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无烟奥运 健康随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无烟奥运 健康随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无烟奥运的承诺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而“绿色”环保概念融入奥运精神可以追溯到1988年,那一年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环境将和体育与文化并列成为奥林匹克主义三大支柱。同一年的加拿大卡尔加里冬奥会成为“无烟奥运”,之后各主办国均高举“无烟”旗帜。“无烟奥运”象征绿色、健康,若不禁烟则与奥运会的宗旨相悖。3年前,总理对来访的WHO总干事李钟郁承诺,“将无烟奥运纳入绿色奥运”。

历届奥运主办国的“无烟奥运”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期间,10万名志愿者承诺工作时间不吸烟。1994年,挪威向世界宣布,利勒哈默尔冬奥会成为第一次“绿色奥运”,所有室内赛场全部禁烟,户外赛场不鼓励吸烟。到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比赛场馆不但禁烟,而且禁止烟草企业的促销活动,比如赠送卷烟样品或代金券。不过,这届奥运会出了一个小插曲。希腊篮球队成员赴亚特兰大途中无视乘务员劝阻,在机舱内吞云吐雾。飞机在纽约中转时,教练向机组人员保证不再惹麻烦,之后飞机继续前往目的地。

最成功的“无烟奥运”要数2000年的悉尼。悉尼奥组委控制的一切建筑全部禁烟,这不仅包括室内和户外场馆,还有新闻中心、广播中心和赞助商搭建的服务设施。少数吸烟区均在户外,而且远离人群、场馆入口、窗户和通风口。吸烟区附近不能出售食品或其他商品,以免造成服务人员和顾客被动吸烟。

“无烟奥运”还推动了澳大利亚的烟控立法。悉尼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宣布,州内所有餐厅和咖啡馆在奥运会开幕前全面禁烟。与悉尼相比,2004年雅典奥运会逊色不少。虽然也是“无烟奥运”,但是一些比赛场馆内可以吸烟。比赛期间,奥组委和联合国环境署发送了4万个可降解纸烟灰盒,上面印着“思考洁净与绿色”。此举并非鼓励吸烟,而是提醒那些“忍无可忍”的烟民不要乱扔烟蒂。曾有文章戏称,300万雅典人个个吸烟,满街的流浪狗都吸二手烟。

北京的“无烟奥运”

中国的“无烟奥运”什么样?从今年年初开始,北京市多个政府部门发出了一系列倡议和通知,要求餐饮业全面开展烟控活动。其中,奥运签约饭店、奥运场馆及奥运村的餐馆在明年6月前要全面禁烟。

明文规定禁烟场所

《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明确的各类禁止吸烟场所包括:奥运村、奥运场馆的比赛和观看场所、进出口通道及工作区;运动员、教练员训练场所及其工作区等;奥运会指定医院;奥运会指定的餐饮服务业、娱乐场所以及旅游景点的室内场所;奥运会指定宾馆(饭店)的客房、餐饮、健身、娱乐场所等。这些禁止吸烟的场所可以根据需要设定符合要求的吸烟室(区)。

另外,为奥运会服务的各种交通工具内也是禁烟的。方案还规定,禁止在运动员、教练员比赛、训练和生活场所销售香烟。

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刘敬民公开表示,奥运期间一部分比赛场所拟划定吸烟区,一些重点奥运场所则要求全面禁烟。这就意味着像“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里可能没有吸烟区。

根据卫生部、全国爱卫会、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的[2002]54号文件精神,我国国内的大多数赛事都要求禁烟。像CBA和WCBA比赛要求场馆内严禁吸烟,休息区、走廊等公共场所也划为禁烟区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设不影响非吸烟人员的单独的“吸烟室或区”或请到馆外吸烟。

奥运会期间,相关部门将指派监督员对禁烟公共场所不间断地监督。如有违反规定且不改正者,将被处以10元罚款。对此有市人大代表认为,10元太少,不具威慑力,并建议从加大禁烟力度出发,不应使吸烟室过于舒适,撤走吸烟室内的沙发,让吸烟者只能站着抽,并在吸烟室内悬挂更多的吸烟有害宣传画,最大限度减少吸烟者吸烟的次数。

“控烟”行动遇冷

从今年2月开始,北京市的4万家餐馆负责人陆陆续续收到了一份《北京市在餐饮行业开展控烟行动的倡议》和一张反馈的明信片。

有的人匆匆看了几眼、有的人随手一扔、有的餐馆嗤之以鼻……只有极少数的餐馆积极响应,给主办单位寄回了明信片。

这项活动是由北京市卫生局联合北京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等单位发起的,目的是在全市餐馆开展无烟餐厅活动,尊重不吸烟顾客拒吸二手烟的权利,为就餐者营造一个清新、无烟的就餐环境。

一个月后,北京市商业协会、北京市饮食协会等四个协会联合再次发出倡议,建议北京市1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餐饮店就餐大厅增设无烟就餐区。但两次倡议应者均寥寥无几。

