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结合负债管理理论分析我国银行负债的合理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结合负债管理理论分析我国银行负债的合理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负债是银行最基本的业务,其中,银行负债管理已经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本文将从我国银行管理负债理论的发展入手,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的变化情况,从而进一步论证现如今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的合理性。

【关键词】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理论;合理性

负债是银行经营的基础,而由负债产生的风险也是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来源,因此,负债的规模以及结构是否合理是银行能否能健康发展的关键。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银行管理理论中心向负债偏移,随后产生了多个负债管理理论,经实践证明,科学的负债管理理论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大有裨益。因此,采用合理的负债管理方法,调整负债规模和结构,也是值得我国商业银行学习和借鉴的。

一、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理论应用现状及其必要性

负债管理理论是指银行以负债为经营重点,即以借入资金的方式来保证流动性,以积极创造负债的方式来调整负债结构,从而增加资产和收益。这一理论是一个逐渐发展并不断完善的过程,从最初的单纯从负债角度的管理演化到资产与负债综合管理的阶段,结合经济发展的特点,切合银行业的特性,从而不断提高银行的有效运行,促进银行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作用的充分发挥。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过程来看,长期以来,银行发展的模式是历年上缴,少量留存,使得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束手束脚,后劲不足,也严重影响了我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进而影响了自身的资金实力。其次,我国银行业没有严格的风险管理机制与存贷款的管理运营机制,不考虑存贷款的结构,盲目扩张存贷款规模,缺乏有效的风险消化机制,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冗多,使得银行在资产失衡的结构中超负荷运行,进而严重制约着以银行为主体的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因此,完善银行自身有效的负债管理机制,不断寻求与完善符合中国银行发展特点的负债管理模式迫在眉睫。我国从1994年开始在商业银行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旨在使商业银行的三性能在更高层次上得到兼顾。经过多年实践,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我国的相关学者对这方面也做了不少的研究。但由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起步晚,发展较慢,并且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甚完善。因此,在负债管理理论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分析我国银行存款发展的特点,总结其规律性,对完善我国金融市场并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在社会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二、我国商业银行负债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银行业发展迅速,银行业负债资金来源以存款为主,自主负债有一定的发展趋势。以下是我国金融机构近几年来负债的基本情况:(单位:万亿)

上图选取了近四年来我国金融机构负债情况的相关数据。由于我国金融机构以银行为主,所以上图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能够说明我国银行业的负债发展状况。从上图可以看出,负债资金来源合计数在近年来的增长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其总量还是在不断增加。非存款性负债在近年来也有所增加,虽在2010年起其增长率有所下降,但在2011年却是实现了飞速增长,增长率更是高达18.5%。从近几年我国的金融发展形势来看,其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其存款规模的增加也日益艰难,多数存款也一直牢牢掌握在四大国有银行手中,因此,对资金来源另辟蹊径成为商业银行的必由之路。从国内关于银行负债管理方面的研究来看,各路专家一致提出的负债有效管理的理念为:商业银行要想健康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改变负债的被动性,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对央行负债、同业拆借以及协议存款等方式加强负债的主动性,有效地进行财务管理,因此,主动性负债将成为商业银行能否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屹立不倒的决定因素之一。

以上数据是我国国有银行2001~2006年主动负债与存款总额分别为占资金来源的比例,由于数据统计来源的相关技术问题以及个人获取数据的限制,数据未得到有效更新,但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主动负债发展的大体趋势。从图2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主动负债占银行资金的比例从2002年的14.88%增长至2006年的15.89%,期间也有较小幅度的波动,(下转第340页)

(上接第338页)但从其具体发展过程来看,其主动负债所占比例一直徘徊在14%~15%之间,没有较高幅度的变化,并且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并结合今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存款所占负债资金来源的比例(图3),我们可以看到,从2008年~2011年,存款占负债资金来源的比例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其比例接近90%,并且一直居高不下。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负债资金来源仍然依赖吸收存款,其主动负债所占比例较低。

结合图1的非存款性负债的增长率和图3的存款占负债资金的比例来看,我国主动性负债在近年来呈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但在负债资金来源总量上还是处于劣势,商业银行主动性负债意识较弱,存款性负债还是银行获取资金来源的主要途径。

三、我国商业银行负债合理性分析

从以上的相关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负债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从其规模来看,其负债总额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虽然增加的趋势有所缓和,但负债仍是我国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主要途径;从其结构方面看,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的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以吸收存款为主,其主动负债在银行负债资金所占比例较低,主动性较弱。

虽然银行负债规模的扩张在一定上有利于银行增加其资金实力,加强市场竞争力,但盲目性的扩张却对银行自身的发展却产生了一定负面作用。结合上述分析以及我国商业银行近几年来的发展现状来看,其存款规模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在存款的利用方面却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不良贷款问题一直是阻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一大瓶颈。从其负债结构方面来看,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单一,存款占据了大半江山,过多的存款来源大大削弱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抵抗能力,其过于严重的被动吸收存款也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中,国有银行具有不可撼动的实力,其吸收存款方面具有相当强的能力,在国内也具有相当的竞争实力。但放眼国际,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实力是有待加强的,不管是在企业竞争能力,还是在相关的资产负债的科学管理方面,与国际上的相关大银行还是具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要想使我国金融体系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加强我国银行体系的科学管理,其中科学的负债管理理论的应用也成为完善银行体系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邓刚.我国商业银行主动负债管理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8(4):82-84.

[2]李林山,李英兰,徐彦伟.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管理初探[J].吉林人大,2012(9):32-33.

[3]常江.从负债管理理论看商业银行负债结构[J].科技信息,2008(22):29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