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初任教师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初任教师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指教师能够适应学校教育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既能胜任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又能适应今后的发展要求,身心协调、专业素质及各方面能力能够持久而强劲地发展。当前,我国初任教师可持续发展存在着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意识缺乏、教学效能感不足、实践性知识匮乏、人际关系不和谐等问题。有鉴于此,初任教师应认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做目标明确的人;努力提高自我效能感,做充满自信的人;多途径增加实践性知识,做乐于学习的人;提高自我交往能力,做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

初任教师 可持续发展 问题 对策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达国家为了解决因现代化发展而带来的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又依赖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笔者认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指教师能够适应学校教育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既能胜任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又能适应今后的发展要求,身心协调、专业素质及各方面能力能够持久而强劲地发展。初任教师作为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顺利与否,不仅关乎教学的有效性、工作满意度以及职业持久性,也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产生重要影响。

一、当前初任教师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初任教师职业生涯的初始阶段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一个关键期,也是一个充满困难和考验的过渡期。在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许多初任教师会出现各种职业适应不良的表现。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点:

1.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意识缺乏

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指教师根据自身的现实条件与发展潜力,结合时代、社会的要求和所在学校的共同愿景,对现在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过程制定的具体的行动方案。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初任教师心中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能够理性地审视自己,减少自我发展的盲目性,提升自身成就感和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着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相对薄弱、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较差、缺乏自我规划行动、没有明确方法指导等诸多问题。如有研究者通过对中青年教师的调查发现,[1]在对职业生涯规划了解方面,只有17%的教师熟悉,54.9%的教师一般了解,24.6%和3.4%的教师比较陌生和从未听说过。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方面,40.2%的教师经常思考如何让自己变得更成功,50.0%选择偶尔,9.8%的教师从未想过。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缺乏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意识,在职业生涯的发展道路上没有掌握自我的主动权。缺乏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意识,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无疑会影响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2.教学效能感不强

教学效能感(teachingefficacy)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成功影响学生学习的一种期望、知觉、信念和内在感受。它通常分为一般的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前者指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一般问题的看法与判断,后者则指教师对自己教学效果、教学能力的认识和评价。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和学生学业有重要影响,但由于初任教师刚刚走上教师岗位,教学经验不足,未能认识到教学效能感的作用,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相比,他们的教学效能感还比较低。如有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更有信心,对教学抱有更积极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能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新手型教师来说情况则相反,他们具有较低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对自身的能力持怀疑和不信任态度,对教学常常感到沮丧、挫折。[2]

3.实践性知识缺乏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融合个人经验及个性特征,体悟和洞察教育理论之中的意蕴,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逐渐积累而形成的运用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知识。它包括教师对教学活动中“内容知识”的理解与转化、教学策略的把握和灵活运用、教师个人教育信念、教师自我了解与调节、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与沟通、应对多变的教育情景的教育机智等。[3]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教师教育经验的成熟,坚定职业信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专家型教师相比,初任教师并不缺乏理论性知识,但实践性知识匮乏。曾有学者对教师做过的调查表明,在教师最初教学时经常遇到很多困难,其中,教学管理能力差,难以维持课堂纪律,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师生关系处理棘手,排在前位。[4]

4.人际关系不和谐

初任教师由高等院校到任教学校,经历着身份、角色、责任的变化,是其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些刚入职的教师除了要应对教育实践中的诸多挑战,还面临着融入学校的社会和文化的问题。他们强烈希望被学生、家长、教师和管理者接受。但是由于人际交往经验不足,他们在处理与同事,尤其是学校领导、家长等之间的关系时,常常很被动,不能得心应手。据相关资料显示,初任教师本人认为存在人际关系影响的比例为61.2%,35岁以下教师感到压力最大,在环境、工作、经济、人际关系压力源中,人际困扰是非常重要的压力源。[5]人际关系不和谐往往给初任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心理问题,如困惑、焦虑、紧张、烦躁等,这些心理症状无疑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其自身可持续性发展。

二、促进初任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为了使初任教师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顺利从新手型教师过渡到专家型教师,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以下措施:

1.认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做目标明确的人

首先,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是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初任教师要从综合能力状况、个性特点、知识结构等多方面对自我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以便在职业生涯的设计中扬长避短,减少盲目性和模糊性,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明确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和目标。职业发展目标是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初任教师可以从近期(第一到五年)、中期(第六到十年)和长期(第十一至二十年)三个阶段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短期目标是教师职业发展的起点,这一时期教师需要尽快适应教学环境,与领导、同事和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关系,掌握教学与管理班级的技巧,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手教师。中期目标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教师要能够在教学中探求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成为业务扎实、具有一定科研水平的熟手型教师。在长期目标阶段,教师要成长为具有强烈的职业成就感,学识渊博、目光远大、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各个方面都较为成熟、完美的专家型教师。

