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十年磨剑:国企跻身世界500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十年磨剑:国企跻身世界500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1955年美国《财富》杂志第一次以严谨的评估推出全球及全美最强500家企业的名单以来,“世界(或全球)500强排行榜”的评定,便成为全球企业界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因为《财富》500强的排定顺序及上榜企业数量的多少,具有导向意义。它在一定意义上宏观地反映了一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兴衰,堪称世界经济的晴雨表,又在微观上反映或代表了企业发展的规模与实力。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是由该国企业的竞争力构成并通过企业竞争力体现出来的,企兴国才强,企衰国转弱。因此,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或跨国公司(或全球化公司),便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兴国之策。

中国的崛起实质上是

中国企业的崛起

国资委成立10年来,中国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的成效在《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的变化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军团在世界500强中逐年壮大。根据有关资料,《财富》2002年的报告有11家中国大陆企业上榜,其中,央企7家,银行4家;2003年的报告中国大陆有14家企业上榜,其中,央企6家;2004年的报告中国大陆有18家企业上榜,其中,央企11家;2005年的报告中国大陆有15家上榜,其中,央企10家;2006年的报告中国大陆有19家企业上榜,其中,央企13家;2007年的报告中国大陆有22家企业上榜,其中,央企16家;2008年的报告中国大陆有26家企业上榜,其中,央企19家;2009年的报告中国大陆有34家企业上榜,其中,央企25家;2010年的报告中国大陆有43家企业上榜,其中,央企31家;2011年的报告中国大陆有58家企业上榜,其中,央企39家;2012年的报告中国大陆有70家企业上榜,其中,央企43家。从近十年中国企业入围世界500强榜单分析,2003年时非金融类国企只有6家,到2012年时增加到54家,其中,地方国企11家。2003年国资委成立时,所监管的央企是196家,而入围世界500强的央企(国企)只有6家,占3%,2012年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已减至116家,而上榜世界500强的央企却增加到了43家,占37%,况且这种增加是在入围标准逐年提高基础上实现的。2002年时入围世界500强的收入标准为100亿美元,2012年这一标准已超过220亿美元。2003年时尚没有中国民营企业上榜世界500强,到2012年则已增加到6家。这说明中国企业在进军世界500强的征途中,不但国有企业在崛起,民营企业也在崛起,中央企业带动了中国企业的群体性崛起。

中国企业军团在世界500强中的逐年壮大,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动力、内容和体现。数据表明,当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时,2011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的中国企业以69家的数量(包括台湾和香港的11家企业)首次超过日本企业的68家;2012年中国仅大陆企业即以70家上榜的数量超过日本,巩固了世界第二经济体的地位。正如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所说,中国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如同“东方巨人”的“两条腿”,“两条腿”先后并进,相互协调,大步前行,要比单纯依赖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一条腿”走路要走得快,走得稳,走得协调。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发明专利申请国、第四大国际专利申请国,它们都是创造的主体。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属于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科技密集型、人才密集型企业,它们的核心任务就是要与世界500强企业和世界2 000强企业开展激烈的竞争,不仅要在其中占一席之地,而且要迅速崛起,占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制高点,还要成为几百个行业中的领军企业,带头“走出去”,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企业,无论它们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为中国崛起作出了重大贡献。那种片面强调“国退民进”或者“国进民退”的观点都是不正确的,中国的崛起需要和坚持国企民企融合共进。

国企是实现中国梦的

中流砥柱

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是中国的脊梁,是实现中国梦的中流砥柱。

国企是重大工程建设的“主力军”。中国的崛起是奠定在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工程的建设与完善基础上的。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京奥运场馆、上海世界博览会、高铁、动车……在国家的各项标志性重大工程建设中,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作出了杰出贡献。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同样离不开大型国企。当前的竞争是全球性的。尤其是在一些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比如军工、航天航空、石油勘探等,规模经济要求很高,进行技术创新和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当前在民营大企业数量很少、实力较弱的条件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国际竞争还主要或只能靠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企业担负。10年来一批国有企业实现了从“中国500强”到“世界500强”的跨越,不仅显著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更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之所以能够从容应对,并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受到国际社会广泛称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拥有强大的国有企业,为政府有效实施宏观调控,更好地掌握全局提供了坚实基础。各种妖魔化国企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也是十分有害的。

