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健脾消疳汤联合针刺四缝穴治疗疳证随机平行对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观察健脾消疳汤联合针刺四缝穴治疗疳证疗效,并探讨其对患儿血清锌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8例门诊患儿按就诊顺序编号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口服赖氨葡锌颗粒,含锌元素5mg/包;1岁以内1包/次,1次/d;1~10岁,1包/次,2次/d。治疗组40例健脾消疳汤(太子参10g,山药10g,茯苓10g,陈皮3g,白扁豆6g,柴胡5g,山楂6g,甘草3g)。肝热证加胡黄连、独脚金;夹滞证加炒麦芽、炒谷芽、神曲;脾虚证加党参、白术、黄芪。1剂/d,水煎200mL,1岁以内,药量减半,分早晚服。刺四缝穴:入针0.05~0.1寸,挤出黄白色透明粘液或少量血液,1次/周,连用2~4次。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清锌变化、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3.68%。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疳证;健脾消疳汤;刺四缝穴;赖氨葡锌颗粒;血清锌;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疳证是以形体消瘦,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大便不调为特征的小儿慢性病证。现代医学泛指小儿营养不良及多种维生素缺乏症,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合并症。我们使用健脾消疳汤联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积,取得满意疗效,与赖氨葡锌颗粒治疗对照,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在广州市儿童医院中医科选择门诊患儿78例;方案获得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全过程跟踪。
1.2 随机分组 纳入病例按就诊顺序编号法随机分为两组。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医诊断标准。②年龄范围6个月-6岁。③病情分类为轻、中型者。④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重度营养不良者。②或合并有其他全身疾病如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者。③合并外感发热、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
1.5 退出标准 ①未按规定服药无法判定疗效。②资料不全无法判定疗效、安全性。③严重不良反应、并发症,特殊生理变化等,难以继续治疗。(不良反应者纳入不良反映统计)④使用影响疗效药物。退出病例按退出时疗效纳入疗效判定。
1.6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小儿疳积诊断标准和《中医儿科学》[2]。①病史:有喂养不当或病后失调,及长期消瘦病史。②主症:形体消瘦,身高,体重低于正常平均值,降低超过1个标准差以上,面色不华,毛发稀疏枯黄。③有饮食异常,大便干稀不调,或肚腹膨胀等明显脾胃功能失调者。④或兼有精神不振,或好发脾气,烦躁易怒,或喜揉眉擦眼,或吮指磨牙等症。⑤辅助检查:血常规RBC、HGB多偏低;免疫功能较低下:IgG、IgA常偏低,T淋巴细胞转低;常有多种维生素及某些微量元素缺乏。
1.7 治疗方法 两组均治疗30d为1疗程。均予合理膳食指导;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儿血清锌值。血清锌测定方法:空腹4h,经静脉抽血2mL,分离血清后采用(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BH2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
1.7.1 对照组 口服赖氨葡锌颗粒,含锌元素5mg/包;1岁以内1包/次,1次/d;1~10岁,1包/次,2次/d。
1.7.2 治疗组 健脾消疳汤(太子参10g,山药10g,茯苓10g,陈皮3g,白扁豆6g,柴胡5g,山楂6g,甘草3g)。肝热证加胡黄连、独脚金;夹滞证加炒麦芽、炒谷芽、神曲;脾虚证加党参、白术、黄芪。1剂/d,水煎服200mL,1岁以内用量减半,分早晚服。针刺四缝穴:入针0.05~0.1寸,挤出黄白色透明粘液或少量血液,1次/周,连用2~4次。
1.8 观测指标 临床症状、血清锌变化、不良反应。
1.9 疗效判定 连续治疗1疗程(30d),判定疗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显效:治疗后体质量增加1kg以上,各种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体质量增加1kg以内,精神、食欲及其他症状改善。无效:治疗后体质量无增加,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1.10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用χ2检验比较总有效率。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
