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乳腺肿块细针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乳腺肿块细针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21

妇女乳腺肿块是乳腺科常见症状,肿块种类繁多,包括良、恶性肿瘤,增生及炎症改变,因此,确定肿块的性质是每个医生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位患者及家属在就诊时急切想知道的问题。目前虽然采取了各种检查办法,但最后确诊仍要依赖于外科活体组织检查。活体处置过程复杂,费用高,患者精神肉体要遭受不同程度的痛苦,经济负担相对较重。而细针吸细胞学检查患者痛苦小,操作简单易学,费用低,报告速度快,确诊率高,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有着临床实用价值。乳腺病变严重影响着女性身心健康,且发病率越来越高,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因此,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显得越来越重要。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FNA或FNAC)作为一种简便、安全、创伤小的诊断方法,相对于钼靶X线检查、B超等而言,对乳腺疾病诊断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出结果,而且诊断正确率高,文献报道[1]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可高达99.6%,诊断符合率较高,现总结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83例患者,年龄17~76岁,均为门诊和普查筛选患者。患者乳腺均可触及包块,钼靶摄片可见异常现象。

穿刺方法:常规使用5ml注射器,6号针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左手固定肿物,右手持针与皮肤平行或斜行刺入肿块,进针深度为使针尖达肿块深度2/3为佳,拉回针栓造成负压.一般达到3~4ml负压即可。在肿物处改变方向反复多次抽动,但不可刺穿肿块,看到针座处有抽出物时,松动针座,撤除针管,拔了针头,局部酒精棉球按压,吸出物涂片送病检。

结 果

83例患者病检报告中,26例可见癌细胞,42例见增生的上皮细胞,6例见导管上皮细胞、裸核细胞、间质细胞。9例见炎性细胞。83例患者中37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中,3例纤维腺瘤,8例浆细胞性乳腺炎,26例为乳腺癌,分别是硬癌7例,单纯癌9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髓样癌2例,腺癌3例,副乳腺癌2例。针吸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与术后病检符合率100%。

讨 论

乳腺疾患的细胞学检查,始于1914年,NATHAN采用溢液作细胞学检查发现乳腺癌,1927年GATHRIC首先建立针吸细胞学技术。20世纪70年代后发展为细针吸细胞学[2]。此项技术应用于乳腺,首先在欧洲各国开展,不久传入我国。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诊断相当于活检,创伤轻微,诊断准确率高,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术前病理诊断的重要手段[3]。此法简单易行,经济实惠,报告及时,患者多能接受。在操作过程中要细心规范操作,要对患者认真负责,操作中切忌粗暴挤压肿块,定位要准确,穿刺深度要根据肿块的大小变动,尤其当肿块直径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意义和局限性:许多妇女乳腺肿物,拟及早确定性质以排除恶性,此法最为简便、快速,特异性又较高,适用于乳腺肿块的防癌检查,并可以多次、多个部位穿刺,观察治疗中病情变化及追踪某些疾病的进展。对于确定的乳腺良性肿瘤或炎症性病变,可指导临床医生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对于失去手术时机的乳腺癌患者,针吸细胞学确诊后可作为诊断依据,进而行放疗或化疗。尤其对于没有病理检查条件的基层医院,FNAC的应用价值巨大,可作为确切诊断及术式选择的有力依据[4]。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恶性肿瘤,还可对针吸取出的细胞进行雌、孕激素受体测定,此对拟定治疗方案和判定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然这于所取细胞数、以及整个操作过程密切相关,应予以高度重视。当然,FNAC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确定肿瘤的浸润范围,由于抽吸组织少,存在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可能导致错误诊疗;对于高度可疑病例,应常规行活检或术中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证实为好。FNAC不能观察病变组织结构,对乳腺癌的进一步分型常较困难。由于乳腺癌组织的异质性,针吸组织不同可能会导致出现不同的免疫组化结果。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忌做此项检查。FNAC属于有创操作,有一定的风险,诸如操作意外、引起肿瘤转移等。不过,国内外大量病例资料已经表明,细针穿刺引起肿瘤种植和血行转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有关针吸能否导致肿瘤扩散及转移的问题,众位专家学者关注已久,也是许多患者存在畏惧心理的缘由。但根据针吸组与未针吸组的5年生存率相比效,复习阚秀等总结713例乳腺癌根治术的病例,术前行针吸者315例,未针吸者398例,两组患者原发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病理类型等几种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基本一致,5年生存率针吸组为79.5%,未针吸组为72.7%。2年内死亡率针吸组为7.9%,未针吸组为10.8%[3]。关于针吸对乳腺癌预后无不利影响的报告还有很多。公认的观点是:虽然针吸必然造成损伤,但与其他各种活检方式(包括切取、切除、咬取活检)比较,损伤较小,癌细胞溢出转移的机会理应也更少些,至少不会比其他活检危险更大[3]。

为了提高针吸细胞学的诊断性,操作者一定要掌握穿刺技术,必要时可结合B超、钼靶摄片,抽出物也不能过少,因涂片若细胞量过少不足提供诊断,涂片时也不可过厚或过薄,过厚过薄均可造成细胞挤压变形,只要正确穿刺,细心观察,对乳腺癌的早其确诊率可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天潢,黄受方.实用细针吸取细胞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0.

2 阐秀.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50.

3 李树林.乳腺肿瘤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77.

4 舒仪经,阚秀.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11.

5 蒋书玲,张斌.乳腺癌细针穿刺涂片细胞学ER、PR测定的临床意义.肿瘤,2001,15(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