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赵刚:依靠科技创新 建设生态文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赵刚:依靠科技创新 建设生态文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建设生态文明既是产业转型的目标,也是产业升级的手段。希望园区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符合生态文明的新兴产业里,进行大力投入和服务创新。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未来,国家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竞争力,使人们享受到发展带来的更多物质财富。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科技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带动了以清洁、智能、低碳、高效益为特征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来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选择了绿色发展战略,把实施绿色经济作为刺激经济复苏、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

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清洁技术、低碳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等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全过程,提高污染源头减排与过程控制能力,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进步对解决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支撑能力。

当科技园区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如何从科技的视角认识生态文明理念,厘清生态文明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帮助园区与企业解决结构调整和发展中的问题,从而快速跨越“生态改革”的阵痛期,步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轨道,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为此,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刚对以上疑问做出了详细的解答。

生态文明的科技视角

《中关村》:文明包括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赵刚:文明是一个系统,不同文明 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是辩证的关系。一个国家不能单纯为了发展经济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的提出非常重要,它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认识不断深化、不断丰富的过程的体现。

《中关村》:早在几年前,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的议题。如今,十报告将其提升到战略层面,在转型期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有哪些重要意义?

赵刚:“生态文明”这一概念在几十年前就已提出,囿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中国国情,人们对此观念的理解并不清晰。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当时在中国的一些政府文件及政策中,也可以看出国家对科学发展的重视。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很多地方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城市建设还没有搞起来,很多产业还没有竞争力。所以,即使国家已认识到保护环境的意义,但认识还不够深入。到了党的十七大,中央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主张,也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

而如今,十强调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这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适应时势的决定。首先,生态文明作为发展的目标和导向,对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和调整,就要向更环保、更节约、可持续这样的方向来发展;其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也带动了一批大的产业,例如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强了我国经济的竞争力,也能够带来民众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提升。所以说,十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既是产业转型的目标,也是产业升级的手段。

《中关村》:作为国家科技领域的专家,您如何理解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您如何看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赵刚:党的十提出用创新来驱动发展,所以,不论是产业转型升级,还是经济结构调整,包括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都需要用创新作为支撑。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建设对科技的需求将更强烈,生态的改善,需要科技在其中花更大的力量来解决产业发展和民生问题,例如城市空气的清洁,食品的安全,生活用水的干净等都需要科技作为支撑。从另一方面来说,生态文明也对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生态文明这条道路。

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从本质上说是一样的。可持续发展是强调生态要更好,生态文明是指我们的社会、生产、生活都要可持续。两者都在强调环境的友好、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等。

《中关村》:目前,在中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基础如何?重点要解决哪些问题?

赵刚:最重要的社会基础是中国老百姓提高了这方面的认识:即使收入增加了,物质生活丰富了,但是没有一个好的生态和环境,收入再高也不幸福。现在很多地方的居民因为当地要建一些化工厂、垃圾处理厂等项目而大规模抗议,这说明大家希望自己居住的地方要有好的环境和生态,并为此而争取权利。

在我看来,生态文明建设要解决五方面的问题:第一,全社会还要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程度,尽管我们的经济程度提高了,我们还没有达到认识的高度,还要全社会提高对生态文明的重视程度。第二,需要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把生态文明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要从法律、政策和体制上来解决不适合、不利于或者阻碍生态文明发展的种种问题。第三,需要我们的企业家要有社会责任意识,创业不能仅仅是为了利润的增加,他们要以身作则,将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治理干净,生产的每一个步骤都尽量清洁化,为社会提供可持续的、绿色的产品。第四,在学校当中,尤其是中小学增加生态文明的教育内容,普及这方面的知识。第五,要加强国际合作,在全球化时代,建设生态文明,单靠某一个国家解决不了实质问题,它涉及到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能源安全等问题,只有联合世界上其他国家才能共同做成这些事情。

