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给小学生戴上哲学“眼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给小学生戴上哲学“眼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改革的主题词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是:“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今天,人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过去教育中只强调知识本位的做法,失去了对人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失去了人的自由发展,继而失去了最富生命力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我认为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如果能进一步引导其以哲学的眼光来看待世界,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为学生准备了最理论化、系统化的方法论、世界观,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底基。

一、通过实践认识真理的“眼镜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出真知”,即指一切科学知识,皆来源于实践。没有实践,知识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实践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必须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空间,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学生才会从感性的认识深入理解到知识的本质和规律,明了“实践第一”的观点。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学生通过主动地进行操作、感知、观察、猜测、推理、交流验证等活动,在自主实践中最终探索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个知识结晶。正如波利亚所提出的:“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当学生亲身经历实践―认识―实践―认识……的运动过程,于感受生命价值的同时也领略到实践才是通向真理的光明大道。故而,现代教育理论一再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听科学”。

二、遵循客观、承认主观的“眼镜”

在实践中认识了规律后,就必得依“律”行事。即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情况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否则必将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20世纪末,人们乱砍滥伐导致沙尘暴灾难就是典型的历史教训。所以让学生建立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态度是相当有必要的。数学课堂,只要有认识,就会有错误,“错误”中包含了认知个体大量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它客观地反映着个体的心理特点。这时,若教师善于利用形形的“错误”,给学生提供回顾、分析、辩解、总结等机会,学生就会感受到客观规律的不可违背性。我在教学完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出示两道题目:135×26+135×74,8700-26+74,请同桌讨论这两题的解法,要求怎样简便怎样算。很快,学生就有了主意,我请他们将自己的想法板书下来:

(1)135×26+135×74

=135×(26+74)

=135×100

=13500

(2)8700-26+74

解法一:

原式=8700-(26+74)

=8700-100

=8600

解法二:

原式=8700+74-26

=8774-26

=8748

第一题,他们都采用乘法分配律求解,理由是26+74可以凑成整百数和135相乘,使计算简便。至于第二题就有了分歧,出现了两种解法,到底谁是谁非?我请同意解法一和解法二的学生各派一个代表上台为自己辩护。以下就是两个小代表的辩护词。甲方说:“26与74正好凑成100,能使计算简便。”乙方反驳道:“回过来看,计算的第一步8700-(26+74)应该等于8700-26-74,而不等于8700-26+74,这是减法的基本性质呀,所以你们求出的是8700-26-74的结果。我们不能违背定律规则,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样只会得出错误的结果……”话还没讲完,对方已经心悦诚服,握手言和了。“是的。”我总结道,“做任何事都必须先考察清楚是否合乎情理,合乎事物的客观规律,这样才能保证其方向的正确性。”当学生感受到这世上没有惟我独尊,只有惟“理”独尊时,也就懂得了个人的任何想法,或者主观愿望必须建立于一定的实际基础,遵循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这样才会切实可行,有望成功。地球不会随着“我”而转,而“我”大可以随着地球转。

三、不拘有限眺望无限的“眼镜”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启示我们:“在宇宙中,一切大小,多少都是相对的,个人的认识作用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苏轼在《赤壁赋》中就曾写下“寄蜉蝣于天地,缈沧海之一粟”等语句,概叹人在天地间的渺小无知。数学教师又如何向学生渗透认识的相对有限性和知识的无限性呢?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视野。不学古人请君入瓮,用各种各样的栅篱来圈制学生的想法,而要请学生“出”井观天,甚至让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请看一位教师在“时间单位”一课中的做法:

(1)拓展思路:除了书上介绍的年、月、日、时、分、秒、世纪这些时间单位外,你还知道哪些时间单位?(旬、周)

(2)判断设疑:最大的时间单位是“世纪”,最小的时间单位是“秒”,对不对?自由发表意见。如果不同意,请用自己的见闻来反驳。

(3)开阔眼界:出示信息,1宇宙年≈2亿2500万年;1卡尔巴≈43亿2000万年;1那诺秒=0.000000001秒。

(4)猜测探索:还有没有比“世纪”大或者比“秒”小的时间单位呢?请同学们课后探索。

(5)畅怀大谈:通过进一步认识新的时间单位,你有何感想?

原本学生几乎都理所当然地认定最大的时间单位就是“世纪”,最小的时间单位就是“秒”了,可是教师突然间反问的设计,让学生尽谈自己的见闻,甚至向学生又当场介绍一些比“世纪”大,比“秒”小的时间单位。在最后的畅谈中,学生深有感触地谈了许多精彩的想法:“只能说我们在小学所学过的时间单位中,‘世纪’最大,‘秒’最小。”“不能认为自己什么都会就骄傲自满。”“我想长大后研究比‘那诺秒’还小的时间单位或比‘卡尔巴’还大的时间单位。”教师不是停留在传递教材本身的文字信息上,而是带着养成学生不拘有限眺望无限这种哲学观念的想法深入开发教材,使学生从中领会到知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真理无限而人类的认识有限。也渗透着这样的观点:要适应不断前进发展的社会,就得依仗接纳百川的胸怀和展望未来的意识,“活到老,学到老”。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