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相同阶段不曾有过的保障制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900年美国城市化程度为40%时,人均GDP是4096美元,到1914年美国的人口才达到9800万。那时美国还没有开始建设自己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
这个制度在美国启动很晚。因为当时美国工业化方兴未艾,经济蓬勃发展,每个人都不担心没有工作。在当时即使找不到工作,美国地广人稀,也可以得到一份农田。在这样的经济状况下,美国政府没有感到建立社会福利体制的压力和必要。
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摧毁了人们的这种信念。由于银行和企业破产,有史以来,美国人感受失去工作的痛苦。当时的美国总统罗伯特・胡佛认为,实行自由的市场竞争是保持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他主张政府对企业不加任何干涉,任其自由发展,经济状况便会得到改善。与此同时,胡佛通过州和地方政府为需要帮助的弱势人群提供救济。
但是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做这些事情,所以,胡佛的政策目标并没有得以实现,引起大多数美国公众的不满。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胡佛为克服大萧条所作的努力是不够的,1932年,美国人民选举富兰克林・罗斯福做他们的总统。
1932年,罗斯福上台没几天,便向美国国会提出了社会复兴和改革的立法提案。国会批准了罗斯福提出的几乎所有措施。大萧条时期实施的许多政策都是临时性的,但是其中之一的社会保障却成为延续至今的制度。
美国在1929年开始建立它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的时候,城市人口已经达到56.2%,人均GDP6000美元以上,当时的美国人口不到1亿,包括土地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数人生活在城市为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奠定了制度基础,较高水平的人均GDP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物质基础。
中国的情况不是这样,中国目前城市化水平在43%左右,人均GDP是2000多美元,是美国建立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体制时的1/3,中国目前的人口是当时美国的13倍多。中国劳动力供给长期处于高峰期;与此同时,就业弹性却趋于下降,伴随着工业化的“重度”趋势和“资本增密”的进程,资本替代劳动的趋势将进一步突出,从而导致就业对经济增长的弹性进一步降低,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明显降低。这将使本已严峻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问题更加严峻。
而且,中国城市化年增长速度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有1300万农村人口需要转移,其中大约有800万劳动力,需要在城市寻找就业岗位。这样,仅最近5年内就需要转移4000万个劳动力。如此巨大的转移规模,再加上工业结构升级“挤出”的失业人员,隐含着一个很大的就业矛盾。这是美国所不曾有过的。
不仅是美国,从历史发展看,除波兰外,所有国家建立社会养老保险时国家的人均GDP都已经很高,城市化程度也很高,高于我国目前的水平。
所以,化解我国现阶段人口规模巨大、经济水平过低、社会建设物质资源不足的挑战,将是一个长期课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