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后现代主义师生观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后现代主义师生观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进行的必要前提,也是某一时代教育理念的集中反映。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想中的平等、对话、内在关系实在性的理论,对我国现存教育中师生关系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与评价。旨在寻求教育中合理的师生关系,进而完善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师生观;平等;对话;内在关系实在性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343-02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进行的必要前提,也是某一时代教育理念的集中反映。我国教育界对于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这些都展现了人们积极探寻的热情与责任,同时随着人们的追寻,教师和学生关系也愈发显得重要。这种探索就像哲学中对人性的探索一样,也许永远没有尽头却始终意义非凡,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之上继续前行,进一步完善师生关系。

一、近现代师生关系的理论回顾

近现代教育深受理性主义观念影响,奉行主客二元论,形成了以对立为特征的“中心――边缘型”师生关系,即试图在教师与学生间寻找一个中心,一方可以有效地制约另一方,以实现从中心到边缘的意义与价值的流动,与此相应衍生了两种不同的师生关系理论――教师中心观和学生中心观。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观”,提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占据领导、权威的地位,学生是处于服从、接受的地位,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师生关系不平等。教师是知识的代言人,是理性的化身,负责将知识从“中心”地位单向度地传给“边缘”地位的学生。学生是加工的对象,天性受到压抑,是知识的“储存器”,需要按照成人的意志与要求发展,最终成为符合“教育标准”的产品。结合当时的社会和学校背景来看,在“教师中心观”中,教师作为知识传递者,完全囿于当时的教育理念之内,从本质上讲教师也被设定为工具,造成教师自身专业知识与反省意识的缺失、亏空与虚无。教师是作为知识的适应者而非改造者存在,其教学活动技术性、教学方式的封闭性造成了教师对新理念的“水土不服”。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人的意识的觉醒,卢梭对解放儿童的呼唤,杜威对儿童兴趣的重视等,使人们认识到“教师中心观”的种种弊端,教育中师生关系的讨论开始转向“学生中心观”。“学生中心观”主张学生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应该处于一个中心的地位,本意是改变过去过于注重教师主体地位的状况,以便使学生能处于整个教育的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这场师生关系中“哥白尼式的革命”最终也没有达到人们对它的期望,因为这种观点撇弃了教师的重要作用,又缺乏行之有效的操作致使学生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境地,缺乏向导,过犹不及。

二、后现代主义师生观的启示

后现代主义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社会文化思潮。它注重批判现代性的“绝对主张”和“唯一中心”论,强调世界的多元性与不确定性。后现代主义主要有三个流派,其中最激进的一派是德里达、福柯等人所代表的“法国后现代主义”,他们反对任何的“假定”、“前提”、“基础”、“视角”,任何绝对的价值判断标准,主张极端地扩大人类的自由,否定“唯一中心”、“单一视角”“绝对正确”,志在摧毁传统的、封闭的思维,挑战人类认为终极性的结论,以使人尽可能地从更广阔的角度来思维。后现代主义的另一流派为“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霍伊、格里芬、罗蒂等。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在激进后现代主义批判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重建,志在为人民提供一种可选择的哲学思想,鼓励人们走出传统的现代性思维的禁锢,鼓励人们进行多元的思考、感受、创造。第三个流派是“庸俗的后现代主义”,坚持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二元对立,简单地理解后现代主义,仅仅抓住后现代主义的某个特征来理解后现代整个思潮。

在我国当前学校教育中“重知识轻能力”、“分数至上”、“师生关系异化”等问题异常突出的情况下,后现代主义思想秉持“否定―摧毁”和“解构―消解”的主张,以一种“超越”的姿态进入教育领域。尤其是后现代主义的“平等”、“对话”、“内在关系的实在性”的思想对我国原有的教育主体观念的冲击是相当大的。当然,我们在接受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影响的同时,一定要保持批判性接受的态度,而不是持“非此即彼”的错误理念。正如大卫・雷・格里芬所说:“我的出发点是中国可以通过了解西方世界所做的错事,避免现代化带来的破坏性影响。这样做的话,中国实际是后现代化了。”

