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混凝土施工问题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混凝土施工问题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项技术复杂、危险性大、质量控制严格的项目。文章简要分析了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的问题以及成因。

关键词:混凝土 施工

一、混凝土裂缝

八字形裂缝:当外界温度上升时.外墙本身沿长度方向将有所伸长,但屋盖部分(特别是直接暴露在大气中的钢筋混凝土屋盖)的伸长值大的多。从屋盖与墙体连接处切开来看,屋盏伸长对墙体产生附加水平推力,使墙体受到屋盖的推力,而产生剪应力.剪应力和拉应力又引起主拉应力.当主拉应力过大时,将在墙体上产生八字形裂缝。由于剪应力的分布大体是中间为零,两端最大。因此八字形裂缝多,发生在墙体两端。一般占二、三个开问,且发生在顶层墙面上。水平裂缝和包角裂缝:平屋顶房屋,有时在屋面板底部附近或屋顶圈梁附近,出现沿外墙顶部的纵向水平裂缝和包角裂缝,这是由于屋面伸长或缩短引起的向外或向内推拉力面产生的包角裂缝实际上是水平裂缝的种形式,是外横墙和纵墙的水平裂缝连接起来形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下面一般不会再出现八字形裂缝。有时,从外纵墙的水平裂缝也会出现在顶层的窗台水平处。女儿墙根部和竖向裂缝:女儿墙要部由于受到屋面伸长或缩短引起的向外或向内的推、拉力,使女儿墙根部的砌体受外力作用,女儿墙出现外倾现象,形成水平裂缝。有时。由于钢筋混凝土层面的收缩。也可能使女儿墙处于偏心受压状态,从而造成女儿墙上部沿竖向开裂。此外.在楼梯间两侧或有错层处的墙体将易产生局部的竖向裂缝,这是由于楼面收缩产生较大的拉力所致。

二、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以上质量缺陷的产生第一个原因可能是混凝土施工的时候所用的模板表面不够光滑,有瑕疵。第二个原因可能是混凝土浇筑以前模板湿润不够。第三个原因可能是混凝土施工模板缝不够严实。第四个原因是混凝土施工比较仓促,搅拌时间不够或者水量不准致使混凝土混合的不够均匀。第五个原因可能是混凝土浇筑时没有分层浇注,下料高度太大造成混凝土离析或者混凝土入仓以后振捣质量差。(吴燕辉,2009)

三、 露筋:

混凝土施工发生露筋的主要原因很多,简要介绍如下:首先是钢筋在敷设时,钢筋紧贴在钢筋混凝土模板上,而且钢筋敷设的密度过大造成露筋现象的发生。其次,混凝土施工时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振捣,由于所用的垫块固定不结实,导致在混凝土浇筑时垫块发生位移或者所用的垫块尺寸太小,或者由于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用力过猛,和钢筋形成碰撞,使钢筋发生位移造成了露筋发生。再次,还有一个不是很常见的原因就是混凝土里掺杂着比较大的石块,当混凝土浇筑时石块正好紧卡在钢筋上面,使得混凝土不能充满钢筋周围的空间造成露筋。

四、楼板负弯矩筋保护层过厚

现浇楼板负弯矩筋下落造成保护层厚度普遍超厚,截面有效高度减小,直接降低支座处的抗弯能力。凡楼板发颤,顶面根部开裂,经解剖检查,一般是负弯矩筋接近楼板结构层中间位置,基本失去作用所致。也有的超厚是因为楼板混凝土打厚了。若板中间起拱10-20mm,混凝土又必须满足设计板厚,找平后四周根部自然要额外厚出10-20mm甚至更多。

浇筑混凝土时,保护层厚度可控制在20mm左右。在初步用振动棒振实、找平混凝土后,移动脚踏架之前,用平头锨等在长边的板根等重要的部位拨开混凝土表层检查保护层厚度,若有明显超厚的,站在脚踏架上,用钩子或撬杠等工具提一提。可有意多提2-3mm,因稍后待混凝土刚能站住人时,还要用小型号的平板式振动器拖一遍,反出多余的水分。难免有人在新浇筑的混凝土面上走,且经过再次振动,负筋会有少量下移。当混凝土坍落度较大时,将混凝土大致摊平后,站在脚踏架上,用钩子或撬杠等工具将长边的板根等重要部位的负弯矩筋连片提出,放下后,负弯矩筋会自动沉入一定深度,再用平板式振动器拖一遍。同时,“轻便脚踏架”也起到楼板浇筑厚度参照物的作用,有助于混凝土施工中控制楼板浇筑厚度。浇筑楼板混凝土时,安排一二名责任心强的钢筋工,着重照看负弯矩筋位置,可以将楼板负弯矩筋保护层平均厚度控制在规范的15mm左右。

五、混凝土冻结:

1、新鲜混凝土受冻:

新鲜混凝土受冻指新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受到冻结。其主要原因是施工考虑欠周。这种受冻通常不会使混凝土产生恶化,只要化冻后再重新震捣密实,加强养护,不使混凝土重新受冻,混凝土的性能就不会受到损害。

2、混凝土的早期受冻:

混凝土的早期受冻是指混凝土浇筑后,在养护硬化期间受冻,混凝土的结构受到无法修复的损害,它可使混凝土的一系列物理、力学性能降低,达不到设计要求,影响工程应用,降低耐久性,甚至造成返工,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混凝土抗压强度。这种冻害主要是由于施工方法选择不当、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或不负责而造成的,这在混凝土冬期施工中是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评定混凝土的早期冻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混凝土抗冻临界强度值。抗冻临界强度是指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在受冻以前必须达到的最低强度.即新浇筑的混凝土在受冻以前达到某一初始强度值,然后遭受冻结,当恢复正温养护后,混凝土强度仍会继续增长,经28天标准养护,其后期强度可达到设计标准值的95%.混凝土早期结构受到破坏的原因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在寒冷地区,冻害引起的混凝土早期结构破坏尤为严重。防止混凝土早期冻结引起的损伤是冬期施工中首先考虑的问题,现在不仅在我国北方,长江以北甚至江南的一些地区,冬季施工中也经常遇到混凝土早期受冻问题。在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工程中,新浇筑的混凝土往往由于严寒的突然袭击而使其最终强度受到损失。因此要求冬期施工混凝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具有抵抗外界冻害的临界强度值。只有尽快尽早的达到抗冻临界强度才能保证施工质量,缩短工期,节约施工费用。

3、成龄混凝土的冻害:

成龄混凝上的冻害是指以硬化了的混凝土,在工程结构使用期间受寒暑自然气温影响,并常年累月遭受自然气温的冻融作用,使混凝土的各项性能逐渐降低,对混凝土产生一种损害。评定 成 龄 混凝土冻害的主要指标是抗压强度损失或动弹性模量损失。取标准条件下硬化了28天的混凝土试件,按混凝土抗冻耐久性标准试验方法,经多次冻融后测定抗压强度或动弹性模量损失值,作为评定指标。它反映材料及配合比水平,用于考核结构耐久性及使用年限,是为设计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