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恻隐之心 第9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恻隐之心 第9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日看到一则新闻,一个农民工的妻子在医院实施剖腹产手术时大出血,院方宣布其死亡一小时后,妻子“复生”呼救,丈夫四处磕头下跪哀求院方救人,但医生纷纷躲避,原因是科室不同无法担当责任⋯⋯最后,产妇悲惨离去。虽然其家人最后获得了经济赔偿,可是,金钱能抚平死者亲属心中的伤痛吗?金钱能使生命回归吗?金钱能意味着错误已经得到纠正吗?从某种程度而言,用金钱去补偿生命是一种悲哀。而屡屡发生的这种事件,要靠什么来杜绝?是医生的精湛技术?还是敬畏生命的职业道德?

医之道,德亦是智

著名的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憾,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对于医生而言,何谓智慧,何又谓道德呢?儒家讲究慈悲为人生第一智慧,它不仅仅是一种私人美德,还是一种人类心灵的需要,是将人们从苦难中拔救出来的一种情怀。“万福之基始于一念之慈,慈悲则生出恻隐之心。”恻隐之心,既是医生的道德,也是医生的智慧。

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邱贵兴院士说过“仁心仁术,强调的不光是爱自己,更要爱他人。医生对病人要有仁爱之心,看到病人的痛苦,看到病人家属的忧虑,就会动恻隐之心。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讨好谁,发自内心的‘不忍人之心’,就会产生要尽力救治的冲动。有此仁爱之心,其医术方能称之为仁术。”

恻隐之心,医应有之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也常常会接触到一些肿瘤患者。做这个行业,或者说接触这个专业8、9年之久,对肿瘤疾病对人体的摧残,以至于对患者生命的攫取,早已经体味很深。那是一种近乎麻木的职业冷静,对疾病了解较深之后的感悟,其实还包含着几分无助的叹息。然而,因为有这样的了解,才会常常感慨自己从事的专业,至少还能让那些完全没有希望的病人,在无边的黑暗里看到一丝丝光明。至少因为这个其中之一的因素,才有了那么多年的坚持。

曾经有一个患者,无妻无子女,孑然一身,做过肿瘤切除手术之后影响了右脸面部神经和肌肉系统,影响语言和进餐功能,但即便这样,肿瘤最后还是转移到了脊柱和右下腹腔。看到他的时候,他水肿得厉害,右腿明显比左腿粗很多,但右腿却不敢受力太多,所以要借助轮椅。他应该已经非常明白自己的状况了,所以在陈述自己的症状时,自始至终都显得很平静,或者这种平静只是一种认命。可是,在医生讲解治疗的方案和细节的时候,仍能明显地看出他的紧张和一丝期盼。这个走路要靠轮椅、吃饭饭粒会从嘴边往下掉、西瓜汁要装在瓶里喝、讲话要用手压住右脸的病人,仍然在为延续自己的生命做不懈的努力与抗争,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可贵,不由得不生出恻隐之心。如果这种恻隐之心出自一个医生,那便会“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引自孙思邈《论大医精诚》)。

孟子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是说人都有同情之心,常有同情之心,才能悲天悯人。同情心,三字虽然足以概括孟子恻隐之心的寓意,可那是对普通人而言,用于医生身上,则差点味道。孙思邈的注解也许更为深刻――“凡大医治病,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如此,则“用钱买命”的医患纠纷必会慢慢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