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幼儿园日常教学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幼儿园日常教学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感觉统合训练教具与课程大范围进入国内的幼儿园,最早要追溯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迄今为止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对几代幼儿的发育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对因社会发展和城市化加剧而带来的与日俱增的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现象起到了一定的矫正作用,但近年来也存在着因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的课程发展与应用“冷”、“热”不均、训练与干预效果大打折扣的不良现象。因此,教具大量闲置、女老师不能或不愿担任课程以及幼儿参与热情下降的状况也就越来越普遍了。究其核心原因,还在于训练的“空壳化”——课程仅限于在感统专项教室内进行,严重脱离了幼儿园的日常教学

一、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幼儿园日常教学的基本做法

笔者根据自己所在幼儿园开展感统训练八年以来的实际操作经验和实际测评数据,得出结论:要想解决原有的“恶性循环”式的发展现状,必须把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幼儿园日常教学作为指导思想来指挥我们的具体行为。

第一步是把感统训练规定课时编入《课程表》。

幼儿园的年级分配是比较严谨的,所以要根据不同年级幼儿的生理和发展特点,把平时存放在感统专项教室、各班轮流使用的感统教具化整为零,分配至各个年级和班级。

具体分配方法如下:

1.托班、小班:以前庭组的教具为主,如四分之一圆、平衡步道、圆形滑车等;

2.中班:以前庭组结合本体组的教具为主,如大陀螺、S型平衡木、圆形跳床等;

3.大班:以触觉组为主,如平衡触觉板、颗粒按摩球、颗粒大龙球等,再辅以其它大型综合类教具,如大滑板、吊缆组合等;

4.各年级流动的共用教具:万象组合、彩虹接龙、20厘米的抛接球、弹跳组合等。

经过对全园幼儿的整体评估之后,课时分配方法如下:

1.托班:每周1—2课时,每周总训练量为60—90分钟;

2.小班:每周2—3课时,辅以户外活动时间,每周总训练量为90—120分钟;

3.中班:每周2—3课时,辅以户外活动时间,每周总训练量为120—150分钟;

4.大班:每周3—4课时,辅以户外活动时间,每周总训练量为150—180分钟。

第二步是对全园老师进行针对实操能力的培训,然后按照感觉训练的训练目标分为四组“教练”:

1.基本评估组:面向新生和低龄幼儿,采用能反映幼儿感觉统合三大系统即前庭平衡、触觉和本体感发育现状的活动设计,在课程中帮助初学幼儿呈现真实水平,寻求进一步训练的参考依据;

2.粗大动作组:依靠比较大型的教具来安排必要的训练;

3.精细动作组:重视精细动作和自控能力的培养;

4.集体游戏组:把某个班级或某一组幼儿编成可以进行集体游戏的队列,通过实施集体训练来获得对幼儿全方位感官发育水平的认知和把握。

第三步就是实际操作。

幼儿可以在各个教室之间轮转,参加不同的训练项目;也可以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在户外环境下进行各个组的不同训练项目之间的轮转。执行教练在每学期前两个月专职负责自己的训练器械组,后两个月采用跟随法,跟踪某一组幼儿在各个项目之间有序轮转。

二、幼儿园日常化感统训练的初级阶段的目标是满足幼儿的感觉学习需求和提高幼儿动作发展水平

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告诉我们:幼儿的感觉统合发展水平首先决定着他的学习能力,幼儿的学习就是感知与操作的过程,感知的开端是借助自体的七大感觉系统来感知自体内外的全部信息;操作的开端则始于对身体的操作。所以,幼儿对感觉学习的需求是巨大而迫切的,幼儿园阶段的很多课程之所以经常陷入系统化、序列化的一味追求知识训练的桎梏中,就是因为忽略了幼儿这种源自自然心性、无须经过大脑复杂加工的对感觉学习的需求。科学研究表明,感觉学习及其操作技能会影响大脑思考能力的发展,是幼儿最基础的学习方式。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非常重视幼儿的感觉学习,她在很多论著中都指出,智力培养首先要靠感觉,只有依靠感觉来收集和分辨事实,才能产生初步的智力活动。她重点强调,三至六岁(幼儿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应该以动作发展和感官训练为主,使儿童通过自己的直接经验和自我教育逐步发展自由而坚强的个性。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即从出生到两岁的“感知运动阶段”所遗留的很多欠缺,都需要在幼儿阶段通过幼儿园集体环境中有效的感统训练来加以弥补,否则对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会有损害。

再参照我国教育主管部门推出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阐述,其中健康领域对幼儿“动作发展”的目标要求是:(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2)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3)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除了依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教育建议”所涉及的幼儿园常规的、必备的教育教学活动之外,最佳载体就是本文所述的这种融入幼儿园日常教学的感觉统合训练,如是可知,幼儿园的感统训练课程也必须将满足幼儿的感觉学习需求和提高幼儿动作发展水平列为初期训练目标。

三、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的中级阶段的目标是全面实施幼儿发展的个性化支持与干预

全员参与且编入常规教学序列的感统训练经过2—3个学期的开展,各年级、各年龄段的幼儿会呈现出大量的个性化的表现,这些表现无论是原本存在还是刚刚出现,都会成为参与课程的幼儿继续进步的障碍,也会干扰课程的有序运行。此时,对每一组或者某一班的个别幼儿,据其个性化表现,实施个性化支持与干预就很有必要了。

较为普遍存在的、矫正难度不大的一些不良表现,如咬手指、学舌、流口水或者语言表达能力欠佳等,可以在集体课上适度关注和提点,是为“支持”;对于如下所列举的一些在集体环境中越来越频繁出现的个性化行为偏差,则必须予以专业测评、制定计划、跟踪训练、强力纠错这个层面的帮助,是为“干预”。

个别幼儿在集体环境中的个性化感统失调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