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课,让“语文”味更浓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课,让“语文”味更浓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把这两字分开就是语言、文字。叶圣陶老先生对“语文”二字的解释就非常精辟:“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可见,在语文课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语文素养提升的必要手段。可是,看看现在的课堂,除了繁琐的内容分析,就是不分层次的朗读;要么是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教师一言堂;要么是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学生读书有口无心。语言文字的训练被不同程度地忽视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变淡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似乎也变得模糊了。

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学科。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并落到实处,在此过程中,让学生的领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一、找准训练点,精心预设

每节课预设是不可缺少的,精心的预设可以促成灵动的生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全面了解教材,全面解读学生的学情,不仅要备教学内容,而且要备教学方法,也就是要备“教什么”和“怎样教”。教师多一份艺术性的预设,学生就多一份生动的生成。因此我们要找准课文中的训练因素,抓住一个或几个训练点进行精心的预设。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六册《争论的故事》这一课时,我重点抓住课文中兄弟俩的两次对话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关注两次对话的提示语,关注两次对话的不同语气,关注描写两次对话的不同句式,然后进行练读,读出争论的语气,读出人物在争论时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明白:在描写一个激烈的争论场面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提示语来表示,可以采用反问句来表达强烈的语气。最后,创设一个争论的情境,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这个争论的场面。学生演得淋漓尽致,写得活灵活现,听说读写的技能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二、抓住训练时机,关注生成

课堂上,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出现了精彩的发言或发言中暴露出语言缺陷,这些都是训练的良好时机,也是宝贵的训练资源。

1.抓住学生失误的时机

课堂中,学生的发言是思想的一种外在表现,哪怕是错误,也是有源可究的。我们在教学时,要善于捕捉其中的信息,转化成训练的资源。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七册《一路花香》这一课时,有一位学生把课文第3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中“美丽的鲜花”误读成了“鲜艳的鲜花”。因为这两个词平常使用的几率太高了,潜意识里,几乎就是一个词语,所以学生误读是很正常的。其实,这两个词所表达的意思并不一样:“鲜艳”仅仅是指花的颜色,而“美丽”是写花给人的总体感受,“鲜艳”是“美丽”的一个方面。我灵机一动,这里正好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好时机:我先让学生说说描写鲜花颜色的成语,“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等成语都出来了。然后我提问:鲜花的美丽仅仅是颜色美吗?还有什么美?学生回答:还有姿态美。我再让学生说说描写鲜花姿态美的成语这样。“婀娜多姿”、“亭亭玉立”也出自学生之口。我再引导:很多花在一起开放那就更美丽了,“竞相开放”、“百花争艳”、“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等词也都出来了。这样一个练习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汇积累,而且为后文的理解奠定了基础:(1)破水罐看到这么美丽的鲜花感到一丝快乐;(2)破水罐的作用可真大。学生对课文寓意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2.抓住学生质疑的时机。

“学贵有疑”。课堂中,学生经常会提出许多有质量的问题,说明学生会学习,有强烈的求知欲,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呀。我们教师应该珍惜这些绝好的机会,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奥妙。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七册《春联》这一课时,新课即将结束,为了表扬学生学习认真,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巩固所有的有关春联的知识,我设计了“送对联”的环节。我送的对联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学生选择该贴在什么门上,该怎样贴。结果一切很顺利。我适时补充了对联的知识:贴对联应该从右往左贴。就在这时,有个孩子站起来问:老师,您送给我们的对联,我们以前就听说过,所以我们能判断上下联,可如果我们不熟悉的对联,我们该怎样贴呢?我抓住了这个时机,让学生们读读所学的春联,找找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的发音规律。学生们很快发现了规律:上联的最后一个字的读音都是第三声或第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的读音都是第一声或第二声。然后,我又设计了一个练习:巧对春联,我出上联,同学们对下联。学生们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体会了春联遣词造句的讲究,领略了汉文字的精妙。

三、突出训练重点,达成目标

每节语文课都有目标。无论是课前精心的预设,还是课堂中对生成的把握,都应该紧紧围绕目标。所以,语言文字的训练就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做到有重点,使课堂教学有实效。

例如: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五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一课时,我抓住了题目,设计了一个贯穿全文的问题:小骆驼为什么感到自豪?并且,根据这个问题练习说话:我应该感到自豪,是因为_____。课文的重点段教学都紧扣这个问题,练习说话。在学习完脚掌的作用后,我让学生练习说话;在学习完睫毛的作用后,再次练习说话;学习完驼峰的作用后,第三次练习说话。最后,小骆驼感到非常自豪了,是因为____。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说说,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清晰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小骆驼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本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落到了实处。

总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练中有目标,练中有情感,练中有趣味,让“语文味”在语文课上越来越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