“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收到了很少的反馈明信片,绝大部分都不给回信,不予理睬。也就是说,大家都回避这个问题。在中国,实现禁烟、控烟实在有难度。”参与了这几次调查的北京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专家、中国控烟协会青少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冯蔼兰感叹道。

据介绍,在有限的几则反馈中,餐馆负责人对禁烟倡议的响应也不是很强烈,48%以上都认为开展禁烟会影响他们的经济收益。

在以上调查进行的同时,今年3~4月,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始在朝阳区120家中、西餐厅进行了餐馆禁烟调查,测定了大厅服务员的一氧化碳呼出量,对吸烟桌附近和不吸烟桌附近的空气质量进行了对比,记录下相关指标。“这次专门针对餐馆开展禁烟调查,是因为1996年颁布的《北京市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中,中小学、商店、影剧院等8类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而餐馆没有被纳入其中。餐馆成了禁烟的盲区,在其他国家也存在类似情况。”冯蔼兰告诉记者,“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签署的《烟草控制框架条约》,2006年开始正式生效,中国成为公约生效后第一个举办奥运会的国家。我们应该积极努力,兑现‘无烟奥运’的承诺。”

烟控意识薄弱,烟控阻力很大

当奥运会将全球注意力集中到中国的时候,人们会发现这个世界第一烟草大国的烟控阻力很大。这些阻力并不只来自烟草业,还有百姓薄弱的烟控意识。

北京奥组委烟控顾问、澳大利亚吸烟与健康行动首席执行官安妮・琼斯(Anne Jones)坦言:“我认为中国最大的障碍是,人们的烟草危害意识低,包括政府官员在内。无论是奥运会期间还是之后,烟控政策的落实需要强有力的领导。”

对此,沈敏荣副教授深有同感。他是我国烟草诉讼的策划者之一。他说:“明明白白地吸烟,不被动吸烟都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国家通过立法把权利给你了,你不据理力争而一再要求国家关心、政府爱护是过分的。国家这么大,政府要管的事情那么多,它当然要权衡利益关系,能缓的自然会缓一缓。这时候,如果老百姓能让政府听到自己的呼声,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互相配合,这就更有效了。”

“无烟奥运”

将推动我国烟控

全世界最大的烟草市场和最难攻克的烟草控制阵地都在中国,因为3.5亿中国人吸烟。近年来,国内外追逐自由贸易和保护健康权利的两支力量都在不断成长中加紧行动步伐。我国政府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两年后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两个行为都是顺应世界潮流、融入国际体系、维护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合理选择。

世界卫生组织(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是一个经过长年酝酿和艰苦谈判后妥协的产物。190多个国家参与了谈判,我国代表团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卫生部和国家烟草专卖局等12个单位组成。中国2003年底签署《公约》,2006年初《公约》在我国生效。《公约》是第一个限制全球烟草制品的法律文件,具有国际法约束力。但是,它的约束力有多大?用已故WHO总干事李钟郁的话说,《公约》“能否成功取决于未来数年各国为实施《公约》所做的努力和政治承诺。”由此可见,主动权在各缔约国。

如何履约的决定因素还是来自国内。今年6月30日至7月6日,《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次会议在曼谷举行。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李仰哲对新华社记者说:“控烟运动注定是一项漫长的工程。如何通过价格和税收等政策工具以及有效的宣传教育,增强民众对于吸烟危害的认识,减少烟草消费,是国家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这次会议的成果是,与会的147个缔约方一致通过关于推行公共与办公场所全面禁烟的指导准则。指导准则的关键是所有缔约方认同:只有100%的无烟环境才能保护人们免受被动吸烟之害。

指导准则没有法律约束力,实施有待于各缔约方的国内立法,但是中国的立法步伐与指导准则差距很大。目前,我国没有一部针对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全国性法律法规,地级以上城市有烟控法规的也不到一半,执法难、百姓烟控意识淡薄是我国“烟控”运动最大的阻力。以1996年实施的《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为例,“对拒不改正者处以10元罚款”的条款让违法者和执法者都不会太当真。目前,大家都把控烟运动寄希望于明年的北京奥运会,或许“无烟奥运”是个推动我国烟控运动的机会。

无烟奥运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任海表示,奥运会不是单纯的体育盛会,它是利用体育作为载体,带领人们改变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促进人的健康发展。“无烟奥运”的提出,就是希望人们能重视健康,选择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吸烟所带来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任海介绍说,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举办前,由世界卫生组织、西班牙卫生部、巴塞罗那奥组委和市政府联合组成了一个国际无烟奥林匹克工作组,对这届奥运会实现全面禁烟,这就是“无烟奥运”的由来。自此以后每届奥运会都是“无烟奥运”。“无烟奥运”是出于人文关怀的考虑,是奥林匹克人文理念的体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人们的健康问题大多是由传染病引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患有慢性病的几率越来越大,这正是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造成的。因此举办“无烟奥运”,就是要人们反思什么是健康和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改变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