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少一些限制,多一些“留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只要给了学生充分的“留白”和鼓励,少一些限制和约束,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求异创新的能力一定能得以充分的发展,他们人人可以创新,事事可以创新,处处都能够创新。
关键词 新教育 教学 培养 限制 “留白”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子从小在一个不大的房间里长大,很少出屋。有一天,母亲将小孩子带到屋外,结果,不论母亲怎样鼓动,她都离不开母亲,总是在离母亲不远的地方活动。后来母亲才明白,原来孩子在户外的活动范围,正是他房间的大小,他的行动已习惯了“限制”。
由此可以明白,为什么许多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在学习方式的转变和适应上是那样难。习惯了被动教育,习惯了约束和限制的学生,即使有了创新和自主的发展空间,他们也显得有些迟钝和措手不及,就像一个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在优越条件中的孩子,一下子被推到无依无靠的环境中,就会感到手足无措一样。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能力,让他们有活跃的思维、独到的见解、创新的能力,就必须对他们少一些限制,多一些“留白”。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创新的开始,没有问题意识,思维就难以活跃,因而也就难以有所创造。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敢于大胆质疑,大胆发问、勇于探究,成为一个“有问题”的学生,这应是新教育的出发点。正如李政道先生在复旦大学演讲时所说,什么是“学问”?学问就是学会怎样学习,怎样“提问”,简言之就是学会思考问题。
我国历来就讲究做“学问”,而我们现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是教学生学“答”。这样有意无意的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他们的创新能力。答案固然重要,但学习怎样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应在学习答案之前。
“学贵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要让学生愿意问,善于问,勤于问这才是我们的教学之道。所以无论是在校内校外,还是课上课下,都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状态,去思考、去讨论、去交流、去质疑、去提问。
2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国画大师在绘画手法上往往都很注意“留白”,这“白”就是学生想象的空间,创新的舞台。就如同诗词中的“意境”――“无声更胜有声”,有想象思考的空间,才会让人回味无穷。这种“留白”的手法正是我们新教育所推崇的,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确实值得借鉴,值得推广。
创新需要灵感,更需要思考的时间,教师在设计教学或提问时,应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而不是提出问题后急于找到答案,马上让学生回答,这样做往往会“事半功倍”;急于求成则会“欲速而不达”,长此以往还会让学生养成懒惰、依赖,不求上进的坏习惯。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尽量创设激发性的情景,提一些有创意的问题,并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全面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放下包袱,开动脑筋,全力以赴,收获新思想、新创意。
3鼓励学生新奇的想法和回答
中小学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当学生有了独到的意见与想法时,教师要给予积极地支持和鼓励,使他勇于表达,敢于表达,全面表达,进而形成热烈讨论的气氛。这正是我们新教育教学的起点。作为教师就应当学会欣赏学生的想象和创意,赞赏学生想法的离奇,从提问、作业到考试、习作都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有创新思维。
比如习作,开始一定要给孩子多多的肯定,无论他写什么,怎样写,只要把自己的思想、见闻、收获表达清楚即可,不要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不知所措;反之,教师少一些限制,多一些肯定和鼓励,让孩子多一些自主,孩子的写作兴趣才会被激发,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才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总之,无论课上课下,学习、生活,我们都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放开手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不怕出格,不怕离奇,越新越好。有梦想才会有现实,没有古代的“嫦娥奔月”,哪来今天的“神九飞天”?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给了学生充分的“留白”和鼓励,少一些限制和约束,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求异创新的能力一定能得以充分的发展,他们人人可以创新,事事可以创新,处处都能够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