现代性思维的“二元对立论”认为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这种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我国教育。对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确定,要摆脱简单的“二元对立论”观点的束缚,避免使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我们从后现代师生关系的价值中可以得到些许启示。

启示一:师生关系是“平等”的。

后现代主义认为“任何存在的东西都是真实的,一个人(不管是伟大的还是平凡的),一种思想(不管是平凡的还是伟大的),都是真实的。没有什么东西比别的东西更真实。一个实在并不比另一个实在少点或多点实在性。”[1]这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在本质上是平等的,是共生的主体,学生“虽然与你相差十万八千里,但在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的意义上,他是不可侵犯的、无法比较的、独特的也是普遍的。”[2]教师不能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而居于权威的地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和精神世界,教师应该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学生交往,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启迪他们更加具有智慧。这种平等的思想有助于消解教师的权威地位,促使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学习世界,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

启示二:平等的师生关系需借助“对话”进行。

正是对平等的认同,也就促使了后现代主义对“对话”极为推崇。后现代思想家所谓的“对话”,“绝非内心的独白,而是一种人际发生的过程,它是指现在与过去的对话,解释者与文本的对话,解释者与解释者的对话,这是一个无限展开的过程。”[1]这种观念对课堂中师生关系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上不应该存在谁是绝对的主体,谁必须绝对服从于谁的观念,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伙伴关系或合作关系,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学生要学会尊重老师,同学之间也要学会宽容他人,这种合作关系有助于师生间思维火花的碰撞,也更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正如吴康宁教授所认为的,“教育过程不仅是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同样也是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过程。教师主要通过教育过程,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才逐步认识并体悟到什么是教师;怎样才算是一个合格教师。从而最终胜任教师这一社会角色。换言之,教育过程乃是教师自身职业社会化的一个基本影响因素,学生乃是教师自身职业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对象性’存在”[3]。另外这种对话式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地转变过于固定化、预设的教学方式,能够使教师灵活多变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在教学方法上,除了常规的教材解读,重视夯实学生语言基础以外,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努力打造趣味英语课堂,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英语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保证老师乐意教、学生愿意学的关键。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的主观努力。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饱满的热情执教,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多与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心。教师应以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语言学习的情境;扩大语言的输入量;以教学活动的变化为依据,变换自身的角色;以紧凑合理、过渡自然的教学环节以及科学有序的训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语言实践中掌握知识,形成技巧,发展能力,尝试成功,从而获得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最后,教师和学生都应注重自身坚强意志力的培养,克服大学英语课堂上所产生的各种消极情感因素,培养起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不断提高学生大学英语课堂学习效果,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三、教师应更新大学英语教学理念

目前,高校提高英语教学实效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转变观念,教学观念必须从原来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转向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主上来。所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将听力与交流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在此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担当的最重要也最困难的角色就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激励者、引导者。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应该锁定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与学习能力上,积极地推进因材施教,积极地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从而建立适合国内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加大课堂教学考核改革

考试制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其个性发展,应加大考试制度和形式的改革。一方面教师可尝试探索学生创新学分的认定,如竞赛奖励和社会实践成果等。另一方面可通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学分的认定。即由学生就某专题写一篇小论文或就专题发表演讲等方式对学生的阶段性英语学习做出更合理、更科学的评价,以鼓励其积极创新的科研意识性。也可以适当增加灵活的口语考试,不断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靠拢。总而言之,教师要适应大学英语改革的要求,逐步建立一个新的学生课堂评价系统,对于不同起点的学生,期末的评价标准可以不一样。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国家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高等教育中,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也在逐步地从传统的英语知识灌输转变为英语综合技能的培养。然而当前西部地区许多院校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和困难。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克服困难本着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的态度,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更新大学英语教学理念,使大学英语教学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8).

[2]吴宗杰,黄爱凤.外语课程与教师发展:RICH教育视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9.

[3]Roberts J.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M].London:Arnold,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