2 结 果
2.1 基线资料 纳入样本78例均为广州市儿童医院中医科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门诊患儿,两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具有均衡性(P>0.05),见表1。
3 讨 论
疳症是小儿常见慢性病症,脾胃失调是形成疳症的主要原因[2]。目前在广东地区儿童疳证发生,并不是由于食物缺乏引起的,更多是由于不良饮食习惯和不合理营养结构引致,故治疗时不应大补脾胃,而应以“脾健不在补,而贵在运”为原则[3]。治疗中以消食导滞、运脾和胃为主,待其纳食增加,脾胃消化机能逐渐恢复之后,才予健脾养胃之品。即使对于那些已属脾胃虚弱的病证,也应采用消补兼施的方法,否则易造成“补而不受”的后果。同时脾病及肝,土虚木旺而性情烦急,咬指磨牙,捋眉挖鼻,夜寐不宁,是疳证的常见症状。肝旺脾土受贼,则脾胃愈亏。故抑木降火成为疳证常用治法之一[4]。
本研究自拟健脾消疳汤采用太子参,山药,茯苓,陈皮,白扁豆,柴胡,山楂,甘草作为治疗基本用药,并根据临床表现分别进行加味。方中太子参,山药健脾益气;茯苓、白扁豆健脾渗湿;陈皮行气开胃化湿,以助健脾;柴胡疏肝升阳,助运和中;山楂味酸消食助运,甘草既益中焦又和百药。在辨证加味中,脾虚明显者加党参、黄芪甘温扶脾养胃,补中益气,使脾胃健旺,运化有力;白术苦温燥湿,扶助运化,增强脾胃运化消积功能;夹滞证加炒麦芽、炒谷芽、神曲消食化滞;肝热证加入胡黄连,独脚金退虚热、清疳积,同时防肝木克脾土太过。诸药合用,共奏健脾调中,行气疏肝、消食导滞的功效。四缝穴为经外奇穴,为手三阴经所过之处,亦为手三阴与手三阳经交会之处,阴阳经脉互为表里,内联脏腑,外络关节,故点刺四缝穴可解热除烦,畅通百脉,调和脏腑。该穴为经外奇穴,针之可激活经络而兴奋脾胃,从而使摄纳运动功能得以恢复[5]。已有研究证明[5-7]:针刺四缝穴可使胃蛋白酶活性增高,肠中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含量增高,提高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从而改善营养状态,另外还能使血清锌、钙、磷含量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钙磷乘积增加,对于小儿骨骼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积起到健脾消积、理气醒胃的功效,临床疗效确切。本临床研究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小儿疳症,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近年研究显示,疳证患儿往往伴有血清锌水平的下降[8-9]。缺锌可导致小儿疳证。小儿疳证与缺锌又互为因果。由于体内锌含量的变化与疳证具有相关性,故血清锌水平可以作为小儿疳证的诊断,以及评价疗效的一个较为理想的指标。本研究的78例疳证患儿中,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血清锌水平的下降,治疗后两组均有升高患儿的血清锌水平的作用,但治疗组的作用明显优于单纯补锌的对照组,提示针药结合治疗疳证修复了患儿的脾胃功能从而提高了机体对锌的摄入,吸收功能和留锌功能。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80.
[2]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13-115.
[3]江育仁.健脾不补贵在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1):4-7
[4]梁健卫. 汪受传“脾病治肝法”儿科临床运用经验[J].中外医疗,2009,23:79
[5] 梁繁荣,夏晓红.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症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6,1(1):3-6.
[6] 黄丽,万敏.针刺四缝穴与体内锌含量相关性的实验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09,3l(7):5-7.
[7] 范华,除继勋,周士伟.乳糖耐受试验对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证的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9):1470.
[8]李洪波.锌缺乏与营养不良[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02,23(3):125.
[9]吴秀兰,巩彦民.血液中锌铁钙水平与健康状况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5,2(8):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