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善待学生的具体做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善待学生的具体做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教师是一项良心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家长,对得起社会,善待每一位学生就是善待自己,教师要用心善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

关键词: 善待学生 教师素养 教学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体现在平日里的点点滴滴中,学生进步时,与他一起开心;学生退步时,与他一起分析;学生气馁时,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学生犯错时,教化他而不是责骂他。

一、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

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到二、三年级时会遇到落伍的、无可救药的,因而有的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学生缺乏个别对待的缘故。

学生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是各不相同的。一个学生对教材感知、理解、识记得快,在记忆中就保持得长久而牢固;另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就完全不同:对教材的感知很慢,知识在记忆中保持得不久而且不牢固。虽然到后来,在学习、智力发展上,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都机械地运用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学习规律。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相对的: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何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见解,展示个性特征。教师要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心理倾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进行分层设组。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对待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做必要的层次调整。

二、教会学生学习

中、高年级学生在学业上落伍,主要是他们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的结果。关心使儿童的一般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应当首先教会儿童熟练地读和写。学生如果没有迅速地、有理解地、有表情地阅读和感知所读的东西,没有学会流利而正确无误地书写,那么,到了中、高年级,就谈不上顺利地学习,也就是说,教师就得没完没了地给学业落后的学生做“拔高”工作。我们应该教会学生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前一种能力超过后一种能力的程度越高,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思考的能力就越精细,这一点正是顺利地学习和促进智力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条件。学生到了高年级能否顺利地学习,首先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思考的学生,比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说,能够显得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没有死记硬背。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些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情形完全不同。他在读过以后,能够清晰地领会对象的整体和组成部分。

每年接到六年级学生时,我会向学生提出一个更具体的目标:给学生讲述一点什么,让他们一边听一边思考所讲述的内容,同时把自己的思想简明扼要地写出来,即教会学生边听讲边思考、边记笔记。如果达到了这一目的,则学生永远也不会落伍、不及格,他们学会了自己获取知识。同时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学习。教师首先划定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私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解答例题,完成练习;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学习、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三、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

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学习成绩的看法。不要求学生做他不可能做到的事。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括活生生的学生。不同的学生要达到这个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能独立地读出和解答应用题,一些学生直到二年级末甚至三年级末才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善于确定:通过怎样的途径,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学生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是脑力劳动的内容,还是所需的时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有经验的教师在一节课上给一个学生布置2、3道甚至4道应用题,而给另一个学生只布置1道。这个学生做的是比较简单的应用题,而另一个学生做的则是比较复杂的。

采用这种做法,所有学生都在前进——有的人快一点,另一些人慢一些。学生完成作业得到评分时,从评分中看见了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学习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有所发现的欢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棍棒。他可以坦率地对教师说:某某地方我没有做好,某某地方我不会做。他的良心是纯洁的,他不可能抄袭别人的作业或者考试时搞夹带,他想树立起自己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