《中关村》: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不仅对社会发展产生正能量,有些技术还对社会的生态保护起到了负效应。在您看来,如何做才能让科技创新“趋利避害”?对此,科技部有哪些举措来调动各行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赵刚:科技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看使用者如何去把握。目前,国家已经从法律法规上来限制那些对生态文明发展不利的行为,鼓励那些有利的做法。另外,我们还要大力开发对建设生态文明、对建设“美丽中国”大有益处的新科技、新产品以及新的解决方案,这点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十二五”期间,国家在重大决策的研究上,把资源、环境、能源问题都摆在了第一位,并且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科技部在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计划等方面来给予支持,从政策、资金和人力上进行更多的投入,来支持企业研发、融资和生产等。例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等都把科技创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问题作为头号问题来解决。

科技园区的绿色工厂

《中关村》:从工业文明向社会文明过渡,短期内必然会经历社会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削减和员工就业率下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何做才能比较快地度过这一改革的阵痛期?

赵刚:既然是改革就必然有一个不适应的阶段,我们称之为阵痛期,这需要全社会来共同承担。首先,国内GDP的速度要降一降,把生态环境先保护好,这点需要全社会统一思想和认识。其次,我们要不断地采用新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清洁生产,限制制造环境污染、消耗能源的产业的发展。第三,老百姓在生活上也要讲究生态环境的保护,比如尽量去节电、节水、做到垃圾分类,从我们生活的点滴做起。第四,要发展一批与生态文明相关的产业,如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淘汰那些高耗能、高污染、效益低的企业。做到以上几点就可以快速地度过这一阵痛期,走上真正的生态文明的道路。

《中关村》:生态文明建设对企业发展尤其是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哪些领域的企业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赵刚:对那些传统的和能源类的企业来说,如化工、能源、铝加工、钢铁等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确实给他们很大的压力。但是,只要他们转变生产方式,进行清洁生产,采用一些绿色生产技术来改进工艺流程,改造提升现有技术,就能向生态文明的方向发展。这一主张,对一些从事服务业、绿色产品制造、能源消耗少的企业来说有着重大的发展机遇。

《中关村》:中国目前还存在着众多目光短视、重商不重技术的科技企业,如何调动这些企业的研发热情,尤其是在生态环境保护层面?在创新氛围的营造上,还有哪些需要提升的地方?

赵刚:不得不承认,国内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过于重视眼前的利益,不重视研发的投入,低水平重复制造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这是一个过程。随着社会对科技的重视、对生态文明的重视,应该一方面通过法律法规来限制这样的企业生产行为,制定生态标准的门槛,达不到清洁生产的标准就采取强制措施整改。另一方面,国家要对敢于投入研发、提升产品质量、进行技术升级的企业行为给予引导和鼓励,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限制不好的行为,鼓励好的行为,引导领军企业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创新的氛围。在我看来,有些企业之所以经营不好,是因为研发投入很多,但研发的结果失败了,对这样的企业也要给予支持,要允许创新失败。我们要树立不单单以盈利为多少作为衡量企业得失的标准,还要考虑创新的要素。

《中关村》:对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海淀园来说,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应该从哪些层面着手?未来,提升园区在区域经济中的影响力层面,要增加哪些值得参考的指标?

赵刚:应该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海淀园管委会以及当地居民都要提升生态文明意识,在生产、工作和生活当中尽量做到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其次,海淀园聚集了大批创新型企业,以海淀园为核心区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很多企业家在这里创新创业,希望园区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符合生态文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里,进行大力投入和服务创新。

过去衡量一个园区的影响力,更多的是从经济指标上去考虑,例如园区收入、利润、人均收入等,希望以后增加与生态文明相关的产业的收入、企业创造的价值、技术的溢出性、对地区的带动力等。

《中关村》: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园区职能机构做出哪些改变?

赵刚:职能机构肩负着很重要的任务,与生态文明相关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都需要职能部门来做好规划和引导,提一些符合园区实际的鼓励措施。职能机构要实事求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谦虚地深入地对园区进行研究,不能只是坐在办公室里靠臆想制定意见,要到基层、到农村、到企业、到学校里去,把问题都了解清楚了,再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整合全社会的资源,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的政策。

链接:

赵刚,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