国企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排头兵”。国企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承担着重要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来,国资委通过召开中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等,积极指导中央企业深入做好知识产权创造、应用、管理和保护工作,建设创新型企业。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的我国需要突破的11个重点领域中,中央企业都有参与。在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中央企业参与了15个。在2011年初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有53家中央企业得到72项获奖项目(不含军工)。其中唯一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被中央企业获得。在2012年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56家中央企业得到93项奖项,“嫦娥一号”、高铁、4G标准等更成为央企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的典范。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央企主动出击,核电、风电、电动汽车等设备制造以及产品研发,达到或接近全球领先水平。依靠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不少央企的生产规模、全员工效、安全指标和发展速度等主要指标跻身国际前列,如中海油2010年荣膺普氏全球能源大奖最高奖项“年度最佳能源企业”,神华集团原煤百万吨死亡率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还低,中交集团参与全球主跨前十桥梁一半以上的设计建造,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研制的预警机极大地提升了军队的防空能力,等等。一批国企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神九”与“天宫一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蛟龙号”完成7 040米深潜试验及科考作业,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付使用并成功完成国产舰载机起降,北斗区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TD-LTE-A正式被国际电联确认成为全球第四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特高压技术世界领先,981深海钻井平台顺利开钻等,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

国企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探路者”。进入新世纪以来,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在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普遍不足、国际化人才短缺、经营层对国外的法律环境、经营环境往往不熟悉,而“走出去”的地方很多是社会风险、政治风险很大的区域的情况下,企业的境外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数据表明:2009年,中央企业境外资产总额占中央企业总资产的19%,当年实现的利润占中央企业利润总额37%;2010年末,99家中央企业在境外和港澳地区设立境外单位(不含境内业务境外上市和境外企业返回内地投资)资产总额2.6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0.2%;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2.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0.4%;实现利润总额1 105.8亿元,比上年增长61.2%。2011年1至11月中央企业在境外(含港澳地区)营业收入3.4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 2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7%和28%。其中,海外原油和天然气权益产量分别达到6 604.3万吨和176.3亿立方米,同比分别增长16.9%和19.8%,为保障国家资源、能源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国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在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方面,国企贡献巨大。2003—2011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营业收入从10.73万亿元增长到39.25万亿元,年均增长17.6%;净利润从3 202.3亿元增长到1.94万亿元,年均增长25.2%;上缴税金从8 361.6亿元增长到3.45万亿元,年均增长19.4%。单是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从2003年到2012年就累计上缴税金19万亿元。不算所得税,国有企业缴纳的税费平均每100元收入是8.4元,大大高于私营企业的3.7元和外资企业的3.5元。过去10年间,国企的年实现利润总额由2002年的2 636亿元增长至2012年的2.19万亿元。2007年,国务院确定了中央企业按照企业合并报表净利润8%的综合比例上缴国有资本收益,央企开始上缴“红利”。2010年1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中央企业中的资源类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将由10%提高到15%,一般竞争类企业由5%提高到10%,军工科研类企业收取比例维持5%。截至2009年底,划归社保基金的国有股权转让收入占全部社保基金财政性收入的41%,其中有589亿元是央企转让的。截至2011年底,全国国有企业的营业收入、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分别达到了全社会工商企业的35%、43%和40%。截至2012年11月底,各地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69万亿元,同比增长15.1%,各地国资系统和国有企业为地方经济稳增长和社会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支持民生工程和西部地区发展方面,电网电信企业大力投入“村村通”工程,农资企业加强“三农”服务,房地产企业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投资建设;有93家中央企业定点帮扶189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涉及全国21个省市区、8 300万人口,占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数量的31.9%;有44家中央企业在新疆、40家中央企业在开展了各类援助帮扶工作,被誉为“电力天路”的青藏交直流联网输电工程建成,从根本上解决了缺电问题。

国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

精神园地

国企在承担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的同时,还勇敢地担当了重大的社会责任、生态责任和文化责任。

