春·长沙》虽然产生于1925年,属于现代范畴,但是从其写作方法上看,这是一首词。编者也在本单元的单元提示中说:“这里选录的一首词,正好可以与新诗进行比照。”而且在目录中将这首词标上了代表自读课文的“*”号,但是多数教师对此“视而不见”,他们从个人经验出发,从政治导向出发,将的《沁园春·长沙》做了重点解读,而新诗的教学便只是走走过场:读读诗作,介绍作者,讲讲背景,让学生记一记诗歌主旨。这样的教学无法让学生对新诗产生基本的认识,更谈不上让学生燃起写作新诗的兴趣。

另外,就课本所选的三篇新诗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以及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虽是新诗史上的名家名作,但并不能很好地诠释编者所说“新诗的‘新’,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新’在用白话写诗,摆脱古典诗歌严整格律的束缚,比较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这三首诗从写作时间上看,都产生于建国前,无法很好地体现新诗与时代的相互呼应关系;从其情感倾向上看,一首说“彷徨”,一首说“离情”,一首说“苦难”,更倾向于古典诗歌,并未明显显示出新诗在表现“现代人的思想感情”上的优势;从意象选择上看,“丁香”“云彩”等都属于传统意象,并未出现有明显现代气质的物象。而且这三首诗的选择虽然破除了“革命”“阶级”话语的影响,但在风格选择上,更倾向于阴柔优美,而缺少了年轻人所需的刚硬劲健。

二、激发起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兴趣

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如何加强对现代诗歌教学这个薄弱环节的强化,培养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兴趣呢。诗歌教学的传统模式就是:教师费尽口舌地对一首诗全面分析讲解,但却把本来完整、优美的诗歌给肢解得支离破碎。即使是这样的分析也大多依照教参,做唯一不变的解读,使一届届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同时,学生也并没有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反而对干巴巴的分析感到粗糙无味,因此逐渐丧失了学习诗歌的兴趣和热情。诗歌教学严重脱离诗歌本身,不进行美的赏析,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只会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想学的局面。

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教材选编的课文少,教师不够重视,学生接触不够多等方面。而实际上诗歌以其思想深刻,意境优美,节奏明朗的特点,深受高中生的喜爱;这又为现代诗歌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所以我认为只要教师对现代诗歌的教学予以足够重视,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引领得当,点拨恰切,是可以教好现代诗歌的。激发起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浓厚兴趣,是教好现代诗歌的前提。

三、用语言带领学生进入诗人心灵的阵痛

诗歌是语言艺术和情感魅力的融合,是最精纯美妙的文体。黑格尔说过:“诗是作者灵魂的一次痛苦的经历”。在课堂上,我们作为灵魂的引导者,又能否用语言带领学生去体验诗人那样一次灵魂的痛苦经历呢?诗歌教学的重点是品味语言,体验情感,适当传授知识。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将学生引入诗人的世界中,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了解了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以《再别康桥》为例:第一,作者徐志摩是为了艺术,为了自由,为了美而活着的。作为一个诗人,他注定像蚕一样用生命结成雪白的茧,在茧成的那天羽化飞升而去;作为一个诗人,他也注定像荆棘鸟一样,衔着锐利的荆棘,在只有一弯新月的夜晚,不断为理想而鸣唱,直到满嘴鲜血淋漓,直到生命的终了。第二,徐志摩重游英国。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没有人认识他,满腔的热情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前来寻梦的诗人,怅然若失。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挥笔写下了《再别康桥》这首诗。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如果了解了这些背景,我想,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歌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知人论世”之后,学生接下来就要进入角色,将自己化为诗歌生命的一部分,当自己的灵魂与作者融为一体时,你也似乎回到当时那样一个写诗的情境中去,与诗人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在学习诗歌时体会到诗人的喜怒哀乐,此时的你,对诗歌的理解一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有了较为独特的视角去思考这首歌。

四、让诗歌教学烙下青春的印痕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所以,诗歌是美的存在,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在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或缺。朱光潜先生认为,读诗“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诗歌以它丰厚的人文特性潜移默化的敲击着我们的心灵世界。对高中学生而言,学习诗歌是对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认知体系的一次美的洗礼。诗歌教学,就是把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里,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诗歌教学。笔者认为美读是诗歌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学生面对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忘情地摇头晃脑,声请并茂地朗读,会给学习者带来身心的愉悦。“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美的东西有着迷人的魅力。你不需要过多分析,只要带着学生走进诗歌,用心感悟会心轻吟,将会收获太多丰富而美好的情感。高中语文教师平时可以多组织一些诗歌朗诵比赛,朗诵篇目不限,朗诵形式灵活多样,可配乐,可配舞蹈,可几人同时朗诵等等。学生选定好内容后,可能会为表现得与众不同,收集各种音像资料,想方设法丰富道具,并为比赛拟定主题。在过程中同学们肯定会表现出高涨的热情、别出心裁的创新精神。学生的青春会因诗歌而激情飞扬!我笔写我心,在高中现代诗歌教学中,可以多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他们因为诗歌而抒发真挚之情,抒发高尚之情,抒发优美之情,抒发高洁之志,表达他们心中最真实最纯真的情愫。

希望“一切为了高考,一切服务于高考,一切服从于高考”成为高中学习生活的过去式。我们期待新诗教学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增加比重,能够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亮点,也能成为高考的必考内容,让现代诗歌的光芒能真正照耀我们的语文课堂。在语文教育界、教材编写者和诗歌界这三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在语文教师的积极推动下,为渴望读诗、喜欢写诗的中学生提供更多更适合的作品,为他们美好的青春年华注入亮丽的诗歌元素。

【参考文献】

1.李润霞:《谈中学语文中的现代诗歌》,《天津教育》,2003.11.

2.蒋德军:《中学诗歌教学方法探微》,《教育评论》,2005.1.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