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浮华》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浮华》是著名诗人雷平阳先生的一首小诗,本文详细的解析了这首诗的意象以及所蕴含的深意。
关键词:《浮华》 意象 内蕴
《浮华》是雷平阳一首很少被人提及的小诗。此诗的语言、意象和内蕴与雷平阳其它作品有着许多相通之处。作为一名草根诗人,雷平阳的诗歌中总弥漫着一种深沉坚固的“土气”。这种气息质朴沉潜,在这样的一个现代化物质化的时代,让人读了如暖风扑面,有着一种久违的亲切与真诚感。
《浮华》全诗一共只有九句,开篇出现的是他诗中一贯的“滇南”边地意象:大理苍山、玉局峰巅、深山幽谷、峭壁悬崖、乔木杜鹃。这是些让人心生敬仰,充满浓浓地方气息的古老风物。此诗的诗眼是“杜鹃”、“石头的悬崖”这两个颇具象征意义的意象。岩石往往代表着坚毅、刚强。杜鹃则是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此花被人们誉为“花中西施”。五彩缤纷的杜鹃花,象征着美好、热情与浪漫,象征着质朴顽强的生命力。宋代诗人杨万里赋诗赞曰:“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白居易也有《咏杜鹃》:“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是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烂漫如火的杜鹃,堪胜芙蓉芍药。但在现代的话语体系中杜鹃却丧失了它的几千年来所承载的人文内涵,泛化为浮华、世俗的代名词。正如此诗所写,“乔木杜鹃,每年春天,都把花粉,一点不剩地。给了一座悬崖。”使得那座“一座石头的悬崖,从里到外,都被渗红了,散发着浓烈的脂粉香。”同为自然风物,杜鹃年年岁岁花开花落,悬崖屹立千年高傲冷峻,一柔一刚,一华一实,一动一静。在杜鹃花粉的浸染下,坚毅冰冷的岩石亦散发出浓浓的脂粉香,抹上了一层世俗虚化的气息,在这个繁华虚浮的时代逐渐隐去了笃定千年的宁静淡泊与坚守,丧失了最为质朴本真的情操,岩石尚且如此,更何况其它。此两句想象力堪称大胆独特,但又合情合理,不夸张失实,诗意密绵结实,显示出雷平阳高超的驾驭语言技巧。
对于这种喧嚣与浮华,诗人骨子里是抗拒的,雷平阳荣获“2006年度诗人”时授奖词中对他有这样的评价:“他以诚恳的地方性视角,有力地抗拒了世界主义的喧嚣,正如他的目光在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间移动,同样能够发现令人惊骇的人生面貌。”雷平阳是一个执着得近乎狭隘、偏执的人,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他拒绝电脑拒绝网络,坚持用笔墨纸砚书写他视若神明的汉字。面对全球化的世界,他始终坚守着对故乡云南炙热而又深沉的迷恋与热爱,用他粗砺、密实,细节庄重、锋利而富有痛感的语言去描写和礼赞着这片苍茫大地。在仓促、慌乱的世界中他执着顽固地守护着自己内心的一片净土,甘当时代的隐士。所以目睹杜鹃的浮华、岩石的迷失,诗人沉痛又无奈,“登高看雪的那天,我路过那里,怎么也不习惯。”怎么也不习惯,简简单单六个字,流露出一种抱朴守真的健康气息,诗人心灵天平的偏向,一目了然。
对于浮华喧嚣的抗拒是一种态度,更是一份坚持。与前面意象相对应,诗歌末尾又出现了两个新的意象。“旁边的一泓溪水,里面则埋伏着,一群清冽的哑巴。”较之杜鹃、悬崖,溪水是流动的,自由的,可以冲走污浊,保持清澈与洁净。“一群清冽的哑巴”,这种搭配翻奇出新,奇诡脱出,让人耳目一新。哑巴是沉默的,这种沉默是对仓皇世界的一种疏离,也是在与世界的隔离中保持一种常人不能有的清醒与智慧。尽管坚如岩石尚且不能幸免落入浮华,但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总会有一些如明镜般清澈透亮的心灵,尚未沾染世俗的尘埃,有着笃定的信仰与坚持,坚守着内心的空与寂静。雷平阳用克制而有张力的语言,表达他对人性的静默的思考和知性的隐忍,感性的表述中闪烁着理性的光芒。
“诗人的生命状态是构成诗歌话语之本的东西。”雷平阳这首小诗展现了诗人粗粝真实的生命状态,这种精神与状态是时间与智慧的沉潜,可以唤醒这个时代正在失落或消亡的精神,给茫茫旅途中喧哗迷茫的心灵寻找一个纯净严肃的家园。
刘振英,教育硕士,武汉体育学院竞技体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