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开启深度定制手机时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开启深度定制手机时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智能手机(Smart Phone),凭借优秀的操作系统、可自由安装各类软件、完全大屏的全触屏式操作感这三大特性,几乎完全终结了键盘式手机。2007年,第一代iPhone,2008年7月11日,苹果公司推出iPhone 3G。自此,智能手机的发展开启了新时代,iPhone成为了引领业界的标杆产品。

随后,秉持开源的安卓系统成就了HTC、三星、摩托罗拉等一批智能手机。物美价廉的安卓手机加快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研究机构IDC在10月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大幅增加39%,至2.58亿部。除诺基亚外,所有其他手机制造商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均实现增长。其中,第三季度苹果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3380万部,较去年同期增长25%,所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为下滑至13.1%。三星电子当季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8120万部,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40%,在全球市场所占份额为上升至31.4%。此外华为、联想和LG的市场份额分别增长约1个百分点,各家市场份额均接近5%。

智能手机从功能手机时代的千姿百态走来,几年之内就演变成高度同质化竞争,外观、功能、市场理念都似乎缺少了创新的动力。更加符合用户需求的定制化手机,也许会为智能手机市场带来一些不同。

C2B:为手机市场注入新能量

众所周知,互联网的魅力就在于长尾效应。“头”(head)和“尾”(tail)是两个统计学名词。正态曲线中间的突起部分叫“头”;两边相对平缓的部分叫“尾”。从人们需求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的需求会集中在头部,可以称之为流行,而分布在尾部的需求是个性化的,零散的小量的需求,而这部分差异化的,少量的需求会在需求曲线上面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常常被人忽视的,不流行的、个性化的需求就是所谓的“尾”,通过对“尾巴”的挖掘,往往可以创造出惊人的利润和价值。

挖掘用户需求就需要引入C2B(customer to business)模式,即先由消费者提出需求,后由生产企业按需求组织生产。通常情况为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定制产品和价格,或主动参与产品设计、生产和定价,产品、价格等彰显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生产企业进行定制化生产。这正是定制手机所遵循的理念,给用户更多的话语权,提供吻合用户需求的产品。

其实,通过C2B模式,手机厂商可以扁平地和消费者对接,满足每个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物流都没有损失。反观传统模式,整个产业链较长,期间会产生库存等问题影响效率。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现阶段标准化产品销量不错,但毕竟没有挖掘出用户个性化需求。“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是有的,只不过市面上都是标准化的产品,大家用起来也觉得没有什么不好,需求还没有被激发出来。一旦把个性化定制的产品放在用户眼前时,用户自然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深度定制才能赢得用户芳心

因采用定制化、广受业内好评和期待的摩托罗拉Moto X手机,在后首个季度的销量仅为50万部,这个差强人意的成绩与时业内的期望值相距甚远。

一款新推出的产品想要夺人眼球,“低价”似乎是个不错的噱头。不过,显然摩托罗拉走的不是这个路线。Moto X无合约价格为579美元,在运营商处销售的两年合约价格为199美元,零售价仅次于苹果iPhone 5S和三星的Galaxy S4了。

除了价格缺乏吸引力外,Moto X在定制化方面也表现平平。该手机的定制化更多是集中在外壳(颜色、用材等),其中许多的核心部件是不能按照用户需求定制的。严格地说,Moto X的定制化并不是真正的定制化,而其可以定制化的项目,在手机的配件市场中可以轻易做到,几乎没有任何门槛可言。

提到定制化,人们自然会联想起DIY(定制化)电脑。在同等硬件配置的情况下,其价格要大大低于所谓的品牌机。尽管现在台式机价格降幅明显,还是有大把的PC发烧友(主要是游戏)通过DIY的方式,追求目前品牌PC尚未达到的配置与性能。

与PC一样,定制手机能否持续扩大发展的关键在于深度定制,那些花哨的外壳定制不足以打动用户。Moto X正是因为只能单纯定制外壳,不能进行功能定制,而遭遇滑铁卢。

近期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明星定制机亦然,定制化仅停留在表层,并未提供深度定制内容,它更多的价值在于联合推广,为明星造势。

“模块化”或成终极形态

互联网基因浓厚的谷歌清楚地知道,那条“长长的尾巴”能延伸出巨大的市场。尽管谷歌旗下子公司摩托罗拉Moto X的销量与预期相距甚远,但这丝毫没有浇灭他们进军定制手机的热情。上个月,摩托罗拉正式了Project Ara项目,将智能手机做成“模块化”,由第三方提供设备模块,让用户自行组装智能手机,组装过程正如同玩“乐高积木”一样简单,几乎谁都可以 DIY 自己的移动设备。

这无疑是一个颠覆性的改变,不过这个想法最终能否实现依然需要画个问号。

手机说到底还是移动设备,而移动设备对于体积和外观有近乎苛刻的要求。虽然“模块化”可以很好的满足用户在功能上的需求,但外观、一体化方面势必会受到影响。

手机能不能做得更轻薄是所有厂商都面临挑战,相信随着手机原材料的升级,定制手机可以更好地兼顾功能和外观,“模块化”的价值也能得以体现。

潜心积累 赢在未来

定制手机无疑是符合互联网规律、拥有极强生命力的产品。但目前定制手机市场还处于初期,用户对新兴的产品认知度还远远不够。用做软件应用市场的方式来做硬件,搭建一个平台,大家集思广益,将自己定制手机的创意分享给他人,在此过程中,用户的创作也会得到认可、回报。

传统的手机厂商拥有完整的产业链,转型做定制手机时有一定包袱。HTC推出的首款个人定制手机—— “E1(603e)” ,号称“自拍神器”,对于这一尝试,有观点认为,HTC选择拿出一个边缘化的产品试水,取得突破的可能性不大,定制手机一定要全力而为。

将当下的定制手机市场比喻为黎明前的黑暗再贴切不过,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刚开始不会被大范围接受很正常,这个市场是一个慢生的,不会爆发。但它是符合用户需求的,只要坚持做一定会有收获。未来,定制手机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将会会超过30%。中国不需要爆发的行业,缺少持续增长模式,而我们追求的就是可持续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