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8-0077-0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上都对渗透情感教育作了明确的要求。我们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体验和亲身的经历。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感悟到数学的魅力和无穷的奥秘。

数学情感不仅是学习的兴趣、热情、愿望,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动机,而且是数学学习过程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逐渐丰富,进而产生不断体验、不断认识的兴趣、热情、愿望和动机,形成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由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极易转移、消失,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十分必要。

一、融入生活里,感受数学火热激情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里,“我要学数学,我要用数学”。所以,新课程更加强调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新课程中有许多生活情境,我们只要把情感教育渗透到这些生活情境当中,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把数学融入学生的生活里,这样就把情感教育渗透到了数学教学中了。知识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才会富有趣味、幽默与魅力。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有情可发,以情境为手段,以情感为纽带,以发展为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形象动态情境、质疑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等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体验中促进情感的发展。只有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提炼于生活,又在更高层次上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才会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情感教育不仅让我们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起来越来越轻松有趣。

通过给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过程和经历,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和学习的历程,积累对知识、技能的感知和认识,掌握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体验合作交流、分享成功。比如,我们经常用“水滴石穿”、“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来形容有志者事竟成。水滴石穿可能吗?师生共同建模,共同探讨:

设在一次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为?灼>0,独立重复n次,设事件B为n次试验中A至少有一次发生,则P(B)=1-(1-?灼)n,lim[1-(1-?灼)n]=l。

可见,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只要坚持下去就会产生不可思议的结果,正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借此机会介绍科学家们在科学探究中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态度,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数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硕果,它不仅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而且它的发展也充分体现了人类为真理而生生不息、孜孜以求的精神。

教师将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平淡无奇的教学内容与奇异现象、生动事例、有趣知识等联系起来,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火热激情。

二、渗透数学史,树立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

发明和创造来自于探索,探索重在其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尤为重要。

教学中我们应当把知识系统与数学学科的发展历史以及数学家们锲而不舍不断追求的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渗透到教学中去,把数学学科及其公理定理产生和演变的过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去感受前人的发现过程和情绪体验。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我们可以从赵爽创制“勾股圆方图”,到三国刘徽用“出入相补法”证明勾股定理,再到西方人用拼图法证明勾股定理,直至2002年北京世界数学大会的会标——勾股定理证明拼图,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悠久的人类文明和勾股定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跃跃欲试争相拼图证明定理,从而打破了科学发现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在课堂教学中应经常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趋势、未来的展望、数学在现代科学中的应用以及尚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应用问题,把学生带到科学的前沿,把数学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认识到只要继承前人的知识财富,勤于思考和持之以恒,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把课堂从课内引向课外,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在生活实际问题的应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展现数学美,陶冶学生审美情操

数学情感的产生来自于对数学本身内在美的追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国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教授说:“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与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还有数学中的奇异性等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因此,数学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诱导学生去体验数学美,发现数学美,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简洁美。数学力图用最简单的语言(文字、符号和图形)、概念、理论、方法和逻辑结构去解决复杂的问题。简单、清晰、明快、易懂,给人以美感。

2.对称美。既相对,又相称的事物总是能给人以美感,如几何中的中心对称、轴对称与镜像对称;代数中多项式方程虚根的成对出现等都呈现着对称美,五角星的美、黄金分割的美呈现了数学的和谐之美,我们要不断地揭示并展现给学生,培养其审美的意识,陶冶其审美的情感,欣赏数学美,热爱追求数学美。

3.和谐美。在多种多样中求得一致,与部分和整体间实现和谐,这样的美感在数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如计算柱体、锥体、台体等不同形状几何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和统一的极坐标方程等。数学美不仅具有逻辑美、内容美和思想美,而且有形式美、方法美和技巧美。简洁、匀称、和谐,到处可见,因此数学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其丰富的内涵,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感受数学的美,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既让数学鲜活了起来,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也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