国企是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者。国家和民族的急难险重任务,国企冲锋在前。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南方冰雪灾害等救灾抢险重建,央企的队伍往往是最先到达、最后撤离。2011年初的利比亚撤离中,相关中央企业出动飞机76架次、轮船6艘,共撤出员工25 481人,协助使馆撤离其他人员近8 000人。当老百姓拖家带口逃离险境的时候,中央企业的抢险队却在往最危险的地方赶,他们要在第一时间抢通灾区的通信、电力、道路和运输线,帮助那里的人们脱离危险、渡过难关。不仅仅是自然灾害,在我们这个近14亿人口的大国,很多领域都需要有实力的大企业未雨绸缪,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国有企业在用自己的技术优势、使命感和责任感维护着这个国家的安全和百姓的幸福,用企业的方式守护国家与百姓的今天和未来。据不完全统计,2008至2010年中央企业累计对外公益捐赠133.7亿元。国企履行责任并非轻装上阵,仍然背负着企业办社会、冗员安置、离退休人员管理和统筹外负担等历史包袱。仅中央企业就还有医院、学校和管理的社区等办社会职能机构8 000多个,对这些机构的费用补贴每年多达几百亿元,同时中央企业现有离退休人员523.6万人。据估算,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企业要支付改革成本就高达1 000亿元左右。

自2008年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来,中央企业不断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作出表率。截至目前,已有83家中央企业了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有的企业还了国别报告、省市公司报告和专题报告,不少中央企业的报告获得了国内外有关机构的高度评价。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指出,2012年,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40.9分),高于民营企业(15.2分)和外资企业(13.2分)。在国有企业中,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最高(45.5分),国有金融企业其次(39.5分),其他国有企业居于最后(23.6分)。与2011年相比,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指数年度增幅最大(2.8分),民营企业其次(1.9分),外资企业略有进步(0.6分)。

国企是生态文明的积极践行者。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压力的加大,节能降耗环保已经成为社会责任极为重要的体现。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企大力加强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在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保护和利用好资源、推进清洁生产方面,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领跑者”。武钢在节能减排中实施了“三同时”:同时设计对节能减排的项目、同时施工、同时向主体装备一样管理,整个投资在主体装备中占11%~12%。在“十一五”期间耗“新水”从每吨27立方米降至4立方米,新水循环使用率达到97%,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期间签订的节能减排指标。国家电网公司通过结构调整,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强技术改造和科学管理,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十一五”前四年,依靠电源结构调整和能效提高,累计节约3.91亿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69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837万吨,供电煤耗进一步下降。2009年平均供电煤耗较2005年下降30克/千瓦时,达到340克/千瓦时,提前完成了“十一五”355克/千瓦时的目标,位居世界先进水平之列。2009年全国电网线损率6.72%,比2005年下降了0.49个百分点,累计节约电量399亿千瓦时。二氧化硫总量控制任务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目标,单位发电量污染物排放量、耗水量等均显著下降。中国海油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在生产作业中扎实推进节能减排,执行最先进的国际环保标准,节能量逐年增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降低,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十一五’中央企业节能减排优秀企业”。妥善处理渤海溢油事故,成立“中国海油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益基金会”。积极参与国家海洋局举办的“世界海洋日暨中国海洋宣传日”、农业部组织的“渤海海域生物资源修复放流活动”等,宣传海洋环保理念,推动海洋环保实践。燕山石化实现了废气、废料的回收利用,经过处理的废水除一部分用作城市景观用水外,还有一部分被加工成了矿泉水,等等。

国企的文化创造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源头活水。实践证明,企业不仅是创造财富、发展经济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文明进步、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企业文化作为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软实力之一,在引领企业发展战略、促进企业科学管理、增强员工综合素质、塑造企业品牌形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成为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国资委高度重视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2004年在大庆召开了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现场交流”会议,2005年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2012年国资委与商务部、中央外宣办、外交部、发展改革委、国家预防腐败局、全国工商联等七部门联合了《中国境外企业文化建设若干意见》。中央企业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了企业科学发展,在为国家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以铁人王进喜等三代铁人为代表的中国石油人怀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雄心壮志,为国分忧、为民争气,彻底甩掉了我国贫油落后的帽子,精心培育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孙家栋同志为代表的中国航天人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在大力传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基础上,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开拓创新,书写了中国人在太空的光荣与梦想,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用青春、热血,甚至生命,在生命、世界屋脊铸起了不朽的丰碑,锻造了“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伟大精神和品格;东汽人在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与灾后重建中以生命、血汗和智慧书写出的“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坚韧不拔、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东汽精神”,等等。这些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延伸和扩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涌现出王进喜、吴大观、孙家栋、郭明义、罗阳等不同时期的一大批典型英雄模范人物,这充分展示了国有企业和中国工人阶级的时代风貌,集中体现了国有企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产业报国、振兴中华的价值追求,既是中央企业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也是振兴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践行者、积极宣传者、坚定捍卫者,中央企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内涵的丰富与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