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字之差,利润倍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字之差,利润倍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什么规模化的B2C企业,很少听到有赢利的?”半年前,一家VC这么问过我。

要研究利润,就必须先研究成本,销量大于成本就是利润。如果进一步分解成本结构的可控性,就会发现,决定利润正负的关键,在于销售成本:新客户吸引成本、商品交易成本、老客户维护成本。

广告就属于典型的新客户吸引成本,比例最大,弹性也最大;店铺租金、卖场扣点、网购配送费等等,则属于商品交易成本,边际成本可以递减,但属于刚性成本,省不了多少;会员特价、会员DM等老客户维护成本,比例微乎其微,但投入产出比却是巨大的。

显而易见,在单位成本的投入下,客户资源的利用率(渗透率、成交率、客单价、二次购买率),直接决定了企业是亏损、持平还是盈利!

但目前关于客户资源利用方面的营销实务,稍微有点成体系的,只有CRM(客户关系管理)。从上世纪90年代末进入中国,CRM凭借其洋背景,快速完成了对中国企业的普及教育,但CRM作为一种战略性的理论研究系统,在可执行、可复制、可量化、可获利方面,具有制度性的缺陷。

也就是说,CRM只给出了一个客户关系管理的战略性方向,企业到底如何开展CRM?如何让CRM带来可量化的利润?如何对CRM的投入产出进行绩效评估?等等,还是语焉不详的。

于是,CRM的软件也买了,终端POS系统也装了,服务器也置办了,最后CRM变成了“会员资料+促销短信”,能搞出个生日特惠折扣,已属CRM九段了!

要想全面提升客户资源的利用效率,必须让客户关系的管理工作,能左右客户在整个销售环节中的行为,并让它变得可执行、可量化、可获利。所以在CRM(Customer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的基础之上,我们提出了CPM(Customer Pleasure Management客户愉悦度管理)系统,其目的很简单,全面提升单位客户资源的渗透率、成交率、客单价和二次购买率,在单位销售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提升单位客户的产出,进而实现利润倍增!

愉悦度

关键点:对我们提供的商品和服务,选择“非常满意”的会员,其访问网站的频率,比选择“基本满意”的会员,高出约6倍。

这里面涉及到两个基本概念,什么叫“非常满意”?什么叫“基本满意”?就如同中国菜谱里经常出现的一些词语一样:放盐“少许”,然后“微火”焖煮“片刻”。谁能告诉我“少许”是多少?“片刻”是几刻?要知道,客户满意度是整个CRM的基石和核心,什么是很满意?什么是基本满意?什么是不满意?正是因为无法量化满意度,从而让整个CRM体系,只建立在管理者的定性评判基础之上。

在中国,如果一项工作的评判标准是定性的,是主观的,那我可以毫不夸张得讲:这事不靠谱。CRM为什么进入中国这么多年,光闻楼梯声,不见人下楼,正缘于此。

但在CPM(客户愉悦度管理)的体系里,“愉悦度”取代“满意度”,从而第一次让客户关系工作,实现了可量化、可执行、可检查。

什么叫“愉悦度”?愉悦度就是超预期的满意度。而对“预期”的定义,就是公众对特定行业、特定服务、商品,所约定俗成的优劣标准。

譬如制鞋行业的售后服务,一般情况下都提供6个月免费包修服务,这就是“预期”,当奥康、热风对其售出的皮鞋,承诺终身免费包修时,超预期满意度――愉悦度就这么产生了。

再比如B2C行业的瓶颈之一――配送。在淘宝网上,小店普遍采用申通、圆通等快递公司,长三角隔天到,这就是消费者对网购配送速度的“预期”。但如果你能做到当天到,“愉悦度”就产生了。这也是为什么卓越、当当、Vancl等B2C品牌自建配送渠道,以实现极速投递的原因之

同样,面料、工艺、包装、投诉、售后……所有会和消费者产生接触的环节,都可以建立可量化的“预期标准”,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得比“预期”好一点点,集腋成裘,你的会员岂能不“愉悦”?

在对5万个已购买会员样本的参数统计发现,当会员对我们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感到非常满意的,其在购买行为发生后,继续访问网站的频率,几乎相当于一般满意会员的6倍。

多一次访问,就意味着多一次购买的可能。极速响应链

关键点:山于厄法在第一时间对消费者的订单请求、配送抱怨、服务投诉进行响应,我们曾在一个月内遭受过25%的汀单取消和拒收。

在传统的企业经营过程中,我们讲得更多的是供应链,尤其是随着欧美四大快时尚巨头陆续进入中国,“极速供应链”成为一个相当时髦的术语。但它毕竟只是企业的一个内循环机制,提高了周转率、降低了成本,从本质上讲,它并不能为企业创造额外利润。

企业的利润,源自于外循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循环,即需求和供应之间的循环。当需求方发出信息时,如果供应方能做出响应,一个循环产生了;响应速度越快,则意味着单位时间里,循环的频率就越高:更高的终端访问次数、更高的产品咨询次数、更高的产品购买频率、更高的单位贡献率、更高的单位利润!