在明确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和目标后,初任教师还需采取相应的行动方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加强管理。初任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课题研究、学术讨论、校际交流、在职培训等活动,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同时,还应定期反思个人的规划目标,剖析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根据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发展目标。

2.努力提高自我效能感,做充满自信的人

其一,在不断“试误”中积累成功教学经验。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建立在教师对其以往教学经验的解释基础上,多次成功的教学体验会形成教师较高的教学效能感,而反复失败的经历则降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成功的教学经验的积累是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重要途径。初任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还未形成,容易通过各种方式加以改变与提升。因此,初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在专家型教师的指引下,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不断的“试误”过程中积累经验,在经验的累积过程中增长教学能力,增强教学信心。

其二,进行恰当的归因。归因是对自己行为的结果产生原因的推论,归因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师在教学结果及其评价方面的认知。将教学的成功归因于自己能力强等内在因素,把教学上的失败归因于教学策略应用不当及自己努力不够,有助于教师自信心的建立。初任教师要学会积极、良好的归因,正确认识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的关系,不断改进自己,为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建立良性的循环。

其三,增强自我反思意识。反思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再思考,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自我观察和反思。教师对日常教学进行批判性反思,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理性、客观的认识,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自己在行为背后的观念正确与否,从而使教师不断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强化其正确的行为及观念,提高教学能力和自信心。初任教师并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更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分析自己所做的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发现自身教学知识结构的缺陷和教学能力的不足。

3.多途径增加实践性知识,做乐于学习的人

一是可采用认知学徒制的学习模式。认知学徒制是一种从改造学校教育中的主要问题出发,将传统学徒制方法中的核心技术与学校教育整合起来的新型学习模式。[6]它强调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双方高级认知活动的绝对参与,强调情境学习和专家实践文化,注重双方自我设计活动的自主与自由。采用认知学徒制学习模式,初任教师通过观摩专家教师的教学活动,接受专家教师面对面的指导,形成教学实践的互动场域,熟悉特定情境下专家教师通过行为表征出来的隐性知识,逐步使镶嵌于专家教师身上的那些隐蔽的、情境性的实践性知识得以清晰化、显性化,使初任教师逐步习得重要的缄默知识和专家技能,丰富实践性知识。

二是可依托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要求,通过对某一真实、典型的问题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研究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其实质是学习者从经验与活动中吸纳、反思、建构个人教育实践知识的方式与过程。案例教学展示的真实的、复杂的、不确定的教学实践,使初任教师能够从专业的角度思考案例中的教学问题,在对案例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反思能力、解决能力。

三是可开展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就是通过对教师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解释隐含在这些故事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教育叙事研究在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生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有意识地叙述自己的教育经验,在融入了个人的感悟、体验、认识和看法的同时,也融入了对这种体验、感悟的分析与阐释。一方面,教师可以发现和挖掘内隐于教学生活故事背后的个人实践智慧,加深对实践性经验的反思,促进缄默知识显性化;另一方面,还可以对自己的实践理论进行修正与更新,使显性知识系统化。最终,教师得以建构、完善自身教育理论知识,丰富个人教学实践智慧。

4.提高自我交往能力,做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

初任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入手,不断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以得到来自各方面的支持。

其一,要善于与学校领导合作。在入职前,初任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校的日常规章制度、运作及社会政治情境。入职后,初任教师应积极向学校领导争取多种专业发展机会;主动邀请学校领导听自己的课,对自己的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其二,要善于与同事合作。首先,在与同事的交往中,应该保持真诚的态度,不断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其次,主动与专家型教师交往,经常参观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在课下积极与他们进行磋商研讨。

其三,要善于与家长合作。初任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及时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子女在学校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情况;经常家访,看看家长在家中是如何对待孩子的学习的;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恰当的家庭教育方法,赢得家长的好感,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总之,针对初任教师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提升初任教师的素质,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

参考文献

[1] 李伟.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规划问题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 俞国良.专家一新手型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教学行为的研究.心理学探新,1999(2).

[3] 邹斌,陈向明.教师知识概念的溯源.课程・教材・教法,2005(6).

[4] 赵昌木.教师成长论.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

[5] 陈华.中学教师的生活条件及工作压力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8).

[作者:杨丛琳(1987-),女,河南信阳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张家军(1973-),男,河南商城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