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实施中学生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实施中学生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的活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只有相互适应,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从教师的角度讲是教的方法,从学生的角度讲是学的方法。学习与教学互动且不可分割,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之间也是共存且互动的关系。研究表明,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相匹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学效果的取得,需要教师理性地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成因,以方便于找出对策,更好地进行教学。

【关 键 词】新课程实施;学生问题;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029-03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提出了改革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启动。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本论文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问题出现原因及解决的对策,从而推动新课程改革在学校的顺利进行。

一、学生问题形成原因分析

1. 受学习习惯的影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很大的联系,与教师观念的转变一样,需要一个过程。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学习模式、学习习惯。特别是中学生,经过了六年小学,对接受式学习已经习以为常,习惯于知识由教师灌输,习惯于从教师那里得到现成的知识,对此持认同的态度,不注意知识的建构。

2. 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这也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年龄小,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大,容易接受身边的事物,所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一方面,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能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化为教学行为,特别是要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了的旧的教学方式。这对教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深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中学习随时可能发现的教学意外,以适时、适当地给予引导,有效地调控教学。正如富兰所说的那样,虽然十几岁的孩子有很多很好的思想,但是没有人愿意听取他们的意见;而且作为教师,经常忽视学生资源——从没想过要在课堂上向学生学习。“我们总认为学生们什么都不懂,总想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告诉他们,甚至想替他们解决问题,但是事实证明孩子们能行。”

二、学生问题解决对策

1. 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能够把少年拴在你的思路上,引着他们通过一个个阶梯走向知识,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重要特征。”

我国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通过在学生中的调查,学生也认识到了自身出现的问题。为此,2010年6月,笔者对东北师大附中初二年级四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发问卷264张,收回231张。测试结论如下:(1)学生期望达到的标准和实际历史课程的实施目标不相符。测试中有这样两道题:①我学习历史是为了:A. 应付考试;B. 培养能力。结果只有52名学生认为学习历史是为了应付考试,约占参加测评人数的20%,其余同学都认为是要培养自己的能力,约占参加测评人数的80%。②通过初中两年的历史学习,我得到了:A. 历史知识的积累;B. 能力的提高。只有26名学生认为自己的相关能力得到了提高,约占总数的10%。(2)学生对历史课应该怎样上,应达到什么标准有自己的认识。问卷的最后设计了这样两道题:①我最希望历史课这样上,学生的回答有代表性的是:学与玩相结合,提高综合能力,通过学生来讲一些自己知道的事情,由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老师补充;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多活动,看看历史博物馆;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②我希望历史课上老师能交给我?回答是:有趣的人文地理知识;怎样与其它学科相结合;怎样与实际社会密切联系;培养我们的能力。通过问卷,发现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确实存在一定的弊端。教育观念落后;课程内容过于强调历史学科体系;课程实施基本仍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课程评价重视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等等。

2. 要尽快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知识的:是死记硬背的,还是大量做题练会的,还是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的,无论是用哪种方法学会的,从试卷上看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导致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是不一样的,而且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是极不一样的。

(1)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在如下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2)学校要组织学生开展经常性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地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而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的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研究表明,如果学校强调的是合作、而非竞争,既不按智力水平分班,又不采取体罚的措施,那么这种学校就不太会发生以大欺小、打架斗殴以及违法犯罪等事件,同时也不会因为强调竞争而降低学习成绩。事实证明,要提高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有效的办法是促进他的情感和社会意识方面的发育,而不是单纯集中力量猛抓他的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共同工作来实践其社会技能。在合作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