CRM为什么始终无法“产业化”,其根源在于决策者无法判断,CRM是否能带来额外的利润。因为CRM关注的是,客户和品牌的静态关系,没有循环的关系,是无法创造价值的,这是最基本的商业规律。

在CPM(客户愉悦度管理)看来,要让会员的愉悦度产生额外利润,就必须形成一个“极速响应链”机制,对客户的任何一个小小的信号,都必须作出响应,作出极速响应。发出信息――作出响应――产生反馈――再进行响应……销售和利润就是在循环中产生的。

举两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响应链”案例:

在上海的某个百货商场里,逛了半天了,也试了半天了,横看竖看都还比较满意,于是你终于决定购买这件衣服了。专柜导购会非常热情地询问你,是现金支付呢,还刷卡?并表示非常愿意代劳去商场的收银台排队埋单。

你可千万不要感动,以为对方真的很有服务上帝意识(CRM),事实上,专柜导购之所以主动表示代劳埋单,是为了让响应链极速循环(CPM)――顾客已作出购买信号,企业应快速地作出响应,协助其进入收银环节,从而完成一个完整的购物循环。如果只是把收银小票交给顾客,她在走向商场收银台的过程中,就有可能被其他的品牌所吸引,进而改变购买决策。这在卖场营销中,叫做“跑单”,CPM称之为“响应链中断”。

大家有空可以拨打一些电视直销公司的订购热线,在整个通话过程中,那些优秀的CSR们,一直在重复一句话:要不要帮您订一个?你打了这个电话就意味着一个购买信号,她们的工作就是让这个信号循环起来。

另一个典型案例我亲身参与过。

有一名会员,之前一直未购买过我们产品,有一次她在网站后台咨询了一款商品,由于当时还未开通实时在线咨询功能,当我们发现这条消息时,已过去了半个多小时。按常理大家一般都会选择站内回复,至于对方能不能看到,谁也不会去操这份闲心。但在CPM看来,响应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信息循环,如果对方无法收到响应信息,那么回复也就失去了价值。所以,我们对这条留言进行了短信和OB双重沟通处理,最后,订单成交了。奖励未来能带来利润的客户

关键点:在我们的第一个经竹年度里,70%的销量,是由发生过两次及以上购买行为的忠实顾客创造的

为什么新品牌搞促销比较喜欢搭赠品?

为什么酒店比较喜欢餐后送券?

为什么同样是打折促销,老会员的踊跃度,远远超过新会员?

这些现实的营销问题,CPM(客户愉悦度管理)把它归纳为――不同层级的客户,需要不同的刺激,才能实现愉悦度最大化;同样的资源,当其匹配到不同层级的客户身上,产生的贡献也是不同的。

为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CRM也曾经提出过“客户等级管理”,但这种带有明显促销歧视和按贡献排座次的山头主义,很难在营销实践中应用。譬如较为普遍的“会员等级匹配会员折扣制度”,就是一个典型的CRM式失败案例。

为什么说其失败?

一方面,终端在执行的时候,导购为了拉销量,经常会阳奉阴违,用更高级别的会员卡借你使用,以诱使你下单,于是会员等级奖励制度,就失去了公信力。

另一方面,不同等级不同折扣的歧视促销方式,会让一部分低等级的会员产生抵触心理:同样一件商品,凭什么我要比别人多支付那么多钱啊?做零售的永远要记住这句话:消费者是不讲道理的上帝!

说其失败,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企业还在使用这一会员制度?这正是CRM的悲哀之处!

CRM的客户等级分类和管理,是孤立地以客户现状为划分标准,“坐、上坐、请上坐;茶、上茶、上好茶”,视贡献定级别。这种方法符合企业经营者的普遍思路,但不符合企业经营的普遍真理:企业的发展,不取决于现状,而取决于预期。什么样的顾客,才是优质顾客?才是对企业发展有贡献的顾客?才是企业值得消耗资源去维护的顾客?这显然不能以购买历史为评判标准,而应该以购买预期为评判标准。

打个比方,一个顾客在半年前一次性购买了一大堆商品,按照CRM思路,他应该算是一个优质顾客,值得投入成本让渡利益。但如果这个顾客对商品和服务很不满意,而且在此后的半年里,再也没有光顾过该品牌,显然他又不能算是一个优质顾客,不值得在他身上浪费太多成本。

CPM主张,为了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必须以购买预期为目标,以历史行为、销售贡献、愉悦度为三维坐标,进行族群分类。单位时间内的访问次数、购买次数、购买金额、最后一次访问和最后一次购买的迄今时间、商品和服务的愉悦度,这七个核心参数,匹配以不同的权重,就能得出每个会员的预期购买指数,指数越高,预期购买的可能性就越大!

