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解读“穷忙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每天,我大概要做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8点半到公司,几乎需要加班到晚上11点以后,没有周末,月工资才2000多……我觉得自己就是一台挣钱机器,并且挣得还都是小钱。”在一家门户网站做编辑工作的王小姐如是抱怨。
像王小姐一样,发出这种牢骚的人并不是个例。他们只要上班就会一直处在忙碌当中,有好多事情等着处理,连上厕所喝杯水的时间都没有,然后还要经常加班甚至牺牲周末来工作,而更令人沮丧的是,在牺牲了这么多的时间与精力后,你却并没有得到任何丰厚的收入,甚至连升职的机会都非常渺茫……
这些群体被称为“穷忙族”。“穷忙族”一词来自于英文单词“working poor”,原意是指那些薪水不多,整日奔波劳动,却始终无法摆脱贫穷的人。他们为了填补空虚生活,而不得不连续消费,之后继续投入忙碌的工作中,最终又重返空虚的“穷忙”。
换句话说,穷忙族并非失业人口,而是一直处于一种恶性循环当中,为了养家活口,有人可能从事几份工作,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腾讯新闻中心展开了一项在线调查,共有11351人参与,其中有82.6%的人为在职者,9.2%的人为学生。最后调查显示,其中有75%的人认为自己是“穷忙族”,12.7%的人表示“不清楚”自己是否为“穷忙族”,也有12.3%的人明确表示自己不是“穷忙族”。
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向着“穷忙族”这一群体靠拢,其中不乏一些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甚至是拿着每月近万元收入的办公室白领。
刘先生在一家外企公司担任主管职务,对于他来说,经常过着工作繁忙、手机24小时开机、朝九晚五的忙碌生活,虽然薪水不低,但也经常会遇到入不敷出的尴尬。
当问他为什么属于穷忙族的时候,刘先生坦言,“我虽然工资高,但赚的都是辛苦钱。既然工作已经那么辛苦,当然要好好犒劳自己。我就是拼命赚钱、拼命花钱的那种人。而且平时由于工作的关系,一些应酬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开销和收入仅仅能维持一种大致平衡的状态。”
刘先生的话,有一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味道。新款手机又上市了;爱车又需要“美容”了;有贵宾到访,又要请客了。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表面上工作忙、工资高的白领,但实际上却是消费的奴隶,社交的仆人。刘先生自嘲是个“高薪穷光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调查后显示:60.9%的人认为“穷忙族”拼命工作却得不到回报、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压力过大,竞争激烈;48.9%的人认为原因是“穷忙族”缺少合理的人生和职业规划;39.5%的人认为是由于起点太低机会太少;26%的人认为是太急于求成、反而容易受挫;24.5%的人认为是盲从、随大流造成的;18.8%的人认为是由于耐心不够。
谈到社会压力大,竞争激烈,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沈洁(化名)格外有感触,她告诉记者:“我们这行基本工资很低,主要靠的就是业绩,而想要业绩好的话,客户就要多。为了让自己的客户更多,所以我就需要不断请教资深前辈获得一些不外传的经验,也要不断通过一些方式打通各方面的关系。搞好这些,工资的一半儿几乎就没了。”
作为图书销售人员,沈洁工作格外卖力。“卖书实际上就是‘卖人’”,她调侃说,“只要人家喜欢你了,愿意和你沟通了,订单也就会有了。所以,不管花费多少,只要能让人家‘喜欢’自己,事情就好做了。”
因为不想一直当普通业务员,沈洁只能努力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忙着增强图书出版发行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以便有机会高升。所以大部分时间,她不是在车上度过,就是在应酬,要么就是加班到晚上八九点,成为办公室的“守夜人”。
在这次调查中,像沈洁一样,有强烈上进心,因竞争激烈而感到压力的人就占88.1%。
对此现象,国家心理咨询师王闽分析,“穷忙族”感到压力很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价值观的问题。“感觉自我价值得不到认可,这主要还是从金钱角度衡量的。年轻人应该从整个工作职业生涯来看长远的目标。”
当然,也有人认为,造成穷忙一族不断奔忙而没结果的原因与个人欲望不断膨胀密不可分,有网友在论坛中写道:“有的人,没钱的时候买个二手手机就是他最大的心愿,在月薪1500元时就想买个电脑,等到工资3000元时就盘算着买台高档IBM……薪水增加的同时,个人期望也在上升,于是不断地为达成心愿而忙碌、奔波。”
不过也有人并不觉得个体欲望的膨胀是主要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个体的生存压力确实在增强,容易产生盲从、攀比的心理也在所难免,但是这并不具有普遍性。
专家认为,问题的关键恐怕还在于社会阶层中的“结构性危机”,换句话说就是户籍、收入分配、教育等诸多领域的不公正,而造成的“精英寡头化”和“底层人固化”,阶层与阶层之间的流动越发困难,即穷人越来越难变富。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先生曾将“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的原因归结为两点,其中之一就是制度性的转型,像巨大的离心机将一些人当作抛物线扔出了资源分配的核心。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们的人很多,但我们的机会很少。社会各行业精英所组成的强大方队,掌握着各层面的话语权,普罗大众要想向上流动,除了‘穷忙’之外,还有什么办法?”正因为如此,为了获得更优质的生存质量、实现更美好的生存未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穷忙族”这一队列中。在这里,所谓的“穷忙”,我们不能简单地就将其理解为赚钱满足欲望消费,而是通过更大的努力付出去寻找机会。
至于如何才能摆脱“穷忙”这种状态,一部分人认为心态很重要。有人在博客中写道:接受这个事实,仔细分析原因,不要自暴自弃,就算忙,也要忙的有条有理,把自己的日常工作做个分析总结,自然能走出这种状况,毕竟工作是一时的,人生的道路很长,不需要因为一时的失落或者不顺,影响整个长远的发展,或许这是一种必经的阶段,尤其是刚起步的时候,也许你现在的努力,在未来会有更大的收获呢。
刘熙海在一家旅游公司做文案策划,对他来说,出差、加班已是家常便饭,他承认自己虽然也属于穷忙一族,但是对此却并不悲观。他说,“每天除了正常上班外,还要陪领导吃饭喝酒,可我对目前状况还算满意。相比公司其他人而言,我付出的很多,但得到的却比别人少,不过我相信这只是暂时的。”言语之间,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自信。
具备了良好的心态,要做的就是自我学习,做好人生长远规划,即使是穷忙,也要让自己忙的有目标,有价值,而不是盲目地瞎忙。有网友发帖打气,“每一个工作经历都会有所收获,关键在于心态的转变,多动动脑多思考,一份机械化的工作,绝对会做的跟别人不一样,而这就是你的价值,在职场上创造出自己的价值是很重要的一环”。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提醒广大青年,“穷忙”在职业人生之初出现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在职业人生中一直出现,就应该引起警惕,以免走极端。同时,他还表示,应对风险的能力以及面对风险时及时调整心态的能力比学到多少文化和技术更重要。青年人在初涉职场时,不应该过分考虑物质条件或附加条件,最好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
由此,不难看出,走出穷忙族的“泥沼”,就要靠政府、社会、企业与个人几方面的共同努力。个人的努力必不可缺,但在政府方面,也应该不断出台符合经济规律、有利于社会良性发展的有效公共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大力解决诸多悬而未解的民生难题,诸如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只有这样,将公平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机会赐予给处于社会最基层的每一位公民,才能彻底消弭所谓“草根”阶层向上流动的重重压力,也是拯救“穷忙族”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