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谨慎运用“谨慎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谨慎运用“谨慎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谨慎性”是会计对经营环境中不确定性因素作出的一种反映,实务中对“谨慎性”的运用出现了谨慎不足和谨慎过度两种极端情况,如何谨慎合理地运用“谨慎性”,文章就此展开分析研究。

关键词:谨慎性 合理 不确定性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167―02

一、关于“谨慎性”的介绍

“谨慎性”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一项内容,它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对“谨慎性”都有明文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第: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关于“谨慎性”是这样规定的:

第十八条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企业会计制度》第一章总则第十一条中关于“谨慎性”是这样规定的:

第十一条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十二)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谨慎性”的实质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所以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即企业财会人员在面临不确定因素而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

在会计实务中有很多情况都会运用到“谨慎性”。如在资产的初始计量方面,租赁租入固定资产,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公允价值和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之间的较低者作为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又如收益确认方面。对价款收取采取递延方式的,接应收账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差额先计入未实现融资收益。不确认当期收入;再如或有事项计量方面,债务重组中涉及修改债务条款的,债务人应将或有应付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而债权人不应确认或有应收金额,不得计入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

二、“谨慎性”在我国会计实务中运用两个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引入“谨慎性”,其初衷是为了增强企业抵御风险力,加大企业经营安全风险系数。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企业必须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才能将风险或损失限制在最小范围内。“谨慎性”宛如一把双刃剑,运用合理,会使会计信息更真实可靠,运用不当,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而现实情况是,很多企业没有合理运用“谨慎性”,往往出现两个极端:谨慎不足与谨慎过度。

1.谨慎不足。谨慎不足在实务中主要表现为对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未计提减值准备。随着垒球经济的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面对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等长期资产减值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为真实反映企业长期资产的价值,当估计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小于资产的账面价值时,应当对该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实务中很多企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资产所面临的减值风险没有正确的认识,也就谈不上估计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和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2.谨慎过度。谨慎过度在实务中主要表现为计提秘密准备和隐匿资产。由于“谨慎性”本身所具有的倾向性、不平衡性以及实务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随意性,使得其在应用过程中要拄意适度(防止过度)。笔者见过某企业过分悲观估计金融危机对其影响而将其库存存货奎额计提跌价准备。从而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得不到准确披露,损害报表使用者的利益。这种极端的谨慎不仅有悖于会。计真实可靠原则,也违背了“谨慎性”的初衰。

三、如何谨慎运用“谨慎性”

1.正确理解“谨慎性”。尽管广大财会人员对“谨慎性”有一定的了解,但真正领会“谨慎性”深刻内涵的并不多,绝大多数会计工作者时“谨慎性”的认识还停留在字面上。更有部分财会人员把“谨慎性”简单的理解为“宁可高估损失,不可多估收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想要正确合理运用“谨慎性”。难度很大。广大财会人员应该认识到“谨慎性”是一项核算风险的原则,是对实际成本计价的补充,“谨慎性”要求会计人员应当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客观合理的估计,并将其反映在会计信息中,防止虚假利润和不实资产。

2.牢固树立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观念。从目前实务情况看;无论是谨慎不足还是谨慎过度,都不完全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多的是企业主观上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刻意对“谨慎性”的误用或滥用。{日的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回的。根据这一规定。以前期间导致资产减值的迹象全部或部分消失时。企业应当将以前确认的减值损失全部或部分转回。然而,我国许多企业利用减值转回的规定人为调节利润,完全不符合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要求。因此,广大会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观念,要明白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真实性可靠性是在“谨慎性”之前的,“谨慎性”必须在维护真实性可靠性的基础上加以贯彻和运用。值得一提的是,新的会计准则中已明确规定已经提取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

3.合理量化各种不确定性。前已述及“谨慎性”之所以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占有一席之地,根本原因是不确定性的存在,而“谨慎性”运用的合理与否则与不确定性的高低程度有关。一般说来,不确定性程度高的,合理运用“谨慎性”的难度相对大一些。何谓不确定性程度高,何谓不确定性程度低,问题的关键是对各种不确定性进行合理的估算。我们可以将存在不确定性的经济事项各种可能的结果以及每一种结果发生的概率统计出来。然后再用统计学上求期望值的方法来求最可能的结果。对不确定性进行量化后。在“谨慎性”的使用上主观性就小多了。

4.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从会计实务看,很多使用“谨慎性”的情况是在对预计损失的确认与计量上。这不仅需要专门的知识与经验,而且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企业的财会人员由于缺乏独立性。往往很难准确、客观地对预计损失作出合理的估计。笔者认为,预计损失的估计不应由企业财会人员完成,而应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公司、工程造价公司、律师事务所等专业社会中介机构来完成。理由如下:一方面,损失评估需要有较多的专业知识,如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资产项目的损失估计,专业性很强,这不是财会人员能胜任的;另一方面,企业财会人员自估损失也容易助长其利用评估资产价值和损失而达到人为调节利润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中介机构无论从专业知识角度看,还是从独立性的角度看,都是最合适的。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公司、工程造价公司、律师事务所等专业社会中介机构所做的损失估计也是最客观、最专业、最准确的。

5.对“谨慎性”的运用进行必要约束。在有关“谨慎性”的会计实务中,可以对“谨慎性”的应用前提和应用条件进行必要的约束,减少会计大员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在这一方面,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例如,美国对存货应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规定了“(1)预期销售价格会下降;(2)制成和销售存货的成本将增加”两项应用前提,并且规定存货的市价只能在一个有上下限的范围内应用。此外,美国规定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额不能超过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由于这些约束条件的限制,使得有关“谨慎性”的会计程序与方法将主要依据客观前提而定,减少了操作上的随意性。

6.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和企业会计政策范围作出的判断性估计和决策。其主要特征是在会计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在没有明确的规章可循的前提下所做的经验判断。从“谨慎}生”在实务中运用的情况来看。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还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第二,会计人员应系统的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第三,会计人员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加强后续教育。

7.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报表附注作为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广大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关注和重视。财务报袁附注不应该只是财务数据的延伸,也不宜仅局限于财务数据,而应包含财务数据以外的重要信息。由于每个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不同,即使同一企业,其在不同时间。不同经营环境下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也有所不同,“谨慎性”的运用的时间、范围和程序也势必不同,因此有必要在信息披露中充分说明“谨慎性”运用的时间、范围和程序,揭示因“谨慎性”的运用而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的影响。充分的信息披露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从而使广大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更加准确掌握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

(责编:贾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