把奖励给那些明天就能带来利润的人身上,这就是族群分类的目的。

个性化的软商业沟通

关键点:在对近1万个样本的跟踪统计发现:从不进行后续关怀的老会员,和每个月进行一次有效沟通的老会员,两者的购买频率相差近1倍。

打开你的手机,数一数,你每天会接到多少条商业推销短信?

10条?20条?

那又有多少条短信让你眼前为之一亮,甚至还登录了短信上的网址,或者拨打了短信上的电话?

1条?还是1条都没有?

这是整个中国营销界的耻辱!也是CRM的耻辱!

“商业短信”成了“垃圾短信”,顾名思义,就是短信内容如同垃圾一样,对接收方毫无价值可言。可这又是一个悖论,因为除了一小部分真正意义上的垃圾短信外,大部分所谓的垃圾短信,实际上都是你之前所消费的某些品牌,通过你的会员资料发的商业短信,既然买了产品办了卡入了会,那就表明投了对方信任票。回过头来,人家给你发条促销信息,纯属好意,你却怪人家短信骚扰,岂不冤枉?

溯源原罪,我们会发现,垃圾的种子,其实在一开始就已经埋下了。品牌和会员之间是什么关系?CRM的终极目标,是客户对商品和服务的满意度,自然,它对客户关系的定位,也肯定是供需关系――品牌提供商品、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既然是供需关系,那么品牌在推行CRM体系时,其和会员之间进行沟通的目的,也只有一个――维系供需关系!企图也只有一个――推销!

消费者厌恶的并不是商业短信本身,厌恶的是推销,厌恶的是强加于人的、裸的商业目的!

“Hi,lily,9月15日你购买的蚕丝秋被还满意吧?蚕丝被换季不能暴晒,更多小常识马上登录LOVO网站。把你的收纳方法告诉我们,还可以得到50元冬被折扣券。”

这是我们每天都在自动化进行的,众多个性化短信中的一条。CPM在管理会员的愉悦度时,一贯坚持“个性化的软商业沟通路线”,

“个性化”是标签,“软商业”是策略,“沟通”是目的。

个性化的目的,是为了拉近距离、放松警惕、建立信任,提高商业信息的主动阅读率,迎合每个会员的自重感,进而驱使他们做出我们最乐意看到的行为。在CPM体系的数据库中,会员的每一个行为(包括访问、咨询、购买、投诉等所有和品牌的接触行为),都可以设置为自动触发字段,并匹配预设的内容进行客户关怀,这便是个性化。

互动

关键点:同样的折扣幅度,设置了互动参与环节的促销活动,比传统形式的促销活动,高出约60%的销售贡献。

在做品牌三维模型研究时,关于品牌忠诚度,其定性指标中有一项,叫“购买决策参与度”――即消费者在作出购买决策时,对商品信息优劣甄别的参与程度。参与度越高,品牌忠诚度往往也会越高。

譬如买饮料,许多消费者一般都是冲进便利店,拎了一瓶就走,很少有拿着两瓶饮料,比较来比较去纠结半天的,购买决策的参与度很低,所以饮料行业品牌忠诚度普遍都不高。

保健品行业有一损招――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越是简单的原材料,简单的机理,就整得越复杂。从山顶洞人开始说起,一直说到美国宇航局,搞得这么玄,目的只有一个,提高消费者参与度!消费者参与度越高,购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提高参与度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互动!在互动中为购买决策培养愉悦的情绪――现代医学早就证明,人体处在愉悦状态时,会大量分泌荷尔蒙,而荷尔蒙会让大脑更亢奋、更冲动、更容易作出决断。要知道,任何购买行为,都是冲动的,对于女性而言更是如此。

鼓励你试衣服,并在试的过程中,大声的真诚地赞美你。这种最基本的互动式愉悦度培养,在商业零售中已是必修课。

不是卖衣服的怎么办?没有实体店铺怎么办?水无常势、兵无常形,只要紧紧抓住互动的两个基本要素――让客户表现、给客户利益,消费者就会被品牌牵着鼻子走了。

上海有家川菜馆,店小生意火,等位是常事。等个一二十分钟还可以饿着肚子忍耐,要是等个半小时以上还没着落,实在有些让人窝火。于是店老板想出了个绝招:所有等位的人,都发一九宫魔方,能拼成清一色的,统一打九折。见过等位等得热火朝天、眉开眼笑的吗?这就是CPM互动的力量!

在做B2C时,我们大量尝试了各种在线的CPM式互动,旨在以互动拉升在线的订单转化率。譬如太空记忆护椎系列主题中,通过脊椎亚踺康测试,让消费者自动对号入座,在年终孝心礼包专题,鼓励会员“大声喊出你的爱”,并对这些参与会员,进行礼包抵扣券奖励!如此这般的CPM式互动,林林总总、枚不胜枚举。从我们长达一年的样本数据跟踪,CPM式互动,至少带来了60%以上的成交率提升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