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针药并用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针药并用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早中期糖尿病肾病(DN)的较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54例DN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口服糖适平或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针刺组在此基础上,针刺肝俞、胃脘下俞、脾俞、肾俞、关元等穴,两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两组疗效及血p。一微球蛋白(β2-MG)、尿β2一微球蛋白(μβ2-MG)及血脂的变化。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6.7%;针刺组β2-MG、β2-MG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均P

[主题词]糖尿病肾病/针灸疗法;针刺疗法/方法;β2微球蛋白/血液;β2微球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因此DN早期的积极治疗,对于延缓和减轻病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笔者运用针刺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观察病例54例,病例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理疗科及内科门诊,根据DN的分期按分层随机设计方法分组,分为针刺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2.77±8.29)岁;糖尿病病程平均(15.26+5.11)年,DN病程平均(24.08±4.10)月。对照组24例,其中男10例,女14例;平均年龄(62.29±7.18)岁;糖尿病病程平均(15.12±4.63)年,DN病程平均(23.29±3.12)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分布情况经X2检验等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前主要症状分布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本组研究对象均按WHO(1985)规定的诊断标准确诊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DN诊断分期参照Mogensen制定的标准,选择第Ⅲ期和第Ⅳ期DN患者,并且排除能引起尿蛋白增加的其他原因,如泌尿系感染、运动、原发性高血压、心衰、酮症酸中毒等。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常规饮食控制,限制每日蛋白摄入量(每日0.6~0.8g/kg);根据患者的情况,口服糖适平30~60mg,每日3次,或予胰岛素皮下注射,使空腹血糖控制在6.0~8.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8.0~10.0mmol/L。30天为一疗程。

2.2 针刺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针刺治疗。取穴:肝俞、胃脘下俞、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太溪行捻转补法;其他穴位行小幅度平补平泻捻转手法。留针20分钟,每日针刺1次,连针6天后休息1天,连续治疗30天为一疗程。

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3 观察指标

(1)症状指标: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按照临床症状轻、中、重度不同,分别计1、3、5分,症状消失计为0分,进行中医症状积分计算。(P

4 典型病例

刘某,女,62岁,2002年8月23日初诊。主诉:双下肢时有浮肿1年。病史:2型糖尿病病史13年,长期服用优降糖、二甲双胍、达美康等药,血糖未得到良好控制,空腹血糖波动在8.7~12.6 mmol/L。近1年多时有双下肢浮肿,查尿蛋白(+),确诊为糖尿病肾病,服西药疗效不显。诊见:口干,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双下肢浮肿,舌质黯红,边有瘀点,苔白,脉细弱。查:β2-MG。

(2)实验室指标: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的血脂[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采用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

2.4 统计方法

所得资料运用SAS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3 疗效观察

3.1 中医症状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积分减少≥80%;有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或加重,积分减少<30%。

3.2 治疗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疗效比较见表2。

两组疗效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比较见表3。

针刺组血β2-MG、尿β2-MG显著性下降3.69μg/mL,μβ2-MG 2.35μg/mL,TC 6.9mmol/L,TG 2.03mmol/L,HDL 0.91mmol/L。中医诊断:①水肿,②消渴;西医诊断:糖尿病肾病。治则:益气养阴,补肾健脾,活血利水。依上法进行针刺治疗,共治疗30天,期间口服糖适平60mg/d,开搏通12.5 mg/d,症状基本消失,双下肢浮肿消失;查:β2-MG 1.82μg/mL,β2-MG 1.09μg/mL,TC5.7mmol/L,TG 1.9mmol/L,HDL 1.30mmol/L,属显效。

5 讨论

中医虽无DN的病名,但早有对DN的描述,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属于中医学消渴、肾消、水肿、关格等范畴。如唐代・王焘《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方》云:“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又云:“渴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脚先瘦小,阴痿弱,数小便者,此是肾消病也”。本病病程长,机体处于脏腑阴阳气血失衡的状态,取背俞穴以扶正固本,调节脏腑功能;关元、肾俞、太溪具有益气养阴、补肾健脾之功;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能补脾胃,益肝肾,利水湿,活血祛瘀。诸穴合用,标本兼治,共奏益气养阴、补肾健脾、活血化瘀之效。

近年来高脂血症介导和加重肾损害的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DN病人常合并脂质代谢紊乱,血胆固醇浓度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与肾功能的减退呈正相关。因此,降低血脂在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肾病中极为重要,有效地降低血脂含量,可延缓肾小球硬化。本研究针刺组TC、TG明显下降,HDL显著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针刺对DN脂代谢异常有良性的调节作用。β2-MG是一种小分子蛋白,其代谢仅靠肾脏,可以从。肾小球自由滤过,其中99.9%以上由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和降解。因此,血β2-MG能精确地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尿β2-MG能反映肾小管的功能。本临床研究发现针刺后血、尿β2-MG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存在显著性意义。说明针刺对DN早期肾功能有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